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docx
《中学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学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目录1总则1. 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 1领导机构2.2办事机构2. 3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3. 4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3事件分类分级3. 1事件分类3.2事件分级4预警和预防4.1信息监控4. 2信息报送制度4.3预防工作5分级处置与应急协调5. 1分级响应机制5.2应急协调6应急处置6.1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6. 2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6.3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6. 4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7. 5考试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2、7后期处置8. 1善后处理8.2 调查评估8.3 信息发布8应急保障9. 1资金保障9.2 物资保障9.3 信息保障9.4 通信保障8. 5医疗卫生保障8.6治安保障9监督管理9. 1宣教培训与演练9. 2奖励和责任10. 3解释部门104实施时间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事故)应急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事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依据国家有关教育、卫生、治安、交通等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有关学校突发事件(事故)案的要求,制定本预案。1.3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发生在校园内或在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1)社会治安事件:校园内外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性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突然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健康的事件。事故灾难: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
4、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4)自然灾害:受台风、暴雨洪水、暴风雪、高温严寒、地质、地震灾害等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学校师生较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的事件。(5)信息泄密:由学校代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国家和本县县教育统一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在考试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其他严重的泄密事件。(6)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事件(事故)。1.4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及时有效处置校园突发
5、公共事件,形成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根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性质、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当地党委、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快速处置。(3)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立足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4)应急联动,群
6、防群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应急联动、群防群控的应急处置工作格局。(5)以人为本,依法处置。在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把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首先开展抢救人员和控制事态扩大的应急行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6)加强管理,争取外援。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交通、建设、卫生、工商
7、、质量技监等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支持。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县中小学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领导体系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组和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组成。2.1领导机构2.1.1领导小组组成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成员: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各班主任2.1.2领导小组职责(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示精神,组织协调各类校园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2)接到事故报告后,判断事故损害程度,按规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3)接到事故报告后,指挥
8、部立即组织有关处室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工作,迅速组织人员赶赴事发地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根据事故情况,统一部署应急救援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5)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内部积极进行前期自救的同时,服从上级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根据事故损害情况,在有可能发生危及周边的险情时,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6)指导督促各工作小组参与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7)组织制订学校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准备应急物资和保障应急经费。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预案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8)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9、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9)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事故的善后及安抚工作。2. 1.3各工作组职责指挥组:负责发生安全事故后传达指挥部的救援工作指令,上传工作信息,保障救援过程中的上下通联。劝导组:负责对相关人员家属的劝导,进行思想交流、沟通、消除心理障碍。医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及时联络急救中心,寻求帮助。后勤组:负责安全事故救援工作过程中的后勤保障。行动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援,事故现场的保护、封闭,控制混乱局面,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3事件(事故)分类分级3. 1分类本预案适用范围中列举的六类事件(事故)3.2分级根据校园突发事件(
10、事故)的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情况,一般分为四级:I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I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I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IV级)。具体分级标准由当地或教育行政部门确定。4预警和预防加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预防机制建设,建立畅通的信息报送渠道,严格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4. 1信息监控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完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预防制度,落实责任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和持续监测,及
11、时发现事件苗头,随时掌握事件动态。4. 2信息报送制度4. 2.1信息报送要求(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校园突发事件(事故)的师生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领导报告,不得迟报,校领导在采取果断措施的同时,迅速当地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3)直报。发生规定级别以上校园突发事件(事故)或需要其他部门立即配合解决的,在报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可直接相关部门。(4)续报。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将事件发展的动态信息及时上报。4.2.2信息报告主要内容(1)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2
1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学校及相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4)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件发展动态、处置过程和结果;(6)其他需要报送的事项。4.2.3信息报送方式可通过电话口头初报,随后采用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和现场音像资料。有秘级的信息和材料,按照保密渠道报送。4.3预防工作4.3.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发现事件苗头,及时处置,预防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4.3.2学校相关处室5分级处置与应急协调5.1分级响应机制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
13、应和处置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及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分级响应一般按以下原则:(1)发生一般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V级),由县进行确认,并立即将事件报告县和县,及时启动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发生较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II级),由县进行确认,并立即将事件报告县和县,相关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必要时请县指导支持。(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I、I级),由县初步确认后,迅速报县和县由县确认,立即启动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配合县领导小组做好各项工作。5.2应急协调中小学校园突发
