202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全文).docx
《202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全文)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S1.N)近红外荧光成像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且术前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示踪技术(示踪剂为口引除菁绿)行S1.N检测的32例早期(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6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1.N检出情况、S1.N的分布、手术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机器人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
2、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机器人组、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40X(16957)m1.、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I1.25.4I(15.55.7)g/1.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1.3(8.61.4)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3)机器人组16例患者均检测到S1.N,共检出S1.N41枚;腹腔镜组16例患者中15例检测到S1.N,共检出S1.N40枚。机器人组患者的S1.N总检出率(16/16)与腹腔镜组(15/16)匕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3,P=0.310);机器人组S1.N双
3、侧检出率(10/16)与腹腔镜组(7/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8fP=0.376机器人组每例患者切除淋巴结数为(16.64.1)枚,与腹腔镜组(21.07.1)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1,P=0.054两组患者切除的淋巴结及S1.N术后病理检查均无肿瘤转移,S1.N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均为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4)将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划分为左侧盆腔、右侧盆腔、舐前区、腹股沟深、腹主动脉旁共5个区域。机器人组单个区域S1.N显影6例(12枚),多个区域S1.N显影10例(29枚),腹腔镜组单个区域S1.N显影7例(14枚),多个区域S1.N显
4、影8例(26枚1两组患者的S1.N显影均以左侧盆腔最多,其次均为右侧盆腔、腹主动脉旁、腹股沟深。(5)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7fP=1.000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624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I、II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同时S1.N双侧检出率较高。讨论一、子宫内膜癌S1.N检测的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淋巴引流有多种途径,淋巴结转移缺乏规律,会出现跳跃性转移。系统性
5、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常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而且还会导致术后辅助治疗延迟,影响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S1.N检测是确定子宫内膜癌中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种替代技术。近期,一项来自意大利国家癌症数据的研究显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单独S1.N活检与淋巴清扫术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9o如果能够通过S1.N检测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调整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范围过大给患者带来的损伤。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淋巴显影对于子宫内膜癌S1.N检出率的影响S1.N检出失败可能会导致淋巴结切除范围增加。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S1.N检出率至关重要。临床医师采用不同技术、示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机器人 辅助 腹腔镜 联合 前哨 淋巴结 技术 子宫 内膜 手术 中的 应用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