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重点知识小结4.docx
《临床寄生虫重点知识小结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寄生虫重点知识小结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理论(75分):名解:4*10单选:1*25多选2*5二.平时5分三.实验20分总论一、人体(医学)寄生虫学(medica1.parasito1.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人体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一门学科,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发育、繁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流行和防治。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r医学原虫学:叶足虫纲鞭毛虫纲刑子虫纲纤毛虫纲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学: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棘头虫纲J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二、寄生(名解):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寄生虫),而另一方受害
2、(值主)。如蛔虫与人,得益方一蛔虫是寄生虫,受害方一人为宿主。三、*寄生虫生活史(名解):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对人具有感染性的阶段或感染期)、虫体在宿体内移行途径与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四、感染期或感染阶段(名解):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的阶段。五、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名解)(1)直接型:又称简单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寄生人体肠道的蛔虫、蟒虫、鞭虫、钩虫等线虫以及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等原虫。(2)间接型:又
3、称免杂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如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丝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蜻虫。六、寄生虫的种类寄生虫: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其中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称为寄生虫“(1)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2)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3)永久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4)偶然寄生虫(5)*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名解):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4、此类寄生虫成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隐抱子虫和刚地弓形虫等。七、宿主的类别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1)中间宿主(名解):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钉螺则为该虫的中间宿主。(2)终宿主(名解):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寄生在猫科动物体内,则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3)保虫宿主(名解):也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则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
5、因此成为保虫宿主,如牛、猪等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名解):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然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此幼虫有机会再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肺吸虫的适宜宿主是人和犬等动物,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一转续宿八、寄生虫病的特点(1)无症状带虫者多见。(2)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弓形虫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卜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
6、征,严重者可致死。因此,这类寄生虫又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3)慢性感染是寄生虫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比较轻,或者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寄生虫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时间,宿主体内可出现修复:性病变,这称为慢性感染。(4)多寄生现象较为常见。多寄生现象:人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多寄生现象.(5)寄生虫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不容忽视。(6)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的判断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幼虫移行症(名解):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存活,并在各组织、脏器间移行,
7、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犬弓首线虫是犬肠道内的常见寄生虫,如果人误食了其感性虫卵,因为人非其适宜宿主,幼虫在人体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移行侵犯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异位寄生(损害)(名解):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并出现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多见于肺和脑。(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名解):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脊椎动物的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如肺吸虫病、利什曼病(黑热病)。九、传染源(名解):人体寄生虫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包括患者和带虫者)和
8、动物(包括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受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寄生虫个论、生活史、诊断、防治常见的寄生原虫感染原虫(基本结构-选择题卜是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需基本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三种机会性致病的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刚地弓形虫、隐抱子虫。个论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结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P35)1 .简介:隶属于阿米巴类原虫。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形态时期。成熟的4核包囊(有4个圆形的核,为泡状核)是感染期,包囊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生活力;滋养体(有1个泡状核,滋养体里有吞噬的红细胞)是虫体的繁殖与侵袭组织阶段,滋养体在外界抵抗力很弱,在自然界很快死亡。2 .生活史:(1)传染源:包囊携
9、带者(2)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成熟包囊)(3)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4)致病阶段:滋养体结肠内一阿米巴痢疾(脓血、奇臭、里急后重);结肠外一阿米巴肝脓肿(5)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6)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7)基本过程:包囊一滋养体一包囊(a)1.个四核包囊一口一小肠一脱囊分裂成4个小滋养体8个滋养体(以二分裂繁殖形成)一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处一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b)滋养体去向:侵入肠粘膜f肠溃疡血行播散f异位寄生排出体外f脓血或稀便形成包囊(组织中滋养体不能形成包囊)3 .实验诊断: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粪便、脓肿穿刺稀便或脓血
10、便碘液涂片法(杳包囊):甲醛乙醛法沉淀包囊提高检出率慢性腹泻4 .查治病人:首选药物为灭滴灵(甲硝哇)个论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腹痛、腹泻)(P62)1 .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不同发育阶段,成熟的4核包囊(有4个核)是感染期,滋养体有2个对称的核;它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本病世界性分布,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2 .生活史:(1)传播阶段: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2)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3)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包囊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饮水(4)繁殖阶段:滋养体(二分裂法繁殖形成,有2个核)(5)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
11、借吸盘吸附肠壁3 .实验诊断:(1)粪便检查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2)胶囊拉线法:比患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一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慢慢拉出(3)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甲硝哩),个论三,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P68)1 .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仅有滋养体期(有1个泡状核),滋养体是感染阶段,在外界环境生活能力强。2 .生活史:(1)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2)传染源:
