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docx
《青少年心理卫生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S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运专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其分支学科的探讨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化学、法学、环境爱护学以与自然科学中的有关学问,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S心理卫生有时也称精神卫生S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卫生这一术语有三种说明。一是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三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心情乐观5、意志坚决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Y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须要2、
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须要3、培育高素养人才的须要1.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一)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1、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2、特殊目标针对青少年某个年龄段的特殊冲突,或针对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而制定的目标,是比较详细的目标。(二)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干脆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在这个总目标之下,针对详细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中间目标,针对详细的个别学生制定干脆目标。(三)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遵循以发展性辅导为主,预防性辅导为辅这一基本原则。1.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1、性心理卫生2、特性与心理卫生3、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4、心
3、情与心理卫生5、意志与心理卫生6、学习与心理卫生7、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8、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9、环境与心理卫生10、心理危机干预1.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1、面对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S常用的探讨方法视察法、试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其次章青少年的身心发展S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学概念,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外形、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与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S身体外形的变更1、身高的变更2、体重的变更3、其次性征S青春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闹重与脑容积增加2、脑电波的变更3、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1.生
4、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加2、产生性意识3、产生成人感4、独立性与闭锁性发展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依次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认知结构的变更与转换。认知发展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来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的平衡,而达到平衡的详细途径是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主体将作用于他的外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对外界信息可能要进行某些调整和转换,使其与主体的认知结构相匹配。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个体正是在这种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
5、现认知的发展。1.个体在青少年时期主要经验详细运算和形式运算两个认知发展阶段。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1.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1、视察力视察力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能够根据预定的目的进行视察,视察的自觉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都有所提高。2、留意力渐渐向高级形态发展,留意品质进一步完善3、记忆力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都不断提高。随着实际目的性的增加,有意识记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渐渐取代机械记忆,成为青少年主要的记忆方法。4、思维力思维实力快速发展,抽象思维由阅历型向理论性过渡。1.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人格是一个困难的结构系统,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部分。1、
6、自我意识的发展1)青少年能够全面、深化地相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身的才学、品行、实力成为自我评价重要内容自我意识分化成志向自我和现实自我,虽然志向自我和现实自我会发生冲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自我可以重新统一;3)自我体验丰富而深刻,自我调控的目的性、主动性渐渐提高。2、性格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看法特征、心情特征和意志特征等方面。性格的多种成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备了内在一样性。心情特征:剧烈性与温柔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三个方面。意志特征:目的性、坚决性、自制力等方面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有目的、自觉地制定目标,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限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7、行动的随意性和随意性渐渐削减。1.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特征1、青少年能从原则上理解道德准则。2、青少年在道德评价中留意动机和效果一样关系的分析。3、青少年能独立、自觉地根据道德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4、青少年的道德意志随年龄增长不断加强,道德行为习惯不断巩固,道德意志成为约束不良动机、坚持正确行为方向的有效力气。Y青少年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遗传因素遗传是指亲代通过基因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大量探讨表明,遗传因素对智力、气质等心理机能有着显著影响C但是先天素养并不完全等同于实力,也不能确定一个人的实力,它仅仅供应实力发展的可能性。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化和实践活动
