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采油工程教案.docx
《延大采油工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大采油工程教案.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采油工程教案绪论目的要求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队油藏(或井筒)采取的各项工程技 术措施的总成。目标是经济有效的提高产量和采收率。课时:2学时重点授课内容提要C油井流入动态采油工程基础理论井筒举升方式增产措施专业*有杆泵无杆泵气举注水维护措施重点难点: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采油方式和增产增注技术,以及选择的一句和设计 方法。难点是工艺过程复杂,设计方法涉及到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等内容。针对工 艺过程的复杂性,采用课前安排的生产实习使学生观察和熟悉工艺过程,如各种类型的抽油 机、水力压裂现场、注水站、计量站等流程等;对后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复习先修 课
2、程的知识,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具体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应用。课程特点 涉及面广(物理、化学、力学、机械等); 综合性(多种措施)和针对性强(如低渗压裂); 各种措施的相对独立性强。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授课要求:内容分散,各章节联系不大,易学不易掌握。 记好笔记; 独立完成作业; 遵守课堂纪律。课程安排说明讲解目录,说明学习的重点和考核方式;要求:课前要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必须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一 定掌握。课堂讨论问题举例说明采油工程在现场中的应用。参考教材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年李颖川,采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M J.E
3、conomides,et al.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TTR Prentice Hall, 1994万仁傅.采油工程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思考题1学习采油工程的意义是什么?2采油工程与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目的要求讲授流体流入动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垂直井流入动态和水平井流入动态两个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单相及多相油气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规律。课时:4学时重点授课内容提要一、垂直井流入动态(-)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1达西渗流 圆形地层:定压边界(稳定流):0. 5434力(/ PW)UoBo(ln -+ s)r 9封闭边界(
4、拟稳定流):5 =0. 543的(P - P)Bo(ln - - - + s)非圆形地层:0.543 助(pr- l,y)f,Bo(In V - O 754-5)O,543kr( -P) 、题(In *_ 0 75.$) q0 = J 0, FE b不完善井s 1,超完善井Standing 方法:IPR曲线(三)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条件:Pr PbP, 靠近井筒部分为油气两相流动,远离井筒部分为单相流动。% = Jo (Pr -Pb)Pwf = Pb 时w Pb 时Qo = Jo (Pr - Pwf)r Pwf Pb.=JL(Pr- PW)P 4 Pb% =(1-力0q W-K )+J.02-j
5、|118 L (PIl)2、按流压加权平均.A =油气两相的IpK曲线油气水相的IPR曲线纯水的IPR曲线O%)% q gl产液修m d(五)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1、层间无干扰全井IPR=各层IPR的叠加2、层间有干扰水层压力 高于油层 压力油层压力 高于水层 压力二、水平井流入动态历程:1928年提出。20世纪、40年代实施,8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工业 化应用;60年代中期四川打了 2 口水平井。目的:(1)提高单井产量,是直井的2倍以上。(2)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美国、加拿大增加可采储量89%,相当于地质储 量的0.52%;丹麦的DaniSh海上油田水平井+其它措施,最终
6、采收率提高3倍:沙特 5-10%o(-)水平井单相油流稳定流动公式较多,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JoShi公式为例。假设油层均质各向异性,水平井位于油层中央,流体不可压缩,定压边界。q0 - r In r O O .L0 5 4UMpr- p. Ja . u- Hn 阿05L* L 2rll j Al525(V2I lL, (0.5L) J1I应用条件:L h, VI,即存在滑脱时g 依+S由VgVI得:”H- A A Ag qR. P,m p,yPJP,“ =(匕)(P-Px)O存在滑脱时,将增大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增大混合物的静水压头(即重力消耗)。 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
7、。(二)气液两相流动型态流动型态简称流型,指气液两相的结构形势或分布状态。垂直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水平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分瓜九滑流间歌湮流型图1954年,美国学者Baker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型判别的流型图方法。 般用气相表观速度(或以这两个参数为基础得到的其他折算参数)构成流型图的坐标系。垂直气液两相流流型图水平气液两相流流型图第二节井筒气液两相流动压力梯度方程(一)压力梯度方程假设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内为一维稳定流动。从管流系统中取一控制体,建立下图所示坐 标系统。动量定理:控制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其所受的合力。E工= SjM=PwAnd%压差管壁摩擦阻力质量力(重力)沿Z轴的分力工 F
8、Z= Fp + Ff + Fgz压差:Fp=Ap-A (p+dp) =-Adp cfA =4管壁摩擦阻力(与流体流向相反):Ff = -(ddz)w = S;w Rdp = Jp g sin + MpmS + Pmvm dv1dz n2ddz井筒内的压力损失由重力损失、摩擦损失和加速度损失构成。(二)井筒压力分布计算步骤只要知道密度、速度、摩擦系数,就可计算出井筒内的压力梯度或压力分布。但这些参 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要求取的未知数。所以,通常采用迭代法(也 称试错法)进行计算。可按长度增量或压力增量进行迭代计算。皿=-P g sin + Im + & Vmcdz L2d
