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消化内镜操作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消化内镜操作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消化内镜操作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全文)消化内镜的诊疗应用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消化内镜操作系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因为黏膜或更深处组织的破损可能会使内源性细菌移位导致菌血症,从而造成局部组织或远处组织感染的风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感染并发症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损害的重要措施。但不同的内镜操作方式感染风险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内镜操作都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那么我们在各种消化内镜操作中究竟哪些情况下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哪些情况下不需要用呢?消化内镜操作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可能由手术部位感染而导致的其他部位感染。是否预防性使
2、用抗菌药应根据不同的内镜操作、内镜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操作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不主张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无选择地应用抗生素,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和潜在的菌群失调、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问题。原则上高风险患者主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旦对于感染风险较低,菌血症不常发生的内镜操作,并不主张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诊疗预防用药建议推荐药物参考来源操作名称经内建议使用1次抗菌药物临床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第二代头胞菌素或头抱曲松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没有必要对所有拟行ERCP的患者术前使
3、用抗菌药物,但是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预防性应用:已发生胆道感染的脓毒血症;肝门部胆管狭窄;胰腺假性囊肿的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患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中、高度风险的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疾病)o均建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需涵盖革兰阳性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中国ERCP指南(2018版)ERCP围手术期预防ERCP术后感染的药主要覆盖革兰阴用药专家共识意物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硬化性菌和肠球菌。见性胆管炎等预计难以获得完全胆道引流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化疗、肝移植等),建议术前1d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可考虑瞳诺酮类或头泡类抗生素,研究发现两者效果相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4、ESD)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如为感染高危切除(大面积切除,术中穿孔等)建议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多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胃ESD治疗后出现菌血症的风险低,而且是一过性,因此不推荐胃ESD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对于术前评估切除范围药物的选择参照卫生部抗菌素使用原则,ESD术后可选用第1或2代头抱菌素,酌情加用硝基咪嗖类药物。术后用药总时间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大、操作时间长、消化道穿一般不应超过7孔高危患者,以及高龄、伴2h,但可酌情延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长。(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可
5、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内镜未推荐使用抗菌药物下肠大肠息肉临床路道息径(2019年版)肉切除术中国早期结直肠对于术前评估切除范围大、参考卫生部抗菌癌筛查及内镜诊操作时间长、肠道准备差、穿孔风险高者,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素使用原则,应选用第二代或三代头泡菌素,可加用硝基咪理类药物。术后用药总时间一般不超过72h,但可酌情延长。治指南(2014年,北京)肠道息肉内镜切除的菌血症风险较低,通常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以下感染高危因素时,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内镜切除肠道息肉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切除范围大(大于2cm);(2)操作时间长(大于120min);消化道穿孔高危者(肠道侧向发育型肿瘤、肿瘤较大、复杂EMR和ESDs使用热活检钳等);(4)肠道准备差;(5)其他感染高危因素:高龄(70岁)、伴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器官移植、粒细胞缺乏)、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或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经皮内镜胃造屡置管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