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7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生活中人们议论最多、困惑最大的问题)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必须解答的第一问题(理论的与实践的、流派纷
2、争、归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关键: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建构这个问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制度与体制;原则与方法;目标与途径等,(二)为什么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
3、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时间上,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是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外在物。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是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什么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相同国家不同历
4、史阶段社会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体制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实践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从最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上致力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具体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体制一样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1、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路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历史逻辑线索思考的现实立足点:20余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及其现实思考问题的聚焦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混乱与错误的观念:单纯的“精神崇高”、“一大二公”
5、、平均主义、“普遍贫穷”,(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思维的背景:(反思、回应)以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何问题?(右的攻击)现实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损害了社会主义?(左的指责)思维的方法:否定-肯定面对现实总结经验反思历史剥去各种错误观念所穿戴的马克思主义外衣通过否定达到肯定,在辩证否定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2、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过程:1980年:“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984年,“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6、。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985年4月,邓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义要求的。”,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雷尼尔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1986年底,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还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
7、化。这就叫社会主义。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指导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两对基本矛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毛泽东的正确的生产力观点,1956年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
8、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同年3月,他指出:“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泽东在八大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的生产力观点,他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
9、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是互为条件的。,邓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
10、,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三、坚持科学发展,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比较高。而且,他们认为即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仍
1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共产主义社会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发展程度或水平要相一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简单排斥非公有制经济,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第三
1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马克思:科学技术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或者说是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技术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1975年邓小平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
13、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三、坚持科学发展,(一)科学发展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2、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3、新世纪新阶段,虽
14、然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凸显。,(二)科学发展的提出和完善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
15、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 本质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