9、dz已知井口(或井底)的压力,计算井底(或井口)的压力。以长度增量为例,具体计算 步骤为:C)I选取合适的压力降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一般取0.5-1 MPa;,估计一个对应的深度增量;6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平均压力以及流体物性参数(溶解气油比、原油体积系数和粘 度、气体密度和粘度、混合物粘度、表面张力等); 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0计算对应的该段管长(深度差、深度增量);6,比较低(5)步与第(2)步的计算结果,两者之差超过允许范围,则以第(5)步的计算 结果作为估算值,重复(2) (5);0计算该段下端对应的深度及压力;S重复(2)(7),直到各段的累加深度等于管长时为止。.第三节井筒压力分
10、布计算的实用方法尽管在压降预测方法上不断改进,然而大量的统计计算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种 方法能对所有数据范围都得到满意结果。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多相流的复杂性,使之难以找 到非常准确的模型,这种模型对有关量的描述总是近似的,即出现模型误差;另一方面,在 数据采集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时将产生观测误差。对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识别研究,一方面应加强对流型的本质特征研究,以便得到比较 明确、一致和可行的流型定义和划分方法: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利用目前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的 信息获取与处理手段,提取流型的动态特征,并与流体力学的有关理论相结合,在流型的识 别技术上取得突破。()OrkiSZeWSki 方
11、法1967年,Orkiszewski将前人的计算方法分为三类,每类中选出具有代表的五种方法, 用148 口井的数据对他们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然后在不同的流动型态下择其优者,并加上 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综合得出一个新的方法。1、流型即判据NL号已:M= 75 + 84Ls =1.071-0.7277-,IfLs 0.13,则IkL3=也 132、压力梯度方程dp = /p g sin fPmv Pi dvdz 2ddz-dp = P,ngdh+fdh+ p,ymdvmOrkiSZeWSki认为动能变化只有在雾流情况下才有明显意义,此时,气体体积流量远大 于液体体积流量:此 小,PmVmdVm = 裕
12、若将气相看作是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则根据Boyle (玻意耳)定律有:PV=Cd(P%) 二 , PdL + %dp = O , dvsg = -1JLdPDPMd=-dp=dp皿 一P,g + Tf成二一必必pA23、混合物密度和摩擦梯度的计算(1) 泡流Pm=(I-Hg)Pl + HgPg f =野 乙U7,=p+j + M2- 2433摩擦系数:=( ( Re ,(2) 段塞流(3) 过渡流液体分布系数需要根据连 续相的类别和混合物的流速来确 定。-f P. vm ( ql +vs A + )2 d q vs A=/(|(七=弓M 刃(4)雾流P.n =(1 - Hg)pl + HR _
13、 LPgV2 gTf- 2d S5 Q.X =(=a j(二)BeggS-Brill 方法用空气-水作为流体介质,在长度27m、直径2538mm的透明管中进行的。通过584组实验得出了持液率和阻力系数的相关规律,是目前用于斜直井、定向井和 水平井中多相流动计算的一种较普遍方法。1、基本方程dp 1 + 区(1 H)gsinB t%dz 1 - p1H1 + PK (1 - H1)vnvsg / p2、流型八NFr = e-ed3持液率计算倾斜管流时首先按水平管计算,然后进行倾斜矫正。H1() = H1(O)4摩擦系数fm = fs xp(s)无滑脱摩擦系数:2 M k 2 或二二 O- 005
14、6 4. 5223 Ig V- -3.8215 J1S为修正系数。(三)Kaya方法2001年,Kaya将流动型态划分为气泡流、段寒流、泡流流和环状流四种,研究了各种 流型转变的力学条件,得出了流型的判据,给出了各种流型下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参数和压力梯度方程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教学方法用多媒体以讲授为主,结合举例启发学生掌握难点。本节小结1 .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流量、速度、含气率和含液率、混合物密度)(重要)2 .气液两相流动型态(重要)3 .压力梯度方程(重要)4 .井简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思考题.(一)基本概念流量速度含气率和含液率混合物密度.(二)
15、气液两相流动型态垂直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水平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三)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实用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之间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自喷与气举采油目的要求通过自喷井的井口装置系统介绍,给出了采油树的主要作用。要求学生掌握自喷井管理 系统内容,自喷井分层开采过程,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气举采油过程及其工作原理。课时:10学时重点授课内容提要采油方法: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其中包括自喷采油法和人工 举升两大类。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使油喷到地面的方法。人工举升或机械采油法:当油层能量低不能自喷生产时,则需要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给 井底的油流补充能量,从而将油采到地
16、面。.一、自喷井生产管理与分层开采(一)自喷井井口装置采油树的主要作用是:悬挂油管承托井内全部油管柱重量;密封油、套管之间的环形空 间;控制和调节油井的生产;录取油、套压力资料,测试,清蜡等日常管理;保证各项作业 施工的顺利进行。(二)自喷井管理取全取准资料管好生产压差油井高产稳产正常情况下,生产压差是通过油嘴的大小来控制的,但油井结蜡、设备故障等也有影响。油井的差合理生产=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在目前的油层压力下,油井以多大的流压和产量进行工作。合理的工作制度;保证较高的采油速度;保证注采平衡;保证注采指数稳定;保证无水采油期长;应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又不破坏地层结构;流饱压差合理(三)自喷井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油 工程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9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