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pptx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ppt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预应力钢束设计,预 应 力 束 设 计,估算计算中使用的组合结果并不是桥梁的真实受力,未考虑预加力的影响,未考虑预加力对徐变、收缩的影响,未考虑(钢束)孔道的影响,各钢束的预应力损失值只能根据经验事先拟定,预应力束 的调束,预应力束 的布置,预应力束 的估束,预备知识,(1)预应力钢筋7-j15.24表示:一束由7股15.24 的钢绞线组成,每股钢绞线由6根直径5mm的钢丝围绕 一根直径5.5mm的芯丝顺一个方向扭结而成的7股钢绞 线,其理论重量1.101Kg/m。其参数如下所示:,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con0.75 fpk,抗拉强度设计值:fpd=1260M
2、Pa,有效张拉力:pe=con-l,预备知识,预加力合力偏心距e上、e下的计算,通过查询Midas截面特性值来计算。,通过AutoCad查询截面特性值来计算;,右击“截面”(如右图所示)单击“表格”如图4-1所示提取其中的面积、Iyy、Czp、Czm。其中:Iyy:对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的惯性距;Czp:沿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缘纤维的距离。Czm:沿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缘纤维的距离。,预备知识,截面特性值表格,思考题,预加力合力偏心距e上、e下与Czp、Czm 的关系?,图 4-1,预应力束估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D62-2004)规定,在选定预应力筋的数量时,应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强度要求;,(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重点),(3)施工阶段的应力要求。,预应力估算依据,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受压区混凝土应力达到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受拉区钢筋达到抗拉设计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极限状态,整体结构或构件的某一特定状态,超过这一状态界限结构或构件就不再满足设计规范的某一功能要求。,预应力束估算,受压区高度,预应力筋数,或,(1)对于仅承受一个方向的弯矩的单筋截面梁,矩形截面,判断截面类型,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预应力束估算,(2)若
4、截面承受双向弯矩时,需配双筋的梁,可据截面上正、负弯矩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上、下缘所需预应力筋数量。,这忽略实际上存在的双筋影响(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力筋)会使计算结果偏大,作为力筋数量的估算是允许的。,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预应力束估算,思考题:,为什么忽略实际上存在的双筋影响会使计算结果 会偏大?,按正常使用极限计算时满足应力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压应力,荷载引起的拉应力,预压应力,荷载引起的压应力,混凝土的允许压应力,截面上、下缘均不产生拉应力,截面上、下缘的混凝土均不被压坏,预应力束估算,按正常使用极限计算时满足应力要求,预压应力,荷载引起的拉应力,预压应力,荷载引起
5、的压应力,混凝土允许的压应力,预应力束估算,(1)由预加力引起截面上、下翼缘混凝土应力,按正常使用极限计算时满足应力要求,预应力束估算,注意,对于公路桥,在使用阶段配筋估算时,预应力钢筋有效预应力pe=(0.6-0.65)fpk;在施工阶段配筋估算时,预应力钢筋有效预应力(1.0-1.15)pe。,上翼缘最大配筋为:,上翼缘最小配筋为:,下翼缘最大配筋为:,下翼缘最小配筋为:,按正常使用极限计算时满足应力要求,截面上核心距,截面下核心距,预应力束估算,(2)截面只在下缘布置力筋以抵抗正弯矩,按正常使用极限计算时满足应力要求,预应力束估算,(3)当截面中只在上缘布置力筋以抵抗负弯矩,按正常使用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估算 布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