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考点,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2、,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思考: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党为什么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走进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
3、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核心突破,【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
4、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核心突破,5、(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
5、,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B C D,典题例析,B,【点拨】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3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
6、都来源于实践。,核心突破,4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是认识反映的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核心突破,6、(2012高考四川卷)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
7、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进5 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 B C D,典题例析,B,4、(2013安徽卷)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
8、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典题例析,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5.注意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核心突
9、破,6真理及其特征(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认识会有差异性(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核心突破,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
10、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
11、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B C D,C,典题例析,13、(2012高考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
12、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典题例析,A,7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核心突破,(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3)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13、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8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上图示)。,核心突破,9、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不会停止,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核心突破,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1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8、(2012高考海南卷)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 B C D,典题例析,B,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注意:(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15、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2)只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因此,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的观点扩大了实践的外延,是不正确的。,易混易错点,2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注意: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只是强调不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排斥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存
16、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3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注意:(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2)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
17、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 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简析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正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运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角度分析。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搞文化产业化,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单位都要搞文化产业化,为此必须坚持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统一;文化产业化的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即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参考答案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