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早期子宫内膜癌生育力保护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全文).docx
《2022早期子宫内膜癌生育力保护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早期子宫内膜癌生育力保护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全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早期子宫内膜癌生育力保护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全文)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1.cancer,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病例约417000例,死亡97000例,欧洲新发病例为121578例,死亡29638例,中国新发病例数约为80000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年轻化,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E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英国的EC发病率在近几十年来增加了50%,日本的EC发病率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近5倍,我国2015年EC新发病例也较2014年有轻度上升(3.88%vs.3.79%)。近年来年轻女性的初孕年龄
2、逐渐上升。自1990年至2015年,美国30岁以下妇女的妊娠率逐渐下降,30岁及以上妇女的妊娠率逐渐上升,我国也有相似的现象。EC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中,中位发病年龄约65岁,但14%29%在绝经前发病,并且约4%14%的诊断年龄小于40岁他们中绝大部分未生育或仍存在强烈的生育愿望。这凸显出年轻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强大需求。年轻EC患者(40岁或以下)常表现为子宫内膜样局灶性高分化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或浅肌层,预后良好。约79.1%年轻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carcinoma,EEC)z72%80%为IA期,超过半数为高分化,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3
3、%96%,优于绝经后及老年患者(83%)。这种肿瘤的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良好的预后为年轻EC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尝试治疗的可能性。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是实施包括切除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这一治疗方式使得年轻患者永久丧失了生育的能力。保留生育治疗(ferti1.ity-sparingtherapy,FST)保留了患者的子宫和双侧附件,可能导致肿瘤进展,进而影响患者生存。因此,保留生育治疗的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证,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抑制和逆转子宫内膜病变,治疗成功后的密切随访,促进生育,以及完成生育后的长期管理措施。终极目标是,平衡患者的生育需求与生存结局,在不
4、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前提条件下帮助患者完成生育。1 适用人群202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Ec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为:(1)分段诊刮标本经病理专家核实,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级。(2)MRI检查(首选)或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3)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可疑的远处转移病灶。(4)无药物治疗或妊娠禁忌证。(5)经充分知情,患者明确保留生育功能并非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并可接受严密的医学随访观察。(6)治疗前咨询生殖专家。患者必须满足全部条件。中国的专家共识考虑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患者对孕激素保守治疗的反应性较高,特别强调对分段诊刮病理进
5、行免疫组化检查,ER/PR阳性患者可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这与日本妇科肿瘤学会、欧洲妇科肿瘤学会、韩国妇科肿瘤学会和NCCN指南建议相似。2020年欧洲妇科肿瘤学会-欧洲放射肿瘤学会-欧洲病理学会(Esgo-ESTRO-ESP)以及英国妇科癌症研究院将指征放宽到浅表肌层浸润的患者。关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还存在以下争议。1.1 患者年龄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应限于有强烈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针对育龄期女性的年龄上限问题,绝大部分指南根据女性生育能力的变化,均建议为40岁。K1.ipstein等报道40岁以上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
6、ctivetechno1.ogy,ART)后的妊娠活产率呈现断崖式下降,40岁为25%,43岁为10%,44岁则降至1.6%。因此,建议40岁以下患者有强烈生育要求时,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45岁以上患者不建议,4045岁患者可酌情考虑。此外,有些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已有患病前获得的冷冻胚胎,并且符合保留子宫的条件,可以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所有计划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均应提前就诊于生殖医学专家门诊,进行生育潜能的评估以决策生育力保护治疗的可行性。1.2 分级及分期大多数指南推荐在高分化(G1)且病灶仅局限于内膜的EC患者中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原因如下:(1)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无
7、病生存率可达95%,出现肌层侵犯时,下降至85.4%;发生淋巴结及宫外转移风险较低,小于1%。(2)肿瘤级别的增高影响患者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妊娠结局。随着疾病分级的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应答率显著降低,高级别病变与患者妊娠失败显著相关。(3)若宫腔镜手术未彻底清除肌层浸润病灶,孕激素的疗效降低,甚至导致疾病进展。两项研究评估了G2级患者能否保留生育功能。2020年fFa1.cone等进行了一项由妇科癌症国际小组批准的多中心项目,这项研究包括23例G2级EEC患者,74%接受了宫腔镜切除加孕激素治疗。中位随访3年后74%的患者完全缓解复发率为41%。58%的病例试图妊娠,活产率为17%。另一项研
