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发展建议书可行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发展建议书可行性分析.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发展建议书可行性分析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1第2章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第3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6第4章项目的功能定位与经营策略分析49第5章 绿色安全果蔬流通体系建设51第6章财务分析69第7章项目实施步骤80第8章风险控制82第9章社会效益分析85第10章生态效益分析: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85第11章 项目的未来发展潜力86第12章项目结论87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AA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1.2 项目承办单位XX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L3项目地理位置项目的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距阜石路500米,紧邻城市西五环 路。南侧有货运铁路线一条,规划中将建设铁路货场一座
2、,可满足项目的批量商 品运输的需要。1.4 项目建设内容建立在“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从而为绿色 安全食品行业构造出切实可行的市场信用体系,通过完全对称透明的绿色安全信 息渠道构建和巩固消费者信心。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在 基地认证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安全高效检测技术、仓储管理和保鲜技术等先进 技术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支持下,实现绿色安全食品的“高效物流二项目将首先选择食品安全控制成本较低、市场风险较小的新鲜蔬菜和果品进 行一期运营,构建科学、严谨、高效的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根 据项目建设状况和市场状况,项目二期将向粮油、肉禽蛋产品、水产品
3、等方向拓 展;项目三期一方面将致力于搭建完整的绿色安全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将糖、茶、 酒、饮料等加工食品纳入体系中,为北京市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的食品供 应;另一方面,根据项目运营中的经验,将成熟的项目运作机制在上海、广州、 天津等其他大城市进行复制建设,构建锦绣AA安全食品流通企业体系,并切入 资本运作,用成功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市场品牌来增强项目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 益。本项目报告书内容以一期建设核算为主。本项目总投资31226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由仓储加工配送区基础设施建 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和城市配送体系建设三部分组成。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一期建设规模,项目用地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
4、米。 拟新建仓储设施40,OOOm2加工设施20,00Om2、配送设施10,00Om?、综合办公 服务设施5,(X)Om2、质控中心设施2,00Om2、消防人污水处理、电力等室外公共 工程建筑面积5,OOOn?。总建筑面积合计82,000 m2,另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 43,000 m同时在已有信息、检测设施设备础上进行信息、交易、检测系统的 更新和布设,并与仓储加工区形成联接,构建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本项目 新增信息系统设备102台(套),估价774万元;新增信息系统软件及研发1359 万元,新增检测系统设备800万元。1.5 主要经济指标0本项目总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G占地面积
5、10公顷。本项目总投资31303万元,G其中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费用16675万元,用于购买相关设备仪器及车辆费用10933万元,基本预备费1566万元。G静态投资合计30044万元,另需流动资金1258万元,动态投资总额为31303万元。G本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0利润总额9868万元,G税后利润9868万元,0投资利润率31.5%,投资利税率34.5%,G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9.6%,0税后财务净现值15654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5.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7.4年(均含建设期1年)。(详见第6章财务分析)1.6 项目编制依据国家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的标准和规范第
6、2章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1 锦绣XX公司简介XX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XX公司)1998年5月5日经北京市 人民政府批准,由北京市XX科技实业总公司、北京市四季青农工商总公司、北 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和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 家共同出资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于1999年1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 登记,注册资本3.66亿元,公司于1999年2月10日经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 试验区以“新准字GF1889号”批准为新技术企业。企业经营范围包括: 农作物及花卉种植、销售; 水产品养殖、销售; 牲畜及家禽饲养、销售; 生物工程及农业设施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
