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5版考点.docx
《中国古代史5版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5版考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一、中国历史的开端1.猿人及其社会生活(1)概述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南方古猿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距今300万年,古猿实现了手足分工与直立行走,学会了制造工具,成为最原始的人类。(2)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蓝田人蓝田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距今约80万60万年。北京人北京人,192晔代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脑容量与四肢已经接近现代人。周口店遗址是猿
2、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和县人和县人,1980年发现于安徽和县。(3)特征猿人主要依靠渔猎、采集来获取食物,普遍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群居生活,从原始的杂乱性交逐渐发展为班辈婚,形成了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2.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1)概述古人又称早期智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于距今二三十万年前,结束于距今四五万年前。这段时期最大特点是猿人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趋于消失,石器制作方面也有较明显的进步。我国境内的古人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等。(2)代表大荔人大荔人,发现于1978年陕西大荔县,是由猿人向古人过渡形态
3、的代表,距今约20万年。许家窑人许家窑人,发现于1973年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其年代约10万年前。丁村人丁村人,发现于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距今10万年之内。(2)特点古人以采集、狩猎为主,石器多用打击碰撞法制造,学会了人工取火,实行族外婚,氏族制度开始萌芽。二、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1.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1)概述新人又称晚期智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该时期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受居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2)代表山顶洞人、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等。山顶洞人发现于1930年,距今约18000年,属于新人阶段偏晚的代表。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
4、特征,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已经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3)特点出现钻孔技术、骨针、弓箭,原始宗教萌芽,盛行族外婚,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公社。(4)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氏族公社,存在于5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母系氏族确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繁荣于距今1万年前后。该时期姓氏与图腾崇拜出现,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母系继承;实行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后来发展为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的对偶婚。2 .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与遗存(1)传说女婿氏、西王母、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均来源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2)姓氏的产生与发展姓氏标志着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同姓
5、不婚,由姬、姜二姓所繁衍的众多姓、氏构成了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3)黄河流域的遗址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仰韶文化,1921年发现于河南涌池仰韶村,距今70005000年之间,农业方面以种粟为主,同时饲养猪、狗等家畜,手工业以彩陶最著名。(4)长江流域的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区迄今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卯桦结构是河姆渡文化的三大发明之一。3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1)农业北方集中在黄土高原,最早栽培的作物是粟,南方种植稻谷,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2)手工业磨光技术和钻
6、孔技术在石器、玉器和骨器制作中被普遍使用。陶器分为细陶和粗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封窑技术,器形多样,多为红陶,后期出现黑陶。原始纺织、缝纫、编织技术普遍被使用,出现织布机。装饰品增加。(3)房屋建筑北方多为半地穴式房屋,江南多干栏式木构建筑,木构件已普遍使用卯柳结构和企口板。4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1)概述由一个始祖母所生的若干代最近的亲属组成氏族,由氏族组成胞族,进而结合为部落,或由氏族直接组成部落。(2)特点以血缘为纽带,以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为生存的基础,形成定居村落。氏族内部人人平等,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重大事务,盛行对偶婚与图腾崇拜。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概述父
7、系氏族公社始于距今5000年左右,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标志着父权制的确立。私有制与阶级社会产生,原始社会解体。5 .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1)代表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等。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磨制石器更加精致,新兴农具增多,家畜种类扩大,牛、羊、鸡等开始被饲养。陶器以“蛋壳陶”为代表,这种陶器呈黑色,陶胎极薄。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200年,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