12、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2)感染阶段:滋养体(4)传染途径:通过直接(性交传播)或间接(通过公共浴池、浴具、公用游泳衣裤坐式厕所)接触方式而传染(5)寄生部位:女性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阴道的自净作用(名解):正常妇女阴道内寄居有大量的乳酸杆菌,能酵解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产生大量乳酸,保持阴道酸性环境,使PH维持在3.84.4之间,从而抑制滴虫及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保持了阴道的洁净,这种微生态效应被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3 .实验诊断:取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查见滋养体为
13、确诊依据。(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瑞氏或姬氏液染色)。(2)培养法:将分泌物加入肝浸液培养基内,37C孵育48小时,镜检,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及疗效评价的依据4 .预防与治疗:首选药物:灭滴灵(甲硝嘎)。个论四,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P49)1 .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有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两期,前者寄生于媒介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它通过白蛉传播,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2 .生活史:(1)感染阶段: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2)传播媒介:白蛉(3)感染方式:雌性白蛉吸血,
14、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人体(4)致病期: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5)寄生部位: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的巨噬细胞内3 .实验诊断穿刺检查:a,涂片法:骨髓穿刺最为常用b,培养法: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C培养一周,有活动的前鞭毛体长出为阳性。C,动物接种法: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地鼠),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或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4 .预防与治疗:(1)控制家犬,捕杀病犬。(2)灭蛉、防蛉(3)感染者治疗可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睇钠(4)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5)预后:治疗不及时常因并发症死亡,治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感染。
15、个论五,疟原虫(引起疟疾:寒战、高热、出汗退热)(P76)1 .简介:隶属于胞子虫纲原虫。它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一般分为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三个发育期。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其中,间日疟原虫有三期六种形态:(1)滋养体期:小滋养体、大滋养体(2)裂殖体期: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的大滋养体和裂殖体隐藏到内脏毛细血管,故只能看到小滋养体和配子体。2 .生活史:(1)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2)感染阶段:红内期疟原虫(输血)或子抱子(蚊咬)(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4)致病阶
16、段:红内期疟原虫(5)人体(为中间宿主)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详细的介绍: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完成无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的发育;在按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和抱子生殖的发育o两个地方都经历X世代交替。1 .在人体内(中间宿主)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导致雌、雄配子体形成。2 .在蚊体内发育:在蚊胃腔内:雌、雄配子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形成子抱子;在蚊胃壁:进行无性生殖,即子电子增殖。红外期:(1)按蚊刺吸
17、人血时,子抱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2)在肝细胞内,子胞子一滋养体一裂体增殖一红外期裂殖体一裂殖子(约12,000个)一肝细胞破裂f裂殖子散出一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I)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红内期: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即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环状体一大滋养体一未成熟裂殖体一成熟裂殖体一裂殖子一侵入健康红细胞,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h代;三日疟原虫72h代;恶性疟原虫36-48h/代。在蚊体内的
18、发育:(1)配子生殖(即有性繁殖):a,雌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b,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或称小配子;c,雌配子体逸出红细胞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雌配子或称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进行配子生殖。(2)电子生殖(即无性繁殖):配子生殖形成的合子一卵囊一胞子生殖形成子也子。致病性: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原因: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导致贫血: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以恶性疟原虫为多见。贫血原
19、因:(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2)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3)骨髓造血受抑制(4)免疫病理:a,产生抗疟原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b,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疟疾再燃与复发(名解)(P81):(1)疟疾初发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液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经过裂体增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作阈植时又出现疟疾发作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与宿主抵抗力下降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如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2)由于血液中疟原虫被药物消灭,但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徇子休眠结束,进入裂体增殖期,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液,经过增殖,红内期原虫数量达到发作阈值,引起疟疾
20、发作,这种情况称为疟疾的复发。如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狂发,只有再燃现象;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3 .实验诊断: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采血时间:a,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和配子体;b,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主要诊断:外周血涂片检查a,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己溶,鉴别有困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b,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4 .抗疟药:抗复发药: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
21、休眠子,如伯氨嚏;抗临床症状药:杀灭红内期原虫,如氯嚏、咯蔡咤、青蒿素类;抑制蚊体内发育的药:杀灭子抱子抑制蚊体内泡子增殖的药,如乙胺喘咤。个论六,刚地弓形虫(P88)1 .简介:(1)隶属于抱子虫纲原虫。(2)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可在任何动物体内寄生。仅猫和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其它动物均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猫科动物也可是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以及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可相互传播。(3)生活史中有以下5个类型: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4)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体内。(5)生活史
22、存在世代交替现象2 .生活史:1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猫和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因为只有在猫体内完成有性生殖阶段,同时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完成无性生殖阶段。含弓形虫的包囊(在动物组织中)和假包囊猫和猫科动物)虫体进入猫消化道并侵发育成熟后的卵囊裂体增殖配子增殖入肠上皮细胞)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形成卵囊,排出体外。2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弓形虫对中间宿主一一主要对人及其它动物(包括猫)的感染途径很多,如滋养体可以通过口、鼻、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动物的皮肤侵入动物体内,但最为普遍的感染方法是人和动物经口摄入含有包囊和滋养体的肉类或是被卵囊所污染的食物、饲草(料)、饮水或土壤等而被感染。卵囊、包
23、囊、滋养体以及假包囊中间宿主)经淋巴血循环带至全身各脏器并侵入有核细胞虫株毒力强且动物免疫力低虫株毒力弱且动物免疫力强急性发作无症状感染存留于动物体的虫体在一些脏器内形成包囊(3)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4)五个阶段(包囊、假包囊、滋养体、卵囊等)均具有感染性。先天性弓形虫病(名解)一经胎盘传播妊娠早期感染(前3个月)一流产、早产、畸胎和死胎妊娠后期感染一受染胎儿多为隐性感染一先天性弓形虫病(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和运动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炎;发热、皮疹、心肌炎等)3 .实验诊断免疫学试验(弓形虫常用):E1.ISA4 .预防和治疗:(1)控制传染源: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寄生虫 重点 知识 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8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