7、询、技术服务; 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包装食品、酒; 农业设施租赁、机械设备修理; 承办现代农业展示活动; 承办消费品市场; 承接普通货物运输; 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经营来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经营转口贸易和对销贸易; 冷藏保温运输等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科研、贸易及物流服务各个环节 的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依托13家股东所具有的技术和业务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优良品种开发、生 物技术和动物胚胎工程、天然药物和生物制药等核心业务领域内业绩显著,在业 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卓越成交和创造的巨大社会、经济和 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2002年被
8、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 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享有龙头企业 的各项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2003年企业实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约6亿元, 实现税后净利润约5000万元。截至2003年年底锦绣XX公司企业总资产达到约 19亿元,负债合计约12亿元,企业净资产约为7亿元,固定资产约2.6亿元。 近年来,公司的经营状况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盈利能力较强。而且预计 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渐有序,公司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巩固, 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努力推动安全食品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生产和加工配送
9、的产 品占北京市绿色安全农产品市场的20%份额。合计建有60个专柜,6个连锁店, 其专柜数量占北京市政府三年建300个专柜计划的1/5。此外,锦绣XX公司以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在业内创造的良 好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于2002年12月16日被美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Sustainable Business Insititute)授予“企业可持续发展奖(The Seal of Sustainability) o2.2 公司荣誉锦绣XX公司在短短5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取得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同 时,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并得到社会公众与各 级政府的认可和重
10、视。除了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企业可持续发 展奖”之外,以下仅仅是企业所获得部分荣誉: 国家计委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科技部“十五”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和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 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旅游观光园区;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 北京市首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公司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环境评价; 蔬菜为北京市政府认证的安全食品; 控股子公司风华兽药厂通过GMP认证; 企业所属检测中心通过了 CMA认证。2.3 公司管理体系员工总数为1080人,正式员工50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正式职工总 数的57%。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11、,博士和博士后10名。硕士 26名。具有高级职称 的技术人员13名,中级45名。特别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具有多年技术研发 和管理背景,管理经验丰富,公司的稳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层较高的 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公司由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中心试验室、检测中心、胚胎中心和风华兽药够 构成了内部研发与外部引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应用有 机结合完整技术研发体系。目前公司技术人员100人,其中研发人员60人,包 括博士 10人,硕士 15人,本科学历30人,专科学历5人。2.4 公司科研成果及产业化成就公司共承担北京市科委、计、经委等重大课题和“863”中间试验等13个项
12、 目。公司成功克隆肉牛3头,开发中兽药新品种40种,年产优质胚胎上万枚。 目前已申请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412项,已经编 制并获批准5项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和20个企业标准。公司已经成为北京 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最多的农业企业,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良好基础。2004年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成果40项、市场转让1项、国外引进3项、引进 创新成果2项。在全国有各种形式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155家,通过合同收购带动面积达到 1450亩。与美国、加拿大、丹麦、法国、荷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有 农产品贸易往来。公司通过普及农业现代化技术、设施和经营理念,在全国起
