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1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婿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3 .神话“稣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4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5 .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7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
2、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一庄子天运。8 .诗经中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9 .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或者是写隘)、皇矣、一大明五篇。10 .“风”又称“国风”,共160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11 .赋比兴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12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13 .“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一关雎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14 .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
3、作是诗集传_。15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毛诗传将_。16 .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一周南_和召南。17 .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_尚书_。18 .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墨子;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一庄子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19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一文史哲不分一。20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甲骨卜辞21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_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22 .尚书是商周
4、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一虞书_、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23 .尚书周书主要有_诰_与_誓_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24 .一左传_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25 .国语是一部国别_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26 .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公羊传_、毂梁赤的毂梁传和左传。27 .后人以左传、国语为同一作者,而左传是传春秋的书.故又称国语为“一春秋外传28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最后由西汉的_刘向一编校整理成书。29 .与春秋、左传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
5、_纵横家_思想。30 .战国策_的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3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共有二十篇492章,其较为通行的注本有宋代朱熹的一论语集注_。32 .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33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一仁政。34 .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语录_体散文集。35 .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_那里已经成熟了。36 .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即老聃,他的道德经_五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37 .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
6、、杂篇二个部分,一般认为_内篇_是庄子所作。38 .一庄子_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39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一寓言_为广”。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口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一一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
7、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何谓“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40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一庄子_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41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_礼乐_学说。42 .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_荀子43 .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矛与盾等寓言出自一韩非子44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体,。45 .宋代刘辰翁称屈原的一橘颂一为“咏物之祖二46 .鲁迅先生评价屈原的一离骚为
8、“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二、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2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
9、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晚(xi)、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鳏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3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卜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
10、削和改造。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提出“不语怪力乱神”。4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11、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5 .笙诗:又称“六笙诗”,是诗经。雅中南陵、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诗的合称。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用笙演奏,因此而得名。自汉代以来。这六篇诗都有目无辞,诗经三百零五篇不将其计算在内。6 .二雅:“雅”是“正”的意思,是“朝廷正乐”,诗经中包括小雅和大雅,故又称“二雅”,共105篇。大、小雅当是音乐上的区分,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雅74篇,大部分作于西周末期。这些作品的产地是西周王畿地区,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小雅中有少量民歌。7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
12、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8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
13、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9 .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J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
14、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10 .风雅: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确立在诗经时。“风雅”不是指“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11 .比兴:诗经“六义”中的二
15、义。“比”,一般认为它是诗经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相当于比喻修辞格。“兴”,朱熹认为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并说“诗之兴多是假他物举起,全不取义”。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两义,各家所论虽或偏重社会内容,或偏重艺术表现,但都将比兴理解为与直接叙述描写相对立的,借比喻、象征等手法对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曲拆委婉的表达。“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12 .叠咏体: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16、,该体式在诗经中的运用非常显著。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而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据统计,这种重章狂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3.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J“兴”。就足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
17、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喑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14 .思无邪说: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提出了“思无邪说”。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思无邪(心无邪意;心归纯正。)”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
18、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15 .情志统一说:情志统说是毛诗序提出来的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向怀抱,但具体所指,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毛诗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视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己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统一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16 .变风、变雅说:是毛诗序里提
19、出来的说法,文中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郑玄诗谱序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风均为“变风”,并且认为武王、周公、成王政治清明时期的作品是“正雅”,其余则都是“变雅”。这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此外,变风、变雅的说法,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其积极意义。17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
20、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18 .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操蓍SheShi数目之变(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
21、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19 .尚书:中国古代的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占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20 .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春秋是“礼义之
22、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日“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21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在
23、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22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孟子为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易经,礼指礼记,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帝时。23 .以意逆志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来的说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学史 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