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7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生活中人们议论最多、困惑最大的问题)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必须解答的第一问题(理论的与实践的、流派纷
2、争、归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关键: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建构这个问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制度与体制;原则与方法;目标与途径等,(二)为什么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
3、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时间上,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是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外在物。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是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什么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相同国家不同历
4、史阶段社会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体制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实践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从最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上致力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具体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体制一样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1、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路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历史逻辑线索思考的现实立足点:20余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及其现实思考问题的聚焦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混乱与错误的观念:单纯的“精神崇高”、“一大二公”
5、、平均主义、“普遍贫穷”,(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思维的背景:(反思、回应)以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何问题?(右的攻击)现实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损害了社会主义?(左的指责)思维的方法:否定-肯定面对现实总结经验反思历史剥去各种错误观念所穿戴的马克思主义外衣通过否定达到肯定,在辩证否定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2、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过程:1980年:“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984年,“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6、。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985年4月,邓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义要求的。”,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雷尼尔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1986年底,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还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
7、化。这就叫社会主义。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指导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两对基本矛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毛泽东的正确的生产力观点,1956年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
8、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同年3月,他指出:“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泽东在八大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的生产力观点,他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
9、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是互为条件的。,邓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
10、,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三、坚持科学发展,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比较高。而且,他们认为即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仍
1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共产主义社会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发展程度或水平要相一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简单排斥非公有制经济,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第三
1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马克思:科学技术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或者说是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技术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1975年邓小平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
13、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三、坚持科学发展,(一)科学发展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2、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3、新世纪新阶段,虽
14、然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凸显。,(二)科学发展的提出和完善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
15、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
16、的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17、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代代地永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战略及战略研究的构成要件思维特点:全局、长远、根本战略指导思想-灵魂 战略目标核心 战略重点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战略步骤对战略目标的细化 战略方针与措施保证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流变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即
18、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增长:经济的持续前进,社会不发生巨大变动发展:除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位居最领先,高处不胜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流变 A、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目标 B、60年代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C、改革开放以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生产的商品化生产的市场化生产的社会化生产的现代化 社会的理性化、法治化等,(三)现代化概念的一般含义和特定含义 一般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只有真
19、正做到了以开拓发展性资料为主导时,才可以称之为实现了现代化。特定含义:是指该落后国家与当时的代表现代发展的先进国家的实质差距,以及消除这一差距的具体内容和基本途径。,(四)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1、60年代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自50年代到70年代,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经济工业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8
20、7年,十三大概括的“三步走”战略部署:,2、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步骤三步走,基本实现代化比较富裕,3、1997年十五大 对“三步走”战略第三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020年(建党10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三个阶段性目标,4.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1)改革开放前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及特点 基本或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封闭型)重点赶超,强调高速增长(赶超型
21、)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重工业(战备型)一定时期的目标单一明确(单项型)粗放型增长为基本形式(粗放型)客观上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体制模式来为之服务。,(2)传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建国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恶劣的国际环境 历史上,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成功;苏联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孤立搞成经济建设的经验 认为苏联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标准 大国所具有的“四感”作用 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在国际社会中的民族尊严感,希望国家尽快强大起来的历史紧迫感,光大自己璀璨文明的伟大使命感,(3)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旣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注
22、重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此战略不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1)“小康”的由来,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的社会状态,表现了普通百姓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发展:贫穷 温饱 小康 富裕,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23、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24、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5、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3、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的提出2、中国梦的内涵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
26、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他又在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1、中国梦的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始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而古代中国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这使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
28、,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
29、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近现代西方发展道路,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确立起来的,背后更有着上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有着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观,还有着几百年海外殖民掠夺的“资本”。这些都与崇尚和平、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华文化存在重大差异。鸦片战争以来170多
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
31、于行动、在于实干。坚持求真务实。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都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