13、到了一定的示范 作用。特别是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建立的加工、畜牧、活畜交易基地预计每年 可饲养牛、羊各20万头,年屠宰能力20万头,交易20万头并配有近20万亩草 o公司以合同定单形式促进地方生产的发展,通过技术、标准输出,初步形成 大、小龙头企业合作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得到了国 家领导的高度肯定。2.5 良好的企业信用令2004年12月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进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 业信用报告中,给与锦绣XX公司极高的评价,将企业的信用级别评定为ZC1; 2004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将锦绣XX公司的客户信用等级认定为AAA 级,成为全国15个行业共107家行业性大客
14、户中农业产业化行业中5家企业中 的一家,也是北京两家农业产业化行业企业之一。2.6 日渐成熟的市场发展作为公司相对控股的XX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是由XX农业股份 有限公司、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等三家股东投资(其中XX农业股份有 限公司所占股份24%)于2003年4月组建。公司2003年5月初开始试营业,8月份开始形成主营收入,截止2003年12 月底公司总资产从成立时的5000万元增加到45373万元,员工总数为152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正式职工总数的29%。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5人; 硕士2人,大本与大专36人,中专19人,共63人。企业所承办的XX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
15、一座大型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介于西四环和西五环之间,阜石路北侧,交通十分便利。市场目前占地350亩, 设有15个交易大厅,5个特色交易区,配有商务办公楼13栋,包括:信息中心、 检测中心、银行、邮电、通讯、餐饮服务、商务中心等。市场停车面积1.5万平 方,配套4万平方米的客户公寓和4万平方米的仓储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 调料、肉类、海鲜水产、冻货、干果、小食品、粮油、活鱼、活禽、厨具百货等 品种。2003年市场全年交易额18亿元,2003年510月份的交易量达到23/98 万公斤,2004年上半年交易额17亿元,全年预计交易额40亿元。当前市场交 易商品中,牛羊肉占北京市市场份额75%
16、,粮油占34%,猪肉占40%,干调占 70% o批发市场的成功开拓和快速发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客户等必要 的可行性条件。2.6初具规模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隶属于XX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XX检测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1年开始 大规模投入。作为第三方质检机构,XX检测中心主要对进入市场的产品、对认 证基地及提供产品的基地、对其它单位送检的样品,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测 中心于2002年9月19日通过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CMA),并 于2004年1月16-17日通过了 CMA扩项认证,扩大了检测范围,中心可以对 外可承接水果、蔬菜、水产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奶与奶制品
17、、酒、饮 料、食用油、调味品、食用菌、粮食、茶叶等食品、饲料、土壤、水、营养液等 十六大类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亚硝酸盐、硝酸盐、重金属、着色剂、 添加剂、防腐剂、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成分及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包装材料的 理化卫生指标检测等等100个项目的检测。检测中心拥有美国安捷伦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珀金 埃尔默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戴安公司的离子色谱仪以及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分 光光度计、酶标仪等大型检测设备10余台,配套仪器设备170余台。总价值? 万元。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满足工作要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占地面积 I(M)Om2o根据项目需要,可将此中心迁至项目区内。
18、第3章市场分析与预测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一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 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 转型期,食品行业中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先进流通 方式与落后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市场并存-这种经济结 构使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难度增大、成本提高,矛盾相当突出,一直是社会普遍 关注和政府管理的重点。根据食品行业的危机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 CCP(关键控制点)是指能 实施控制的一个点、步骤或程序,其结果是使一个潜在的食
19、品安全危害能被预防、 消除或减少至可接受的水平。生产工序中的各个点,包括烧煮、冷冻、特定卫生 步骤、产品配方控制、防止交叉污染及环境卫生方面,都可能是CCPo根据食 品不同产品品类的特性,CCP是有差别的。根据食品生产流通的环节,可确定 食品供应四个关键控制点: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而流通环节成为关键之中 的关键。3.1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状况从全国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呈现农村分散生产与城市集中 消费的特点。生鲜农产品生产从城市近郊区生产转向远郊乃至农村基地化生产, 既得益于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城市农副产品物流提 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3.1.1 农业产
