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诊疗指南(最全版).docx
《胰腺癌诊疗指南(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腺癌诊疗指南(最全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胰腺癌诊疗指南(最全版)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一、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
2、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笆、尼妥珠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
3、床变化。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二、诊断技术与应用()高危因素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CDKN2A.BRCAl2s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
4、癌发病密切相关。(二)临床表现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 .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若还存在胰液出口梗阻,进食后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可导致持续性剧烈腹痛。2 .消瘦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质量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3 .消化道症状:当肿瘤阻塞胆
5、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4 .黄疸: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三)体格检查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体征,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消瘦、上腹压痛和黄疸等体征。1、消瘦:晚期患者常出现恶病质。2 .黄疸:多见于胰头癌,由于胆道出口梗阻导致胆汁淤积而出现。3 .肝脏肿大:为胆汁淤积或肝脏转移的结果,肝脏质硬、大多无痛,表面光滑或结节感。4 .
6、胆囊肿大:部分患者可触及囊性、无压痛、光滑且可推动的胆囊,称为库瓦西耶征,是壶腹部周围癌的特征。5 .腹部肿块: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多位于上腹部,位置深,呈结节状,质地硬,不活动。6 .其他体征:晚期胰腺癌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体征。脐周肿物,或可触及的直肠-阴道或直肠-膀胱后壁结节。(四)影像检查影像检查是获得初步诊断和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是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前提。影像学检查应遵循完整(显示整个胰腺)、精细(层厚12mm的薄层扫描)、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的
7、基本原则。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影像检查流程请见附录1和附录2o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等特点,是胰腺癌诊断的初筛检查方法。常规超声可以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观察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并寻找梗阻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判断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侵犯等。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肿瘤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包括视野较小,受胃肠道内气体、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完整观察胰腺,尤其是胰尾部。2 .CT检查: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
8、分辨率,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对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显示能力较差。三期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肝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3 .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随着MR扫描技术的改进,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大大改善TMR的图像质量,提高了MRI诊断的准确度,在显示胰腺肿瘤、判断血管受侵犯、准确的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显示出越来越高的价值,同时MRl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无辐射的特点,胰腺
9、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当患者对CT增强对比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在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更具优势,有报道MRI使用特定组织对比剂可诊断隐匿性胰头癌。MRI还可监测胰腺癌并可预测胰腺癌的复发,血管的侵袭,也可以预测胰腺肿瘤的侵袭性,而胰腺癌组织的侵袭可作为生存预测的指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全貌,帮助判断病变部位,从而有助于壶腹周围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景乡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fERC
10、P)及经皮穿刺肝胆道成像(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相比,具有无创的优势;另外,MR功能成像可以从微观角度定量反映肿瘤代谢信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波谱成像,需与MR常规序列紧密结合才能在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发挥更大作用。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和PET-MRI: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实践过程中:(1)不推荐作为胰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它可以作为CT和(或)MRI的补充手段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11、,然而其对于诊断小胰腺癌作用有限。(2)PET/CT检查在排除及检测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原发病灶较大、疑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显著升高的患者,推荐应用。(3)在胰腺癌治疗后随访中,鉴别术后、放疗后改变与局部肿瘤复发,对CA19-9升高而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查结果阴性时,PET/CT有助于复发转移病灶的诊断和定位。(4)对不能手术而行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通过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早期监测疗效,为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以及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5 .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fEUS)
12、: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成像,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ndobronchial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成为目前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另外,EUS也有助于肿瘤分期的判断。近年来,基于EUS弹力成像的肿瘤弹性应变率检测可辅助判断胰腺癌间质含量,指导临床药物的选择。EUS为有创操作,其准确性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及经验的影响较大,临床更多是以其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标本为目的,对于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术前无需常规行EUSo6 .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胰腺癌最常见的
