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急诊临床模拟教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
《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急诊临床模拟教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急诊临床模拟教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急诊临床模拟教学临床见习指导手册医学教务处第一章急救理论1第一节急诊医学概论1第二节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6第三节心肺脑复苏11第四节院前急救概述16第五节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19第六节中毒急救概述29第七节创伤急救概述43第八节灾难医学概述56第九节急救药物的使用59第二章急救技能64第一节经口气管插管术64第三节现场急救静脉输液通道管理74第四节电除颤监护仪的使用77第五节插胃管81第六节深静脉穿刺术85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89第八节呼吸机的应用91第三章情景模拟教学95第四章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00第一章急救理论第一节急诊医学概论教学要求1. 熟悉急诊医学
2、的研究领域2. 了解急诊医学发展的历史3. 了解急诊医疗运作的特点一、急诊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医院都设置有急诊科(EnIergenCydepartment,ED),乡镇医院都设有急诊室(Emergencyroom,ER)主要为了解决部分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和门诊部下班时间处理急症病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急诊科基本上没有固定编制的医生,值班医生由各个专科派出,称“轮转式医生”。急诊科的护士是固定编制的,护士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的健康保
3、障成为突出的医疗和社会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们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社会流动人口激增,使一些原来基本消失的传染病和性病死灰复燃。多种因素促使人们对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我国临床医学在最近30-40年的发展趋势是分科越来越细。以大内科(Interna1.medicine)为例,在相继分出传染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后,再按解剖系统分为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内科,有些大型的综合医院还有更细的分科(比如风湿免疫科、糖尿病科、高血压科等)。各个专科诊治的病种都局限于一定范围,研究的内容亦相对固定在某一领域,其
4、结果是专科医生对某些病种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方面造诣较深,但知识面较窄,处理综合性的急危重病时常感力不从心。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急诊科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980年,卫生部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城市急救工作会议。1983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建立医院急诊科(室)的试行方案,促使许多综合性医院考虑将急诊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科室而不再隶属门诊部。1986年,第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1987年在杭州召开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此后,各省和大中城市亦相继成立了地方性急诊医学学会。急诊医学以新的姿态登上临床医学舞台。从2005年开始的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及随后发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5、,都将急诊科的管理列为重点督查对象,极大地推动了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完善。2009年6月颁布的卫生部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迄今国内己创办了中华急诊医学、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岭南急诊医学、内科急危重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等专业杂志。几乎每年国内都有新的急诊医学专著和手册出版。许多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一些大学还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使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越来越多医学院招收急诊医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入21世纪,以SARS、禽流感、H1.N1.甲流等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
6、事件和急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以美国911为典型的恐怖活动彼此起伏,以地震、泥石流等为突出表现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突显出急诊急救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急诊医疗运作急诊科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急危重症患者,这就要求医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同情心,还要有较全面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当的诊疗经验。急诊科与各个专科的关系密切,可以比喻为“前哨”与“后方”,病人在急诊科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置后转送相应的专科病房。急诊科医疗工作的定位是:挽救生命,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安全转运。2009年6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对于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7、举例如下: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除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在附则中规定了急诊医师应掌握
8、的技术和技能:(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2)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3)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4)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5)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6)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7)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
9、测和分析等。三、研究领域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下设8个学科专业组:院前急救医学(Pre-hospita1.emergencyManagement(Resuscitation)创伤学(TraUma)、危重病医学(CritiCaIcaremedicine)学(Intoxication)儿科急救学(PediatriCemergency)灾难医学(DiSaSterInediCine)和继续教育(Continuouseducation)o这些专业组的名称代表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研究的领域。1 .院前急救:虽然有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120”,但卫生部尚未对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做出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
10、选择了某种运作方式,故我国城市的院前急救体系呈现“多元化局面。近年来,急诊医学界贯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nIergenCyMedica1.ServiceSystem,EMSS)理念,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危重症监护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对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出院驾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系统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多种模式并存的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这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很大。2 .复苏学: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急诊科面对的心脏骤停患者更具有挑战性。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告发表。各级医院急诊科已注重学习和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复苏指南。和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在急诊科和
11、医院病房的复苏成功率较高,但在院外发生心脏停搏者的更苏成功率则很低,重要的原因是未能尽早实施高质量的心脏按压(CPR)和电击除颤。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普及率不高。心肺复苏成功者仍有相当比例的神经系统致残率,脑复苏仍然是复苏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加强对公众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1.S)的培训方面还十分薄弱。3 .创伤学:在创伤的初始阶段即所谓黄金1小时(GOIdenhour)里,临床上往往表现出诸多创伤的共同问题,尤其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和多发伤复合伤的患者,急诊科医生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创伤初始的救治工作。我国创伤的第一位原因是交通伤(车祸),其它的原因包括暴力、坠落、灾难意外等。目前有关研究主要