14、公共事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应急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共同做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当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符合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启动标准时,该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后,与中小学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关系如下:(1)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领导机构和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紧密配合、相互合作,高效、快速地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2)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相关应急领导机构,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应对和处置某类突发公共事件,负责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配合;中小学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应
15、的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事件的善后处理和后期处置工作,有关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3)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主管部门,要做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防和预警工作,加强对学校师生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6应急处置6.1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6.1.1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防(1)预警预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研究影响学校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论舆情的分析。密切注意和防范敌对势力的和利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偶发问题进行炒作和煽动。对可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的国际国内重
16、大事件,特别是对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或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容易激化学生情绪的问题,以及敏感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庆、重大文体活动以及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向全局性问题转化,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化,非对抗性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公安、安全、信访、外办、民族和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加强与门联系,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正常的工作联络机制,指导学校做好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防范工作。(2)信息报送
17、校园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采取分级报送的原则。严格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信息,学校应及时报告当地、县。II级以上事件,县须在1小时内上报县、县领导小组、县。6.1.2应急响应(1)特别重大、重大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级、II级)的应急响应事发学校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向当地和县报告;同时要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一旦学生上街集会、游行,学校立即组织力量劝阻,如劝阻无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人进入游行队伍寻衅滋事。在事件进一步扩大,公安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时,学校要组织干部进一
18、步劝说学生离开现场,保证学生安全。作出处理学生的决定时,要掌握好时机和程度,避免矛盾激化,孤立极少数闹事者,团结大多数学生,促使事件得到尽快平息。7县领导小组及有关成员单位事件发生后,县领导小组负责启动本预案,成立现场挥部,组成相应工作小组,靠前指挥,果断处置,并及时将应急处置情况上级。县接到事发信息后,迅速对事件进行确认并向县领导小组、县和县报告,及时通知有关成员单位;局领导迅速赶赴事发学校,指导、督促校方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现场指挥部,控制现场事态的发展;面对面地做师生的思想工作,开展教育和疏导;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态发展和事件处置情况。县公安领导指挥事发地公安机关采取严
19、密措施,组织警力,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交通秩序,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避免冲突加剧和学生受伤;依法迅速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现场事态的发展;采取措施保护党政军机关等重点部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别有用心、蓄性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进行严格控制和监视,搜集并固定事件发生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依法打击处理;适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校园和社会秩序。因信访问题引起学校师生的,县信访局组织人员听取师生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安抚师生情绪,宣传信访政策法规,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师生的教育、疏导、劝解工作。因民族问题引起师生的,县民宗委组织有关人员,配合校方和有
20、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师生、信教师生的教育、疏导、劝解工作。对境外敌对势力、间谍情报机关幕后策划指挥、宣传煽动、插手利用学校的情况,县安全局及时发现和收集相关情报信息,组织力量实施侦破和打击。对涉及外教产生人员伤亡情况的,县外办及时向县外办报告,并通过县、省外办与国外驻华机构取得联系,校方要和公安积极配合,加强外教的人身保护措施。县信息中心加强对互联网监控,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学校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县卫生局及时组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和医疗救治。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职能,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针对师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按照江山县大规模恐怖袭
21、击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2)较大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级)的应急响应较大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II级)发生后,由县组织指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事件发生后,县迅速确认,并将事件报告县和县。县和迅速启动县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8部署应急处置工作。调查了解事件情况、公众反应和社会影响,及时将上述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向上级报告。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时深入事发学校,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事发学校启动本校应急预案,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要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面对面地做
22、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调查了解事发原因,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对涉及外教或留学生的事件,立即对外教和留学生采取保护措施。县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或部分成员会议,听取县和有关部门对事件情况的分析意见,确定指导方案;必要时请求县级有关部门紧急支援。由县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件调查和工作指导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必要时配合县有关工作小组,开展调查并指导当地应急处置工作。(3)一般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V级)的应急响应一般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n级)发生后,由县组织指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事件发生后,由县迅速确认,并将事件报告县、县。县负责人迅速深入事发学校,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
23、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县迅速启动本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部署应急处置工作。调查了解事件情况及其影响,及时将上述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县领导小组。事发学校启动本校应急预案,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要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控,控制事态的发展。对涉及外教或留学生的事件,立即对外教采取保护措施。县及时对事件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指导方案,必要时派员指导处置工作。6.1.3后期处置(1)县及时开展对事件中受伤的师生的救治及其他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教学秩序和当地社会秩序。(2)事件平息后,事发地、教育行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安全 事件 应急 预案 2023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