8、究报道,G2级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与G1.级相似.G2级患者或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但考虑到其较高的复发率与较低的活产率,临床决策需谨慎。病理学上G2级是一个诊断重复性较差的分级。因此,临床上在遇到G2级EEc患者时应该积极复核病理,以免不慎将G3级的患者加入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少数学者评估浅表肌层受累的EEC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结局。Casadio等回顾5例浅表肌层侵犯的G1级EEC患者,尝试进行宫腔镜切除和孕激素治疗。5年随访期内,这5例患者均因不同原因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仅1例在激素治疗结束后复发为EEC,2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该研究的样本量非
9、常有限,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内膜迟迟不能逆转的患者常常是由于病变不同程度的浸润肌层。1.3 术前影像学评估的选择磁共振(MRI)和经阴道超声是判断EEC浸润深度的主要手段。Hardesty等比较MRI和CT的评价效能,MRI在检测子宫肌层侵犯和子宫颈受累方面更敏感和特异。经阴道超声需要操作者有丰富的经验,使用强化MRI则能得到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诊断,两者结合评估效果更好。在诊断病变宫外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上,增强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更具优势。1.4 分子分型在FST适用人群中的潜在作用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cancergenomeat1.as,TCGA)首
10、次提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随后又出现ProMisE和TransPORTEC等分型。13%的年轻女性EC为PO1.E超突变型,19%为MSI-H型,64%为MSI-1.型,4%为P53突变型。相较于整体人群,PO1.E超突变型(总人群约7%)比例升高,P53突变型(总人群约26%)比例降低。PO1.E超突变患者预后最佳,并且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即使是G3级(39.6%)也具有较好的预后,而P53突变型患者预后最差。EC分子分型可协助精准划分保留生育功能的获益人群。最近一项研究分析EEC分子特征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结局的影响,发现PTEN和PO1.E突变患者预后良好,支持保留生育功能;MSI、CTN
11、NB1.以及K-RAS突变患者预后较好,但复发风险高;PIK3CA.HER2、ARID1.A、P53.1.1CAM和FGFR2突变预后差,不支持保留生育功能。EEC分子分型能否影响保留生育功能后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和治疗后的活产率尚不清楚。进一步的研究若能在此方向有所突破,将进一步细化分子分型在保留生育功能中的指导和预测作用。1.5 有遗传综合征的患者是否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林奇综合征(1.ynchsyndrome)约占所有EC的3%,但其发病率在50岁以下的妇女中上升到9%。对于1.ynch综合征患者能否行保守治疗,目前尚无共识。欧洲青年妇科肿瘤学家网(ENYGO)的一项网络研究显示,近一半
12、的调查参与者(49.1%)认为可行保守治疗,但47.5%不支持。由于临床上这部分患者较少,目前的循证依据尚不足以证实保留生育功能在1.ynch综合征人群中有不良的肿瘤和生育结局,符合指征的年轻患者可考虑充分知情,谨慎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但应该加强治疗后的随访检测,并常规进行遗传学咨询和管理。2治疗方法及疗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如口服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芳香化酶抑制剂、左焕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evonorgestre1.intrauterinedevice,1.NG-IUS)、宫腔镜病灶切除手术、二甲双服治疗、体重管理,生活方式调
13、整以及上述不同治疗的联合或序贯应用等。其中,常用的孕激素为甲地孕酮(megestro1.acetate,MA)和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MPA)o多项荟萃研究归纳了1950年1月至2021年12月EEC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文献。通过总结分析表明,单纯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即有较为显着的疗效,疾病的完全缓解率为55.0%85.7%,活产率约为32.3%,但复发率较高。见表1。1.NG-IUS或二甲双服联合孕激素的疗效与单纯口服孕激素相当,复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宫腔镜手术与激素类药物联用则可大幅度增加完全缓解率和活产率,并且降低复发率,或许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模
14、式。表1不同FST的治疗剂:和疗效(%)药物肿输结局土育结局CR比例复发率试图妊娠率活产率口服孕激米(MA/MPA)55.0-85.716.7-46.660.710032.3(95%CI22.9-425)1.N(;-1DS(单独或联合孕激素)72.987.511.050.0-81.318.1(95%CI7.4-32.1)二甲双服(联合服孕激素)80.010.0-13.1-21.6仃腔镜切除(联合口服孕激素或1.NeTDS)89.3-98.14.8-14.121.483.352.6(95%CI24.7-79.6)由于不同研究之间存在的显著异质性,导致报道的肿瘤与生育结局存在较大波动,更缺少多中心
15、的回顾性及前瞻性试验来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无法明确一种规范且通用的治疗模式。NCCN指南推荐采用包括1.NG-IUS和孕激素在内的激素类药物,而欧洲Esgo-ESTRO-ESP指南则建议,可在孕激素治疗前先进行宫腔镜病灶切除。2.1 口服孕激素高分化EEC为雌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广泛的ER/PR阳性,采用孕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也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剂量孕激素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常用方法为,口服MPA250500mgd或MA160-320mgdo该治疗方案的特点是缓解率很高,但缓解后复发率也很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大剂量口服孕激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早期 子宫 内膜 生育 力保 治疗 长期 管理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