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理论框架.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理论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理论框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复习理论框架:哲学基本问题定义提出内容作用地位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时间动身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唯M主义旧唯物主义古代朴实唯物主义一一观点、特点、后限i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一观点、特点、局限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一一观点、理论表现客观唯心主义一一观点、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宏大意义基本特征和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J的一般特征最宏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特点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分(本体论)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由质观运动和物质与其关系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意识的产生思识观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本质卡践观实践的基
2、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其相互作用的实现自由世界与人类世界与其关系(出选I普遍联系的三层含义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一一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规律与其客观性质变和量变质、量、度质变和量变与其关系(不出大体)基本规律确定和否定与其关系辨证法的否定观(主耍是选择题)*地位和作用冲突的两重性质一性辩证法规律斗争性内容I冲药问题的精髓普灾、工特殊性非主要冲突两点论和重%论的统一主耍冲突冲突的非主要冲突冲突的主要方面必定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基本范畴缘由和结果*判定条件可能和现实(07)形式和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一一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辨证法(出大题)2个总特征
3、,3个基本规律,5个基本范畴相识的本质(是什么:七句)主体(人)在相识中的作用I实践和相识的辨证关系(相识是以实践以基础上产出的,这种产生是个过程)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与其关系相识的象证过程从理性相识到实践的飞跃相识由相识的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一实践和相识的详细的历史的统真理与其客观性(特点:客观性、详细性、历史性、过程性、全面性、普遍性、条件性:一元性、相对性确定性统一)真理观相对真理和确定真理与其关系(5个)J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在辩证法上应用)4值观价值与其特点一一价值评价一一价值选择真理与价值辨证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本质一一思维方法在相识中的作用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
4、方法、思想方法(出大题最多)fI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靡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06)选甲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AJc史唯心留意的根本标准历史要素一地理环境叔口因凌的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与人来讣A匕占卜*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结构一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社会政治结构一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结构一一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为主体历史观1A.社会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基本冲突社会文化结构与意识形态(共同点,区分点,判别方法),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5点)*与其社会功能社今意识意识形态
5、的阶级性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一一社会发展中的确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领袖,人民群众在闻二堀I和作用人的问题人的本质(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出大题最多)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验了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详细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揣测性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
6、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说明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区分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
7、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哲学。(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宏大发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从实践动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实践动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
8、个方面: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实行批判的、革命的看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9、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确定运动着的物质的详细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2)运动和静止是确定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确定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确定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5、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力。(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
10、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安排性;意识活动的创建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限制。(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要通过实践活动;要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7、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二者的相互关系。(1)冲突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到处有冲突;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冲突运动,即时时有冲突。冲突的特殊性即特性,是指详细事物所包含的冲突以与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冲突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冲突的特殊性
11、确定与冲突的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确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3)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特性、确定和相对的关系是冲突问题的精髓。8、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表现在: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依据的、合乎必定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则是己经实现了的可能性。(2)理解可能性区分几种状况:要分清可能性和不行能性。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有内在依据,在确定条件下能够变成现实的趋势。不行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没有任何依据,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变成现实的事情。要
12、分清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现实可能性是指具备了充分的依据和必要条件,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指虽有确定依据,但尚不具备必要条件,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要分清在多种可能性中,依照对人是否有利标准划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3)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靠、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行分。可能性和现实性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相识的主体和客体与其关系。(1)相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包括个体、集体和社会。相识的主体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特征。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对象,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13、。客体具有对象性。(2)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3)主体和客体首先是改造被改造关系,即实践关系,然后才是反映被反映关系,即相识关系,此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还包含着审美关系和价值关系。1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生产关系有三个方面: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安排形式。(3)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确定一种生产关系的性质
14、;确定其他两个方面:同时,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11、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含义。(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确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与设施。(2)上层建筑系统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等实体性要素以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4)社会的观念结构、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政治法律思想是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哲学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5)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6
15、)上层建筑反映的是社会政治思想关系。1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与其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是意识形态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改变的不完全同步性。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创新功能。13、人的价值与其实现。(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2)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3)人的价值包括两
16、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敬重和满意。(4)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应是两方面内容的结合。唯物史观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首先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5)人的价值最基本的关系是工具和目的的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理1 .物质观原理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不同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的最高抽象。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重大意义(1)指出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
17、在。贯彻了物质第一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界限。(2)指出物质是能够为人所相识的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本体论与相识论的统一。划清了可知论同不行知论的界限。(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揭示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辩证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从而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4)把实践活动纳入物质范畴。不仅唯物主义地理解自然界,也唯物主义地理解社会历史;不仅把世界理解为物质演化的结果,而且理解为实践改造的结果。从而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物质
18、观上的革命变革。三、实践本质的原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去理解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见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不仅把世界理解为自然演化的结果,更是把世界理解为实践创建的产物。(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一是实践活动的物质性一一干脆现实性,这是实践区分于意识的一般本质;二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性一一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实力等本质力气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是实践区分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殊本质。(2)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3)双向对象化原理与其意义(4)
19、人通过实践把握物质世界的主要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借助物质手段作用于客体。依据实践结果对实践活动进行反馈调整。四、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安排性和主动创建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必需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需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需借助确定的物质手段。结合实际命题的材料:神六航天成就预防禽流感。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 理论 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