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25).docx
《XX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25).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16-2025年)一、前言(一)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满足XX市总体发展对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的需求,全面部署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升XX市地质环境监测水平,特编制XX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岩体、土体、矿藏、地下水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的总和。(二)规划依据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和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9号)等法律法规。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
2、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发(201530号)、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发(2015)175号)、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发2016)169号)、XX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宿政发2016)46号)等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3 .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16-2025年)、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江苏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年)、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
3、保护规划、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XX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等省、市相关规划。4 .XX市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相关成果。5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三)适用范围规划适用于XX市宿豫区、宿城区、泗阳县及泗洪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257km2o(四)规划基准年和期限规划以2015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二、地质环境监测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主要地质环境问题XX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平原之间的黄淮泛滥平原过
4、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大,XX市地质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目前,XX市地质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地下水、土壤、地面沉降及地质遗迹保护四个方面。1.地下水环境问题突出(1)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扩大,XX市多地已形成了水位降落漏斗。2015年,XX市主城区水位埋深普遍大于15m,漏斗中心项里街道果园一线最大埋深达40m以上;洋河镇主采层水位埋深普遍在30m以上,最大埋深达47.8m;泗阳县城区水位埋深普遍超过20m,最大水位埋深可达38m;泗洪县城区水位埋深超过15m,最大水位埋深已超过20m,城区外围乡镇如太平镇水位
5、埋深已接近25m。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表明,XX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地下水质量较差XX市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差,受天然背景值影响,地下水中铁、镒含量普遍超标。工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潜水中1V、V类水占比较高,超标指标主要为碘化物、镒、总硬度、氟、氯、铁等;深层地下水质量较潜水略好,主要超标指标是碘化物、镒、铁。部分地下水中有机指标亦有检出,呈轻度污染。2 .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XX市国土(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部分地区面临着重金属、有机污染威胁。XX全市土壤环境8项重金属(As、Cd、Cr.Cu、Hg、N1、
6、Pb、Zn)含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泗洪县西南及东部一带、泗阳县北部及临洪泽湖一带、宿豫区西北部骆马湖西侧及其他零星区域,个别地区有机污染物亦有检出。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土(耕地)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3 .地面沉降仍将继续发展因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XX市局部已经发生了轻微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主城区果园水厂一带的老工业区、三棵树乡南蔡乡洋北镇洋河镇一线、泗阳县城中部、泗洪县城及上塘镇等地。监测表明XX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仍在缓慢下降,地面沉降灾害仍将进一步发展。4 .地质遗迹保护仍需加强XX市地质遗迹主要为重要化石产地和水体地貌两类,共有4处。其中,泗洪
7、县双沟镇下草湾村的“泗洪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组层型剖面及下草湾动物群化石产地”中至少1属古哺乳动物化石为我国首次发现,有7科在我国中新世是第一次记录,而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化石产地被誉为“古猿化石宝库”,这两处地质遗迹均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虽然目前已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专业的监测与保护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区的骆马湖、泗洪县的洪泽湖区两处水体地貌遗迹,已建立了湿地保护区,但受旅游开发、非法采砂等人为活动影响,仍然面临着水体环境污染、湖岛面积减小、湖岸侵蚀等威胁。(一)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面临的形势1 .地质环境监测现状XX市地质环境监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多年来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缓慢,监测
8、工作以单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为主。目前,XX市现有各类地下水环境监测点54个,其中具有长序列监测资料的地下水点18个;GPS固定站3座,水准测量线5条,总长约188kmo随着XX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强烈,水土污染、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等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目前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2 .地质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1)监测体系不健全市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尚未设立,监测机构管理体制尚未统一,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地质环境专项监测经费投入不足。地质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不足,专业监测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2)监测网
9、络有待完善XX市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尚不完善,监测内容较单一。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对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层次的监控不够全面,部分监测井存在淤塞、年久失修等问题;地面沉降监测网尚未完成建立,常态化监测工作也未全面展开;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等监测工作尚未有效开展。(3)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目前,XX市地质环境监测仍以传统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为主,自动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当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4)监测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XX市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尚未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设施、软硬件设备建设滞后,监测成果时效性较差。(三)地质环境监测需求分析1.保障地质环境安全的需求当
10、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给XX市地质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地面沉降、水土质量下降、地质遗迹破坏等各种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社会安全。XX城市、产业带总体规划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XX市地质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科学预测地质环境发展趋势,是保障地质环境安全的有效举措。2 .环境保护的需求近年来,XX市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土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市全面铺开,对XX市的人居、生态环境特别是水土环境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地下水、国土(
11、耕地)等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开展地下水和国土(耕地)地质环境监测,能够系统掌握地下水、国土(耕地)地质环境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土壤(耕地)污染防治提供基础依据。3 .资源合理开发的需求地下水、国土(耕地)、地质遗迹等地质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开发过程中正面临着资源趋紧、生态地质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地下水、国土(耕地)、地质遗迹等资源开展监测、研究等工作,将有效保障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地质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12、,从XX市实际情况出发,以地下水、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和地面沉降灾害为重点,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着力建设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环境监测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保障XX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县(区)各级政府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坚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科学监测,群专结合。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鼓励科学研究与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监测设施与技术
13、方法,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提升地质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人工监测、群测群防等传统手段和专业监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对全市地质环境监测网络进行统筹规划与布局;以重大地质资源与环境问题为导向,优先推进重点地域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兼顾其它地质环境问题与地域,实现全面覆盖与重点布局的和谐统一。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立足于地质环境监测现状,紧密结合全市资源环境问题和监测工作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实施方案,逐步完善和扩展监测网络,有序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制度体系建设。部门协作,开放共享。加
14、强与气象、环保、水利、农业、旅游和建设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共建与数据共享,力争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巩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基础,提升数据应用服务水平。(三)规划目标1 .近期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宿迂市地下水、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展地质遗迹监测与保护。建立XX市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实现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的有效集成。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XX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建成,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地质环境监测管
15、理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显著提高,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应用转化服务成效凸显。2 .远期目标(2025年)地质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监测内容更加全面,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监测机构人员配备基本落实,地质环境监测信息报送、发布和预报等制度初步建立,监测工作步入常态化;监测工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地质环境分析评价与预警预报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逐步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XX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和职能,落实地质环境监测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岗位
16、培训、定期考核等监测人才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规范监测信息的审核与发布程序、形式、内容,统一发布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及时公布地质环境预报信息;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监督检查制度,对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实施、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监测设施保护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具体措施和方法;建立地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加大地质环境监测设施的监管与保护力度。开展市、县两级地质环境监测设施的登记、造册,定期检查更新;制定地质环境监测设施保护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和保护对象。推动区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以市级地质
17、环境监测规划为基础,开展各区县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目标,与市级规划形成有效衔接,积极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由XX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每年定期对全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和市人民政府,确保完成各项地质环境监测任务。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经费保障机制。将地质环境监测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保障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以现有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依托国家级、省级地质环境监测基本网,加强XX市级延伸网的建设,优先建设完善全市地下水、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地面沉降等监测网络,逐步实现对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
18、区地质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方面,逐步完善XX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调整完善现有地下水监测网点布局,重点完善XX市区及洋河镇等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的控制性监测网络,兼顾其它广大平原区,开展多层位、多目标监测;建立完善集中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区(县)监测网,加强地下水污染监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方面,基于现有“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项目”监测网络,在泗洪县、宿城区等农业发展区、工业集中区适当增补监测点位,加密监测网络,对国土(耕地)质量、污染状况实施长期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方面,结合现有监测点,完善现有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XX市主城区、洋河镇、洋北镇、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市地 环境监测 规划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