8、陶为主;房屋为干阑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产生。(2)社会组织由同一男性所生的几代人及其个体家庭组成父系氏族大家庭,进而形成一个父系氏族公社,并逐渐组合成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氏族内部实行以集体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共产制度,血缘关系仍是维系氏族组织和成员的基础。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宗法家长制家庭开始萌芽。6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文化艺术(1)农业与畜牧业锄耕农业,初步掌握灌溉和施肥的技术,南方普遍种植稻谷。部落普遍蓄养家畜。(2)手工业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和封窑技术,以黑陶为主,形制多样,并向家庭手工业发展。出现冶铜业。纺织业除麻织品外出现了丝织品。(3)房屋建筑北方普遍出
9、现平地起建的房屋,有窖藏,使用防潮技术。南方房屋建于木桩群上,出现了水井。(4)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绘画、雕刻主要内容为人面像、农作物、兽面纹以及各种图像符号,画法简练、古朴。原始宗教形成,伴随巫术、占卜。7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1)家庭一夫一妻制取代对偶婚,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小家庭的独立性日益增加。(2)私有制私有观念产生,从生活资料扩展到生产资料,贫富分化严重,氏族公社及公有制名存实亡。(3)部落联盟与部落战争部落联盟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高权力机构为联盟议事会,还推选出军事首长。期间联盟首长由禅让制演变为世袭制,以血
10、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过渡。部落间为了争夺生产与生活资料常发生战争。(4)传说中的部落与部落战争部落战争炎黄部落位于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河南沿河的广大地区,以姬、姜为姓。代表人物有炎帝、黄帝、烈山氏、共工氏。东夷部落群位于海岱地区和淮、泗,以及长江下游的三角地带,以风、赢、偃为姓,以龙为图腾。代表人物有伏羲氏、蚩尤。苗蛮部落群位于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水、汉水、长江中游一带。黄帝部落曾先后与炎帝、东夷、苗蛮部落发生战争。第2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年)一、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1 .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
11、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1)夏族的兴起夏族,姒姓,是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部落。到禹父鳏时,夏部族已是雄踞大河南岸的著名部落,称为有崇氏,其首领稣,又称崇伯鳏。(2)大禹治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稣奉舜之命治水,采用堵的方法,九年无功而被赐死。禹继承其父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努力,采取疏导的方法把江水引入大海,终于解决了水患,从而赢得了众多部落首领及其部众的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初步确立了王权。(3)征伐三苗大禹统领众多邦国君长,以替天行道惩罚有苗相号召,经过激烈的战斗,打败三苗。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加强了夏禹的王权。(4)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
12、权后,为了巩固王权,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现属怀远县)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君长或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5)夏朝初建禹死后,子启继立。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西部的同姓诸侯有扈氏起兵反对。启亲率大军讨伐,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并最终“剿绝”有扈氏。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王位的世袭制度得以确立,从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6)钧台之享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确认,夏启在都城阳松召集天下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这是继“涂山之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朝会。至此,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确立了
13、。1 .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1)阶级制度父权家长制夏王朝是在原始父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中国的早期国家组织,官尹、国君等都是在父权家长制家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级制度从夏代开始,王室拥有“天下”,诸侯(邦君)有“国”,大夫有“家”,父权大家族的族长转化为世袭贵族。各级贵族之间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并按其辈分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a.各级贵族是统治阶级。b.黎民,又称“庶民”或“庶人”,有时泛称为“众”,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C.奴隶,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奴隶在手工劳
14、作和家庭劳作中也有较多的数量,他们是当时社会命运最悲惨的一部分人。d.平民,大都是各级贵族较为疏远的宗族成员,或为破落贵族的后代,或由原来的氏族成员转化而来。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自由民的身份,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又受到各级贵族的剥削与压迫。(2)国家制度设置官僚制度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王以下设百官,主要官吏有羲氏、和氏,学政教和农业生产;六卿掌军事;车正、牧正、庖正分管车辆、畜牧和膳食。夏朝已冲破氏族血缘关系的束缚,开始按照地域划分统治区。夏朝建立后,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并派九牧进行治理。九牧已不是氏族首领,而是统治一方的地方长官。营建王都和宫殿禹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后都安邑(今山西夏
15、县)。制定典章制度如“夏礼”、“夏训”;也有了简单的赋税制度,传说夏后氏九一而贡。还制定了刑法,禹刑是夏代刑法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夏朝建立了监狱,著名的监狱叫“夏台”,又称“钧台”。建立军队军队的装备有用铜制作的兵器和铠甲。2 .夏代的经济和文化(1)社会经济状况考古工作者在夏人活动的地区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内涵比较典型,被分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和“东下蹴型”、“陶杂图r。制造业a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石、木、骨、角、蚌制品为主,但许多工具比以前的精良,金属的冶炼已经