13、ERCP表现是主胰管近端狭窄与远端扩张。ERCP并不能直接显示肿瘤病变,其主要依靠胰管的改变及胆总管的形态变化对胰腺癌做出诊断,对胆道下端和胰管阻塞或有异常改变者有较大价值。另外,可以进行胰胆管内细胞刷检或钳夹活检组织,然后行胰液及胆汁相关脱落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诊断。尤其对于无法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可以一次完成减黄操作及病理与细胞学检测。7 .骨扫描:探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方面应用最广、经验丰富、性价比高,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高度怀疑骨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可以常规行术前骨扫描检查。(五)血液免疫生化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累及肝脏、阻塞胆管时可引起相应的生化指标,如谷
14、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汁酸、胆红素等升高。肿瘤晚期,伴随恶液质,可出现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蛋白血症。另外,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需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2.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上常用的与胰腺癌诊断相关肿瘤标志物有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等,其中CA19-9是胰腺癌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血清CA19-937U/mL为阳性指标,重复检测通常优于单次检测,而重复测定应至少相隔14do未经治疗的胰腺导管癌患者C
15、A19-9可表现为逐步升高,可高达1000U/mL,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大小及位置有关,特异度72%90%。但需要指出的是约10%的胰腺癌患者为Lewis抗原阴性血型结构,不表达CA19-9,故此类胰腺癌患者检测不到CA19-9水平的异常,需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协助诊断。而且,CA19-9在胆道感染(胆管炎)炎症或胆道梗阻(无论病因为何)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假阳性,无法提示肿瘤或晚期病变。因此CA19-9水平的术前检测最好在胆道减压完成和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后进行。CA19-9测定值通常与临床病程有较好的相关性,外科根治术(I期)后24周内,升高的CA19-9可恢复正常水平;肿瘤复
16、发、转移时,CA19-9可再次升高。血清CA19-9水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负荷或存在微转移灶可能。胰腺癌术后血清CA19-9水平升高虽可提示复发或转移,但需要结合影像学证据等综合判断。(六)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胰腺癌诊断。通过术前或术中细胞学穿刺,活检,或转至有相应条件的上级医院行组织学穿刺活检获得明确诊断。手术标本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和胰体尾(+脾脏)切除标本。1、胰腺癌的细胞病理诊断胰腺癌的细胞病理诊断指南由标本的取材技术、制片技术和诊断报告等部分组成。细胞标本的取材技术:常用胰腺细胞标本的取材技术有四种:(1)影像(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细针穿刺活
17、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2)EUS-FNA;(3)剖腹术中的FNA;(4)ERCP术中胰管和末端胆总管的细胞刷检。细胞标本的制片技术:细胞标本的制片技术包括常规涂片、液基制片和细胞块切片。常规涂片是最常用的制片方法,FNA或刷出后的细胞直接涂在玻片上湖干,95%酒精固定。如果FNA穿刺物为囊性液体,液基制片的方法会使曩液中的细胞富集,从而获得一张较常规涂片细胞量更为丰富的涂片。细胞块制备的主要目的是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另外细胞块切片中可以还原一些小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态学诊断。各单位可视自身情况和病灶性质选择不同的制片方法,3种制片方法同时采用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18、准确度。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开展细胞标本的现场评估,以提高取材的满意率。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采用美国细胞病理学会推荐的6级报告系统,在此报告系统中,细胞学诊断分为6个诊断级别:I级,不能诊断;I!级,未见恶性;I级,非典型;IV级A,肿瘤性病变,良性;IV级B,肿瘤性病变,其他;V级,可疑恶性;Vl级,恶性。其中最具挑战性的诊断分级是肿瘤性病变,其他(IVB级Y1,该级诊断中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囊壁被覆细胞可以呈轻、中度甚至是重度非典型性,呈重度非典型改变的细胞很难与腺癌细胞相鉴别。另外,一些小圆形细胞构成的肿瘤,如实性-假乳头状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
19、的诊断往往需要借助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学分级标准见附录3o2 .胰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1)胰腺癌病理学诊断标准:胰腺占位病灶或者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胰腺癌。病理诊断须与临床证据相结合,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信息。(2)胰腺癌病理诊断指南:胰腺癌病理诊断指南由标本处理、标本取材、病理检查和病理报告等部分组成。1)标本处理要点手术医师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部位、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和重要病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加以标记。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min以内完整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1224ho2)标
20、本取材及检查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用探针经十二指肠乳头至胆总管打开,垂直胆总管切开肿瘤,观察肿瘤与胆总管、十二指肠壁的关系。胃切缘、幽门、小肠切缘、胰腺切缘、胆总管切缘各取一块;肿瘤主体(包括浸润最深处,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关系),根据肿瘤大小,至少每1cm取1块;大体各个切面颜色、质地不同区域也要取材。胰体尾+脾脏切除标本:肿瘤主体书页状切开,根据肿瘤大小,至少每ICm取1块,包括胰腺被膜、胰腺导管、胰腺切缘、周围胰腺、与脾脏的关系等。淋巴结全部取材包括胰腺周围淋巴结及脾门淋巴结。多个肿瘤需取肿瘤之间的胰腺组织。3 .免疫组化检查常用标志物有Vimentin,CK,EMA,CEA,CA19-9,
21、CK19,CK7rCK20,MUCl,MC4,CDX2,PR,CDlO,syn,CgA,CD56,ACT,AATr-cantenin,Ki-67等。需要合理组合使用免疫组化标志物,对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及各种类型的胰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4 .胰腺癌病理诊断报告由大体标本描述、显微镜下描述、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病理诊断名称,浸润范围(重点关注与胆总管、十二指肠及脾脏的关系,如果涉及门静脉切缘,需要回报门静脉切缘是否受累),有无脉管瘤栓及神经浸润,胰腺被膜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等部分组成。大体和显微镜所见描述要求,详细要求见附录4和附录5o止匕外,还可附有与药物靶点检测、生物学行为评估以及预后
22、判断等相关的分子病理学检查结果,提供临床参考。(七)胰腺癌的鉴别诊断1、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的广泛胰腺纤维化病变,导致胰管狭窄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扩张。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与胰腺癌一样可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等临床表现,二者鉴别如下:(1)慢性胰腺炎发病缓慢,病史长,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且极少出现黄疸症状。(2)腹部CT检查可见胰腺轮廓不规整,结节样隆起,胰腺实质密度不均。(3)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平片和CT检查胰腺部位的钙化点有助于诊断。(4)血清IgG4的升高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一一自身免
23、疫性胰腺炎较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时需要病理检查协助鉴别。2 .壶腹癌:壶腹癌发生在胆总管与胰管交汇处。黄疸是最常见症状,肿瘤发生早期即可以出现黄疸。鉴别如下:(1)因肿瘤坏死脱落,胆道梗阻缓解,可出现间断性黄疸。(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双边征。(3)超声、CT.MRI、ERCP等检查可显示胰管和胆管扩张,胆道梗阻部位较低,双管征,壶腹部占位病变。(4)ES检查:EUS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在鉴别胰腺癌和壶腹癌有独到之处,能发现较小的病变并且能观察到病变浸润的深度、范围、周围肿大淋巴结等。3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胰腺囊性肿瘤临床少见,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胰腺癌 诊疗 指南 最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