20、业化发展对流通环节的市场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所 在往往处于市场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通。而矛盾的解决要必须从市 场流通环节入手,通过市场创新和产业化企业发展来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1 .农产品总产量大,但单产低、质量差,安全农产品生产前景堪忧我国农产品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增加农产品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不显著。我国农产品单产仅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一是科技推广弱,良种繁育不 健全,地方名优品种退化严重;二是尽管农副产品外观品质近年来有较大提高, 但在花色品种上、时令上、营养成分以及无污染产品的开发上,与满足消费者的
21、 需求尚有差距,加上农区的农民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农副产品 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时有发生,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中国是粮食消费大国,2003年食品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目前存在的食品 安全问题有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有机氯类、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兽药残留(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己烯雌酚、磺胺类、克伦特罗、 吠喃哇酮、口奎乙醇等)、重金属(铅、汞、碎、镉、格)、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超标、添加剂、微生物超标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兽 药、肥料使用不科学,大气、水源及土壤的污染造成。一段时间以来,毒大米、注水肉、农药菜、激素果,甚至欧洲的疯牛病、二
22、垩英、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等不安全因素,让人们清醒地 认识到丰足的食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拥有安全放心的食品。2002年,在涉及372种日常生活食品的工商部门的抽查中,北京的成绩被 无情地判为“不及格”:北京交上的“211种食品合格”的答卷,合格率“分数” 仅得了 56.7%。另外,部分猪肉中含有瘦肉精,蔬菜水果的农药残余超标,粮食 中发现有害添加剂,吊白块让面粉显得更加“好看,甜蜜素使蜜饯变得更加“好 吃”,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近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曝光,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而根据国家卫生部长期对全国食物中毒情况的统计情况来看,食品安全局势 日益严峻。在缺乏北京、河南等12省份
23、统计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情况下,2003年 全国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481起,中毒人数29660人,死亡人数262人;而 2002年涵盖全国各省份的统计数据表明,上述指标分别为464起、11572人和 68人。表1、2003年发生食物中毒情况及原因总计中毒食物致病因素动物性植物性微生物农药化学物总计中毒起数1481473450590294中毒人数29660113677693160383605死亡人数2623710412100集体食堂中毒起数3358013115846中毒人数98282419399750351304死亡人数102221饮服单位中毒起数3231432620926中毒人数8106373
24、46545654405死亡人数30002个体摊贩中毒起数8530384417中毒人数17516559401019299死亡人数50305家庭中毒起数637197223141179中毒人数77494068163734371235死亡人数2123090974其它场所中毒起数10123323826中毒人数2226491465893362死亡人数3259118注:缺北京.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河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数据.2 .片面追求产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栽培一直沿用传统栽培制度,由于人多地少,尤其 是近50年来,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增加,造成农
25、副产品生产片 面追求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农副产品生长周期缩短,品质 下降,增产效果越来越差。以蔬菜为例,多数菜农依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方 法,遮阳网、无公害栽培、立体种植和有机蔬菜栽培等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 良种引进繁殖和试验示范还十分薄弱,品种更新周期长,品种种植结构亟待调整。3 .农副产品价位降低,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近几年,特别是1995年以来,农副产品的价位显著降低,应时农副产品价 格的下降幅度大多在20%以上,部分地区的某些品种,甚至出现产地价低于采收 工本,宁可任其烂在地里的严重情况,大宗超时令、反季节农副产品价格的下降 幅度在50%以上。近两年,化肥、农膜的价格
26、虽然也有所回落,但价位仍然较高, 劳动单价则上涨了 12倍。因此,农副产品生产的成本费用居高不下。造成农 副产品商品价位低走势、成本费用高走势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信息不灵盲目发 展,总量偏多;二是种植品种和茬过于集中,造成某些品种的季节性相对过剩; 三是支农工业品的成本费用有增无减;四是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长趋缓。4 .品种、质量、时间差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30Okg以上,今后国内市场对农副产品 总量的需求增长将趋缓,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效益的高低,将主要取决于花色品 种、商品质量和时间差上的竞争力。就是说,要靠抓市场短缺品种、断档商品和 优质商品的生产,争取高价位
