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教育.ppt
《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教育.ppt(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考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判断正误 1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2012新课标全国卷,21)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2011海南卷,15)3京剧、文房四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12安徽卷,7),状元笔记 速记,判断正误1地理环境是澳门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23.,1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点精讲,2.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高度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和体
2、现。(2)明清后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文化失去发展的经济、政治条件,这是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决定性因素。(3)要想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二是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等。,命题探究,中华文化的特征【典例1】(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
3、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知识定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解题关键:运用排除法排除。,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错;故答案选A。答案A,判断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方法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训练1】(2012安徽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
4、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解析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文化发展的源泉等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这些“中国元素”极具传统特色,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故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应选D。答案D,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典例2】(2013新课
5、标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知识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题关键:运用排除法排除。解析该画“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
6、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排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A,【训练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 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区域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在词语使用上的差异说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故选C。答案C,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
7、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训练3】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当选。B、C、D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易错矫正,剖析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的关系【训练4】当前,在大力
8、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广东省的四大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A项符合题意。任何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性,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独立形成,中华文化也并不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剖析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核
9、心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精讲,(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十六 我们 中华文化 精品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