8、才能使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二)环境因素环境在培育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U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亲子沟通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不行缺少的因素。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特殊是父母亲之间的关系,以与他们待人处事的看法。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21教化影响教化对人的发展,特殊是对青少年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化以其明确的培育目标,规定者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化通过老师来培育学生。老师应明确教化目的,运用科学方法,遵循教化规律,自觉引导与促进学生向主动的方向发展。第三章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1.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异性琉远期2、异
9、性好感期3、异性仰慕期4、两性恋爱期S早恋的特征:朦胧性、冲突性、变异性和差异性S早恋的类型:仰慕型、新奇型、仿照型、从众型、补偿型、逆反型、病理型1.早恋的成因(一)生理因素: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仰慕心理和相应行为,是特别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二)心理因素:新奇心理、虚荣心理、易受示意性(三)社会因素:生态环境恶化、成人诱因、学校生活单调1.早恋的危害1、分散留意力,影响学习2、易受损害,产生心理问题3、简单出现性过失4、增加犯罪发生率Y早恋的正确对待1、正视早恋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丰富课余生活4、激励异性正常交往1.性恐惊的缘由:对性生理和性发育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相识对自身将要发生的身心
10、变更没有心理打算和相应的处理方法1.性压力的缘由:1、传统的家庭教化,传统道德观念比较强的家庭对待性问题上倾向于认为性是下流的、不健康的对待孩子的性心理和行为上通常实行指责、压制的看法和教化方法。2、青少年的特性特征,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缺乏和异性交往的机会,更多地采纳压抑性冲动的方式。1.性罪错的缘由:青春期发育和性冲动作用下的性猎奇心理和尝试心理,性观念上的开放性,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恰当的教化方式,不良的特性特征(享乐主义、自控实力差等)道德意识薄弱,缺乏性教化,性的道德观念错位,性的法治意识淡薄等。Y性心理问题的辅导方法1、性恐惊的铺导方法以预防为主。在青春期就起先进行人类性发
11、育、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教化,让青少年提前了解个体性发展的一般历程,了解不同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的变更,了解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做好性生理卫生和性心理卫生的预先指导。遗精和月经是生理上接近或达到成熟的表现,这些生理变更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实行多种形式,为他们与时供应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2、性压抑的辅导方法1)帮助青少年形成合理的性相识。2)引导青少年通过各种主动的、富有建设性的活动来缓解自己的性冲动,释放自己的性压抑。3、手淫的辅导方法1)树立对手淫的科学相识,消退心理障碍。2)留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育广泛的爱好,转移留意力。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实力。4、
12、性罪错的辅导方法1)加强性学问、性道德教化2)知道青少年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避开性的挑逗和诱惑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性教化的意义1、青少年的性无知2、青少年的性心理适应问题3、性教化是一种成长教化1.我国青少年性教化的内容:性生理教化、性心理教化、性道德教化、性法纪教化Y性教化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教化:家庭指导法、探讨沟通法、榜样示范法。家庭性教化是以家长与儿女的亲密关系为基础的。2、学校性教化:1)直观教学法2)收集问题讲解法3)读书指导法4)小组探讨法5)角色扮演法6)续故事法7)个案分析法3、社会性教化第四章青少年的特性与心理卫生S特性定义:具有肯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
13、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1.卡特尔的特性特质理论:特性由特性特质构成,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惊慌性)S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化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能敏捷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的敏捷性和权衡性。青少年起先多方位的探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的认知特征。* 青少年心情特征在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的变更,心情的稳定性加强,心情体验
14、更加深刻。* 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的坚决性上。*青少年性格特征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有差异的,各方面的特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须要是有层次的,须要的满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低层次的须耍得到基本满意后高一层次的须要才会出现。(生理的须要一平安的须要一归属于爱的须要一敬重的须要一自我实现的须要)1.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须要1、友情的须要2、独立自主的须要3、理解和敬重的须耍4、成就的须要1.人生观形成的五个阶段:打算阶段、视察阶段、探究阶段、定向阶段、确立阶段1.逆反心理的特点1、从结构上看
15、,逆反心理是认知、心情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2、从特性上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3、从存在上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1.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正面宣扬做反向思索2、对榜样与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4、对思想教化、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反抗1.逆反心理产生的缘由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新奇心的驱使Y逆反心理的引导1、加强情感投入,建立信任感2、实行正面引导的教化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化1.孤僻产生的缘由:与个体幼年时期的创伤阅历相关,如父母离