27、,实现高效益。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农副产品市场季节性供求矛盾凸显。2003年一季度由 于去冬今春低温多雨,河北、辽宁、山东等主产区农副产品生产迟缓,普遍减产 并推迟上市。进入二季度以后,全国农副产品生产趋于正常,陆续进入收获旺季, 并集中大量上市,但“非典”疫情的爆发,使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流通受到影响, 曾一度造成产销区供求失衡。第三季度,受部分主产区高温和暴雨天气影响,蔬 菜产量又出现了一定波动。10月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雨雾天气较多,11月冰 雪天气出现较早,给冬贮菜、大棚菜的生长、采摘和收获造成了很大影响,加上 一些温室倒棚使不少菜品受冻,影响了蔬菜的供给。除了天气变化外,目前北方保护地蔬菜
28、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也是导致目前蔬菜等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出现的原因。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 蔬菜保护地种植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与各地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其科技含 量、抗风险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2003年在异常天气的影响下,保护地设施受 损严重,产量下降,影响了整体市场供求。受此影响,2003年各地之间蔬菜种 植效益差距也较大,如冬季不需大棚的海南省在去冬今春种菜的农户就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好收益,山东寿光很多农民也因大棚质量好、技术水平过硬,种植反季 节蔬菜虽然减产但不减收。5 .农副产品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农副产品商品率高,产后加工增值余地大,市场前景广阔,比较适合产
29、业化 经营。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公 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农村专业委员会+农户;农场+农户;专业 批发市场+农户等。虽然组织形式和经济类型多种多样,但就其实质来说则是共 同的,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对分散的农户发挥 引导、组织、服务的功能,推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向市场经济和集约方式转变。 然而,由于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副产品产业化起点低, 发展慢,真正能在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中担当“龙头”角色的企业不多,产业化 经营程度不高。菜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往往是兼业菜农,千家万 户分散性的经营格局,随
30、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 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农副产 品大市场、大流通对接,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和健康 意识日益增强,对农副产品高营养、无害化的要求与日俱增。然而,在目前千家 万户的小生产方式下,高毒农药和农副产品“农残”及其他有害物质,难以做到 更有效的监控,很难适应日益强烈的高营养和无害化要求。6 .信息不畅,产后环节薄弱面对全国开放性的农副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必须强化市场信息意识, 在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且不可沿袭那种今年种菜看上年的 传统做法
31、,不然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传媒报道,1996年海南岛数万 公顷是蔬菜因北运销售亏本烂在地里,众多包地雇人种菜的个体老板败走海南。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北方节能日光温室发展迅猛,1996年达10万hn?以上,冬 季果蔬价位大幅度降低,海南生产的冬茬果蔬恰好与北方节能日光温室的冬春茬 果蔬同期上市,自然就运不过来了。而四川广汉等地的大面积秋冬菜葛笋却畅销 “三北”地区,因为他们对11月至翌年3月黄笋短缺的北方市场瞄得很准。由 此可见,市场信息准确是取得农副产品生产高效益的前提,但目前我国根本无法 做到。此外,我国农副产品产后处理、包装、运输及贮藏和加工技术不完善,加 工附加增值能力较弱。7
32、.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农副产品生产的规模相对较小,粗放的生产管理决定了我国的农副 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如我 国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研究所都集育种、繁种和销售于一体,这样不但形成了条 块分割“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病,更容易造成重复低档次的研究而浪费有限的 科研经费。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的转型期,农副产品生产的技术推广信息 系统还未健全,推广人员的责权利不清,没有充分调动起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造成农业教育、科研与技术推广相脱节。同时也影响了农副产品产区的产前、产 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3.1.2 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
33、促使食品需求向安全绿色方向发展消费需求是生产供给的原动力。消费需求的产生以及消费者行为取向的变化 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贝克尔的家庭经济理论揭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使用自己 拥有的经济资源追求效益用最大化的行为,其效用的大小是按照消费偏好次序确 定的。然而,消费偏好和“效用”的含义将因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最大 化行为的方向要受到收入的强有力制约。在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其效用 函数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旧的消费项目产生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消费偏好也不 断发生转移,直至达到新的收入水平限定的最大效用。恩格尔按照不同需求对人 们的重要程度,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34、。 每一层次又包含了对同属下一层次不同商品的需要。因此,需求结构就是按照人 们需要等级的先后次序排列的有机构成。当收入有限而不能满足所有的层次需要 时,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人们自然倾向于将有限的收入首先用于满足基本生存 需要。随着收入增长,人们也自然倾向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把增加的收入用 于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一需求变动规律是建立在恩格尔法则基础上的。在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食物处于最基本的地位。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食品支出也有所增长,但满足于总支出增长。因此,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 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将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然而,对于分析家庭食品消费结构更为重要的现象是,在恩格尔系
