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指南.ppt
《静脉输液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指南.ppt(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四、输液装置五、血管通道工具、穿刺部位的选择和工具的置入六、输液管路的维护七、输液相关并发症八、输液相关准则,内容,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10月出版统一的操作标准及实施细则2013年11月颁布的行业标准,国内标准,INS治疗实践标准,由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每5年更新是当今美国静脉护理教育临床操作的标准指南是权威性的指导书籍和具有法律效应的纲领性指南用于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教育,2016年5月13日-19日,主题为“学习、发现、分享”的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年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最新版INS指南也随
2、之正式推出。,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输液标准提供专业教育倡导输液新技术研究护理效果提高输液护理水平,INS介绍,名称调整,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更名为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版INS新指南从护理到治疗的升级,意味着安全输液标准及循证支持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治疗不是从属于临床的某个团体,而是任何一个参与实践中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血管可视化标准:要确保患者安全性,医护人员应该能胜任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进行血管通路装置(VAD)的放 置。实施要点:对于静脉采血困难的患者,使用超声波检查法引导置入中线导管 当对成年人和儿童进行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置放时,使用超声波检查法引导以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针穿刺的次
3、数,并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四、输液装置,中心血管工具尖端定位标准:对于成年人和儿童而言,安全性最佳的中心血管通路工具的尖端留置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CAJ)实施要点:避免将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留置在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远端位置(如无名静脉或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髂总静脉),因为这些位置总是与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相关在置管操作的过程中采用方法识别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位置(即实时),实现更好的精准性、更快速的开始输液治疗和降低成本使用术后胸片确认尖端位置仍是目前可接受的实践方式,且操作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技术,四、输液装置,四、输液装置,根据输液种类可分为输液器和输血器
4、。,附加装置无针输液接头过滤器、流速控制装置、延长管,三通接头、钝的套管、输液开关、压脉带(乳胶过敏),四、输液装置,护士应知道无针输液接头按设计(简单和复杂)和功能来区分简单的无针接头组包括内部无机械装置的分隔膜设计,一个通畅的液体通路,既可以和钝针直接连接也可以进行螺口连接复杂的无针接头包括多种内在机械装置设计,液体通路和螺口连接,四、输液装置,无针输液接头,“安全理念”所有的附加装置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任何可能的时候都应该限制附加装置的使用保证安全连接减少操作次数一旦怀疑有污染或者需要停止输液时应立即更换。与输液装置进行无菌连接,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 如果无针输液接头内有血液、颗粒或污染,此时
5、要更换无针输液接头,并按常规通过导管留取血培养标本。每次连接之前用75、碘伏采用机械法用力进行擦拭至少15S。,四、输液装置,输液装置、接头的更换标准 输液器应每24 h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 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h 更换一次。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 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 及时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 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 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四、输液装
6、置,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血管通路装置工具计划标准:选择最适当的血管通路装置是跨学科团队、患者和患者照护者之间的协作过程根据患者血管通路条件、药疗方案、药疗周期、药品类型、输注速度及持续 时间患者舒适度和活动 应该选择外径最小、管腔数量最少、长度最短的血管通路装置,这将是满足处方治疗的创伤性最小的装置当计划血管通路时应考虑外周静脉保护通过超声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的测量血管管径从而选择合理的导管血管管径与导管管径:1:1/2,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穿刺部位的准备和置入标准,标准:每次导管插入尝试时应使用一个新的无菌的血管通路装置(VAD)血管通路装置置入前应进行皮肤消毒在所有类型的血
7、管通路装置置入的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技术要求不能改变生产厂商提供的血管通路产品的使用说明和指南穿刺部位的准备和置入标准:使用前应验证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AD)的正确尖端位置实施要点:每个医护人员尝试外周静脉短导管穿刺的次数不应超过2次,总的尝试次数不得超过4次在置入经外周穿刺的中央静脉导管(PICC)前且当临床指示需评估水肿和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应测量上臂围(臂围差值2CM考虑血栓)。在肘窝上方10厘米的位置进行该测量;评估位置和其他特征,例如凹陷或非凹陷性水肿,外周短导管实施要点:在考虑药物输注特性(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发疱性和渗透压)并结合预期治 疗时间,外周短导管可用于小于6
8、天的输液治疗不应使用外周导管持续输注发疱性药物,营养药物和渗透压大于600 mOsm/L药物,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分类,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沿静脉区域的炎性反应刺痛肿胀或静脉炎的药物发疱剂:严重的持续性组织损伤和坏死的药物,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分类,20,关注碱性药物,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分类,禁止将发疱性化疗药物通过外周留置针输液,并且没有医护人员监测整个输液过程,这会导致可怕的药物外渗并发症。当用注射器临时给持续输注通路中推注发疱性药物,医护人员必须持续监测。(使用间歇发疱药物注射时应谨慎,因为存在未被检测的外渗风险。)持续监测指医护人员必须持续观察(每
9、输注1ml)穿刺点,静脉,抽回血,检查确认导管在静脉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或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由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儿童大于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专家建议,中长导管中长导管1-2(Midline catheters或简称Midline)是一种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长度为2025cm,管腔外径在25Fr(1Fr=0.33mm),单腔或双腔,通常是从上臂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或
10、肘正中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腋静脉(不超过腋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1-4周。一旦穿刺点已选择好,导管的长度从穿刺点开始测量,必要时需对导管进行修剪确保导管尖端不超过腋静脉。贵要静脉做为置管最优先的选择3穿刺结束后无需使用辅助检查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常用的固定导管方法有缝合、无菌胶布固定和专业装置固定与PICC导管比较,由于导管尖端位于外周静脉不会发生气胸,与外周短导管相比,减少重复穿刺,既减轻病人痛苦,又减少护士穿刺的压力。从成本上比较,中长导管置管均低于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短导管5,11。,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1Royal College of Nursing.St
11、andards forInfusion TherapyM London:RCN,Second Edition,2005.2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2010:17-18.,中长导管标准:进行中长导管置入时,考虑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对于中长导管的置入,提倡使用超声引导MST技术(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以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例如空气栓塞、导丝破损、栓塞、误入动脉出血等。确保中线导管尖端位置正确中长导管适用于PH值大于5、小于9、渗透压 600mOsm/L、以及葡萄糖浓度低于10%溶液等药物的治疗。中长导管不适宜用于给予造影剂、刺激性药物、持续性发疱剂的治疗。实施要点:
12、在考虑药物输注特性并结合预期治疗时间,中线导管可用于1-4周的输液治疗 外周静脉中线导管应该用于下列药物和溶液:抗菌药物,补液和外周静脉对其具有良好耐受的镇痛药。应用中线导管输注万古霉素在小于6天的治疗中是安全的。,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标准:当输注药物的PH值5或9,渗透性600 mOsm/L,葡萄糖浓度超过10%,肠外营养,输入刺激性的药物或连续输注发疱剂时均应使用PICC导管。只有耐高压的导管才能高压注射造影剂。任何一名护士只允许不超过两次的PICC穿刺尝试。导管头端送达正确的位置标准: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和下腔静脉下 1/3 处为理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输液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