16、婚、母爱缺失或家教粗暴,使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暖和,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与照看,缺乏与双亲的交往、沟通阅历,自幼体验孤独与焦虑。Y克服孤僻的方法1、社会支持疗法2、扩大交往范围3、激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1.依靠形成的缘由:大多与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受父母的过度爱护和照看有关。Y克服依靠的方法1、学会生活自理2、独立实践,增加自信念3、树立奋勉自强的精神4、培育独立人格1.青少年健康特性的详细表现1、富有责任感2、自尊自信3、有远大的志向和志向4、诚恳正直5、合群帮助6、良好的自我调控实力7、独立生活与工作的实力Y良好特性的自我塑造1、比照健康特性的标准,剖析自己2、丰富学问,加强文化修养3、从小事做
17、起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正确应对挫折,熬炼意志第五章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1.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持续整个一生。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01.5岁)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53岁)3、主动对内疚(35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对孤独(1825岁)7、繁殖对自我专注(2565岁)8、自我整合对悲观(65岁以上)1.青少年自我相识的特点1、自我的分化2、自我评价表现出体态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3、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4、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1.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1、自我体验日益丰富和深刻2、自我体验的
18、闭锁性3、自我体验的冲突性4、自我体验的易变性1.青少年自我调整的特点1、自我限制由被动性向主动性发展2、由自我限制向自我教化发展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冲突冲突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冲突2、志向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冲突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4、自尊与自卑的冲突5、好胜与消沉的冲突S皮亚杰的自我中心概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思维的片面性:思维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自我中心(我向思维):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动身看待事物和进行思索。S青少年自我中心的两个特点:1、幻想观众青少年认为自己是别人瞩目的焦点,是舞台的主角,其他人都是观
19、众。2、个人不死青少年认为自己异样独特,永生不死。在这种信念支配下,青少年产生一种错误的实力感,过分高估自己的能耐。1.自我中心的表现: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事以自己的须耍为中心,只关切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以自己的阅历去相识和解决问题,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看法,好像自己的相识和看法就是他人的相识和看法,很少关切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能和谐相处;固执己见,不简单变更自己的看法,甚至盲目的坚持自己的看法。Y如何克服自我中心1、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2、视角转换培育视角转换的方法:1)语文命题作文训练。2)角色扮演法。3)参与实际问题探讨3、学会爱别人4、主动担当责任S从众心理
20、: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推断、信仰与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样的现象。1.青少年从众的缘由1、信任他人心理2、寻求平安心理3、群体认同的须要S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评价,以与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1.产生自卑的缘由1、家庭背景2、生理因素3、实力的因素4、挫折经验5、过强的自尊心6、不合理认知Y如何克服自卑1、认知矫正D客观评价自己;2)对失败做适当归因;3)自卑补偿法;4)主动示意法2、行为熬炼法D突出自己,每次听课尽量挑靠近讲台的位子坐;2)目光接触,主动正视别人;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4)练习当众发言;5)学会微笑S自负是由于个体的
21、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过高评价,以与由此产生的过度自我接受的看法,是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一种情感体验。Y如何正确相识自我(一)全面了解自己1、通过自我分析相识自己2、通过与他人比较相识自己3、从他人的评价中相识自己4、从实际生活中相识自己(二)客观评价自己1、形成客观衡量自己的尺度2、有效的社会比较Y如何主动悦纳自我1、学会接受自己2、体验胜利3、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Y如何有效调控自我有效调控自我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1、建立合理的志向自我2、主动参与实践熬炼,提高自制力S心情:心情是客观事物是否满意自身须要而产生的看法体验1.心情的认知-评价理论现代心理学探讨认为,心情的产生是受到环
22、境事务(剌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方面的条件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确定心情性质的关键因素。1.心情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心情是人们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心而平稳的心情能使人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能保持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延缓苍老过程。良好的心情也有利于人的创建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使人朝气蓬勃,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溢活力、信念和乐趣,还能使人产生“万事顺心”之感,因而有利于人际交往,易与他人和谐相处,作出良好的适应。1.青少年心情的发展特点1、心情体验的剧烈性2、心情体验的波动性3、心情体验的丰富性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心理 卫生 考试 大纲 知识点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