12、集中在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和转运、抗休克、生命支持和器官功能保护等方面。4 .危重病医学:危重病人虽然只占急诊病人的少数,但最能体现急诊科的抢救能力和技术水平。如粹死、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大面积肺栓塞、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糖尿病危象、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脑卒中、脑昏迷、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急腹症、多发伤和复合伤、阴道大出血、小儿惊厥、急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诊医生要能对这些病症做出及时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临床经验。许多急诊医生致力于研究某种危重病,故每年都有不少这方面的临床报告发表。在许多病人数量较大的综合性医院的急
13、诊科里设置了危重病监护室(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1.CU),更有利于重症病人的救治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5 .中毒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加,急性中毒事件有增多的趋势。中毒原因中自杀(SUiCide)者占相当比例,其它原因包括工伤事故、误服含毒食物(多数为喷杀虫药的蔬菜和腐烂变质食品),接触有毒气体(多与职业有关),误服毒性药物,毒蛇咬伤(在基层医院多见)等。毒性物质多见为有机磷农药、灭鼠药、杀虫剂、除草剂及各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某些中草药。急性中毒患者大多直接送到急诊科,对于经胃肠道中毒者,目前国内医院仍较多使用洗胃、催吐
14、、导泻法,亦使用活性碳治疗。对于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阿托品加胆碱复能剂治疗有较多的经验。近年,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中毒病人取得良好效果,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中毒控制咨询中心是目前较权威的全国性中毒控制中心(POiSoningContro1.Center,PeC)可通过电话和internet服务。一些省市也在近年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帮助急诊科医生分析毒物的性质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中毒种类五花八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对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的研究工作仍十分艰巨。6 .儿科急救:儿科急救包括从新生儿、婴儿、幼儿到十多岁的孩子。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小儿科
15、急救方面的经验相比,我国的儿科急救工作尚有一定差距,原因之一是许多急诊科医生尚缺乏严格系统训练,不熟悉儿童急症的处置。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比较少,虽然儿科患者在急诊科就诊的人数不少,但通常只作一般性的处理,病情较严重者即转入儿科病区诊治。7 .灾难医学:群体性灾难事件中有些是自然造成的,如地震、台风、洪水,但更多的事件与人为因素有关,如车祸、沉船、空难、火灾、爆炸、传染病流行等。急诊科医务人员常常参与灾难性事件的救援工作。灾难大多是不可预测的,故灾难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当灾难发生后如何迅速地提供有效的医疗救援。这需要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多个部门(医疗、消防、警察、交通等)共同制定防患于
16、未然的方案,一旦出现意外立即实施。2005年,国务院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各省市亦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应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教学与人才培养急诊医学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批稳定的学术队伍和专业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支队伍正在发展和成熟。我国虽然尚未实行如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急诊专科医师的培训、考核和发证的制度,亦无类似“Co1.1.egeforEmergencyMedicine,这类负责培训和考核的机构,但在综合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里,从医科大学分配到急诊科的医生均经过严格的培养。新医师要经过两个阶段共5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3年)主要在与急诊工作相关的科室轮转,包
17、括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ICU.CCU.儿科、麻醉科、普通外科、骨科、烧伤科、影像医学科等专科,每个专科3个月,分管5-10张病床,每科轮转结束时都要考核和评分;第二阶段(2年)以急诊科工作为主,要担任总住院医师或代理主治医师的工作半年到1年,负责专科间会诊和一般性抢救,基本上能够独立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两个阶段结束时需要通过指定的专家组的考试,分为笔试和临床操作面试,前者又包括基本理论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后者除了回答专家针对某类病例提出的问题外,还要进行技能操作,如阅读心电图、体腔穿刺、使用呼吸机、除颤器等。只有通过上述的轮训和考核,才有资格申报急诊科主治医师。急诊医学的教学包括以下层次
18、:1 .研究生教学2 .本科生教学3 .进修医师教学4 .急诊科医师的继续教育5.对大众进行急诊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急诊医学的教学特色:1、突出对急性病和危重病的认识2、强调对急救技能和方法的掌握3、提高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4、加强对医患间沟通技巧的训练第二节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教学要求1、掌握实施“高质量心肺夏苏”的要点2、掌握成人生存链的内容3、掌握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4、了解早期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意义5、了解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流程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基于对大量复苏文献资料的研究,由多名国际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及专业分会
19、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完成,同时发表于2010年10月Circu1.ation循环和Resuscitation复苏两份期刊上。2005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1)尽管在实施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2010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一、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高质量心肺复苏是指: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
20、钟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单人施救者对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按压一通气比率为30:2。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胸外按压不必与呼吸同步,按压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人工呼吸为每分钟8至10次。二、 从A-B-C更改为C-A-B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Y(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理由:
21、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所以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则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之一是A-B-C程序,因为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22、三、成人生存链(图1)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图1美国心脏亦会心血龄救成人生膈籍心叫0,朦铺IR土存密时的: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图2)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更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图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无反应且没ft呼吸或不醍I1.K呼及(仅仅是由息)五、电除颤治疗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而
23、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兴奋灶,中止室颤,为正常的起搏点重新下传冲动、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件。早期除颤对心脏骤停者存活的重要性表现为:心跳骤停患者大多在早期表现为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措施为电除颤;除颤的成功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少,每延迟1分钟下降约10%;室颤在数分钟内有转变为心室停搏的倾向。根据除颤器的不同,电除颤方法有以下两种。1、手动电除颤(1) 选择能量:单向波除颤器:成人360J;儿童2-4Jkg双向波除颤器:150-200J(2) 选择方式:非同步(3) 常用安放电极位置:右电极-右锁骨下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左电极-左乳头侧腋中线处,即心尖部。(4) 电极板:涂以导电糊,两电
24、极板应相距IOCin以上并与皮肤紧密接触。(5) 充电:按压充电按钮等待充电指示闪亮。(6) 除颤放电:再次调整好电极板位置及压力,确信无人接触患者身体,同时按下两手放电按钮。(7) 电击后即刻做5组CPR(30:2),再检查心律,判断是否需再次除颤。2、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inatiCExterna1.Defibri1.1.ator,AED)AED是利用成熟的、可靠的计算机装置,使用声和视功能的指引急救人员对SCA的VF患者进行除颤的装置,由心脏节律分析系统、指导电击除颤系统和电击除颐系统组成,兼有自动化诊断、自动除颤和自动阻抗补偿功能。其特点是操作安全、可靠、简便,对心电节律的分析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五年制 医学 急诊 临床 模拟 教学 见习 指导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