35、数不断下 降的过程中,食品消费结构也将在效用最大化规律支配下发生变动。变动的基本 方向是,从满足以热能需求为中心的基本生存需要向以满足营养为中心的健康需 要转变,即从满足数量的低水平需求向追求质量的高水平需求转变。应当肯定, 食品的安全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存在于生活水平由低向高变化的全过程。 但安全性是相对概念。衡量安全度的标准是随着收入增长而提高的。一般来说, 避免对身体的显性和速发性危害(如急性中毒等)的消费行为在解决温饱过程中 就已经存在;而对于防止隐性和累积性危害的意识则往往产生于满足温饱需求之 后,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日益强化。这一变化过程是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规 律相一致的。绿
36、色安全食品的安全性标准要高于普通食品的卫生标准,主要是相 对于隐性和累积性危害而言的。因此,对绿色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应产生于解决 温饱之后,即当有益于健康的效用超过满足温饱的边际效用,对绿色安全食品的 消费需求也既随之产生,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消费 倾向。此外,中国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城市居民的食物 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出现显著差异。相对于平均消费水平而言,大城市居民和较 高收入阶层的食品消费结构超前变动,这正是中国当前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 下,绿色安全食品市场需求能够产生并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更加注重整洁、美观的外形,精致悦目
37、的包装和装饰, 并开始追求产品的营养价值、保健效果,以及优良的口感风味、无污染、食用安 全等更高层次的消费目标。农副产品生产也将从过去以追求数量增长、满足社会 需求量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并重,使产品向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方向转变。中国农副产品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一批优质新品种农副产品走俏市场;精细 农副产品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优特农副产品等一批高档的时尚农副产品开始进 入市场,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实行蔬菜产品分级整理、 净化包装,开始推行“净菜上市”。为提高农副产品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入90 年代后,农业部成立了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明确了无公害农副产品的标 准。目前,
38、全国累计有5大类630余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农副产品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其一、在外就餐比重的增加,农副产品购买客户群由普通城市居民向餐饮行业企 业转移。其二、对农副产品购买环境和便利化的改善要求,这也造成了以超市、便利店为 代表的城市新兴零售商业的迅速发展,并在农副产品销售供给方面迅速占领了一 席之地。3.1.3 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传统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滞后现有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基础上,包含了 “生产- 产地市场收购销地市场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流通模式。由于体系自身的局 限性,已经不能够适应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对于流通的
39、需求,特别是对于大城市 的绿色安全食品消费和流通而言,暴露出诸多问题。1、分散生产与城市集中消费、全年消费需求与季节性供给之间的矛盾给农 副产品流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论是“从地头到城市批发市场”的长途贩运,还是“从批发市场到居民餐 桌”的最后十公里短距离运输,当前的农副产品流通方式都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不 足。当前批发市场主要能够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而相关的仓储、保鲜和 加工服务功能薄弱。况且即使市场能够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但由于个体批发商资 本实力有限,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农副产品保鲜储存和加工的能力十分匮乏。有数 据表明,中国果蔬由于产后损失巨大和水果贮藏能量低,每年造成750亿元的损 失,
40、相当于全国2亿多果蔬农民年均少收入3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 国水果与农副产品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而另一方面,我国果蔬的产业化水平低, 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和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 距很大。据调查,我国水果产后损失为20%25%,农副产品产后损失高达30%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7%5%。2、较高的市场经营风险与微观经营主体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由于有众多批发商的参与和竞争,农副产品流通中的批发环节呈现完全竞争 的市场态势。某个时间某地对某品种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是一定的,然而分散而经 营独立的单个批发业主即产品供给者却无力去影响对该种农副产品的总供