16、开始。b.夏文化遗址里还发现有骨器制造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合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C.出土了成批的制作水平较高的玉器,其中有用绿松石镶嵌的装饰品,还有石磬一类的乐器。农业生产夏王朝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中谷物的产量有了提高。夏代用粮食酿酒,出土的器物中酒器也较多,充分说明了夏代谷物的产量较为丰裕。手工业生产夏代的手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世代的专业生产者。如车辆的制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艺,必须有多种工匠的合作。房屋建造夏代房基已采用夯筑。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长方形圆角、中间鼎立三个柱穴的房基;晚期地层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货币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贝,被作为货币之
17、用,说明利用媒介的交换在夏代已经出现。(2)文化的发展天文夏书有“辰不集于房”的记载,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口食,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口食记录;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这是有关流星雨的最早记录。历法a.干支记日法: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经普遍。b.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文献记录夏代的文字尚在探索之中,但根据考古发现推测,夏代可能已有文字和文献记载。先秦学者经常引证的夏书、夏训,就是当时还保存着的
18、有关夏代的典册。这表明夏代确有文献记录存在,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3 .夏王朝的兴衰(1)太康失国第三代国君太康(启之子)在位时,政治腐败,且王族内部兄弟争位,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有夏氏统治力量受到削弱。东夷有穷氏首领弈乘机起兵攻入夏都,夺取了王位,太康逃亡,史称“太康失国”。(2)少康中兴太康侄孙少康在有虞氏部落(今河南虞城)重新积聚力量,经过周密的计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灭掉寒淀和有穷(有穹)国,中兴夏朝。少康也被拥立为夏主,重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3)中期的发展少康少康历经磨难才得以复国,长期的流离生活使他深知民间疾苦。他关心生产,治理水患,使社会生产有了较
19、快的发展。少康以后,其子杼继立为夏王。予予,又作杼、季杼。他曾带领一支军队,协助少康中兴,彻底肃清寒淀的残余势力。而且他还大力征伐东夷各部,一直打到东海。后来,又还都伊洛之间,形成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4)夏王朝的衰亡夏朝共传历471年,共有十七君。最后的国王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桀。他生活奢侈腐朽,筑倾宫、瑶台以享乐,暴虐其民,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此时东夷的商部族日益强大,公开反抗夏的暴政,最终以商汤为首的诸侯联军,与夏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桀战败逃走,后死于南巢,夏朝灭亡。二、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4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1)商族的兴起商人的先祖相传是高辛氏的后裔,是诸夏之族中有着悠
20、久历史的部族之一。商人早期主要活动于东部孟诸泽畔的商丘附近,在不断开发这片土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2)商朝的建立至汤时,商朝国力渐盛,商汤以伊尹为相,伊尹不仅协助成汤处理各种军政事务,而且向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总结历史经验,筹划灭夏方略。除了伊尹之外,还有仲虺、女鸠、女房等重要谋臣。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河南封丘东)之战中最终消灭掉夏国。建立商,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东南),(3)九世之乱商王朝中期王室动乱。自仲丁以后,王位纷争不断,又多次迁都,诸侯离叛。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因“诸弟子争棚代立,商王朝陷入危机,史称“九世(4)
21、盘庚迁殷原因盘庚继立时,政治混乱,阶级斗争也趋激烈。盘庚为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决定再一次迁都。意义盘庚迁股扭转了商朝历史上自“九世之乱”所带来的混乱局面,扭转了商王朝的衰老之势,使商王朝从此走上了中兴的道路,打击了贵族势力,加强了王权。(5)武丁中兴武丁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乙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先后平定了土方、鬼方、羌方的侵扰;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这时期大大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
22、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5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1)商王朝的统治机构在夏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上,商代的国家机器有所加强并趋于完备。官制a.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自称“余一人”或“一人”,表示王权的至高无上。到康丁以后,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才逐渐确立。b.早商时期,最高一级的是师保。这类职官的代表如伊尹、保衡、巫咸、巫贤等,这些人常常集官职与神职于一身,拥有很大的权力。c.晚商时期,职官设置才趋于齐备。从殷墟卜辞记载的职官情况来看,商的官吏大致可分为:第一,事务官,名称有尹、臣、小臣等;第二,武官,名称有马、亚、射、卫、犬等;第三,史官,掌管宗教活动和文化事
23、业,名称有卜、作册、史等。刑法商代刑法名目繁多,及其残酷。汤刑当比禹刑有所发展,以肉刑为主,墨、副、羽、宫、大辟五刑俱全,此外还有鞭刑和活埋等。兵制a.商代的军队组织更为庞大。每次出兵人数,少则数千,最多的超过万人。b.商代后期,战车已成为作战主力。每辆战车配有驾马两匹,甲士三人。宗教a.商代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宗的崇拜到了无以殳加的地步,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b沟通人间与上天的巫具有了非常崇高的地位,总管一切“神事”。此外,还有祝、宗、卜、史等神职人员,组成相当庞大的巫职机构,发挥了宗教职能作用。C.巫职之下掌管科学文化知识的史职人员,事务日渐繁多,开始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9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