41、给,这 使得农产品的批发环节市场风险被扩大化。而众多的批发业主大都来自于农民或 者城市中低收入者,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都很弱,自身承担 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为了降低风险,批发业主只能通过减少批次的购销 量来实现,这使得当前大多数批发从业者的经营规模仅维持在“养家糊口”的层 次上。3、市场规则不完善、秩序混乱与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稳定供给的社会需求之 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稳定供 给的需求被提升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上来。然而,与这 一需求相对应的却是以“脏、舌L、差”而闻名于世的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一 矛盾的根
42、源,是与当前市场经营主体弱小、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流通模式落后分不 开的。日趋严重的农产品污染令人触目惊心,更使许多人谈吃色变。今年沈阳的一 项检测表明,韭菜的农药残留超标达500多倍。武汉市农业局对市场上7种时令 农副产品的农药残毒连续检测了9个月,结果几乎半数农副产品残留有机磷,有 的超标50%,有的甚至超标70%。事实上,食品污染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已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 出口。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说,近10年来,我国对国际市场出口的冻肉、鲜蛋、 鳗鱼、农副产品等农产品,发生被扣留、拒收、退货、索赔以至终止合同的事件 己屡见不鲜,一些大宗农产品因此而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
43、农 药残留超标。4、发展滞后的批发流通环节与先进的连锁超市零售环节之间的矛盾以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为代表的诸多国际零售业巨头开始抢滩大 中城市的食品终端市场,而国内的知名企业如上海华联、北京超市发等也不甘落 后,甚至将触角深入到中小城市。可以预测到,在未来几年内,城市特别是大中 城市的农产品零售环节将出现像发达国家看齐的革命性发展。而当前批发市场的 发展和批发环节的传统经营模式肯定不能适应于零售环节的快速发展,制约着农 副产品流通业的整体、协调发展。5、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低下的批发经营者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对农副产品的 团购需求者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连锁超市和大型零售企业对食品的批发环节提出更
44、高要求,都市餐 饮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团购需求也要求批发环节的经营业态以独 立法人的组织形式与其相对应,以满足这些集团客户对合约供应、增值税及现代 化物流管理的需要。6、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城市居民对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与供 给之间的矛盾。现有的流通体系下,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品牌识别和检验控制者主体缺失。 一方面,分散的生产者、批发商和消费者难以承担此重任,这是巨额的交易成本 使然。而当前批发市场的主要功能仅仅在于提供农副产品交易的场所而已,在农 副产品的品牌识别和检验控制方面难以发挥效用。造成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在于, 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流通效益难以实现组织内部化,流通商运销绿
45、色农副产品的 成本与效益不能够对等。但是城市居民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由此诱导着新 的流通模式的产生。7、出口方面,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致命的。这将在下节中详细分析。3.1.4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与行业发展我国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缺少强大的农副产品 流通企业,农副产品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总量 一直不到全国农副产品总产量的1%,这既与我国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生产供给 状况不符,也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中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潜力不协调。当 前农副产品出口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1、 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产业发展滞后,忽视了以质取胜战略,
46、不能适应越来 越严格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措施有机农副产品与绿色农副产品的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 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 机农副产品的生产在环境和技术上的要求比绿色农副产品要严格。以日北京市场 为例,绿色农副产品、有机农副产品已成为日本农副产品进口和消费的趋势,日 本政府也已颁布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并不断加强对进口农副产品的卫生检验。 2000年12月11日,日本厚生省发出通知,修改了对中国产鳗鱼、鳗加工品、鸡肉、 花生、双壳贝、紫苏、芦笋、豌豆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细菌检验标准。这 表明中国对日农副产品出口面临的门槛在逐步抬高
47、。针对目前的形势和趋势,中 国应加强农副产品出口管理,尤其要推广绿色农副产品和有机农副产品的种植、 加工和出口,把降低农药残留量作为扩大农副产品出口的突破口,实施以质取胜战 略。同时,中国检验检疫部门也要根据国外进口农副产品的技术标准,加快建立中 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检验检疫网络,严把农副产品出口质量关。2、 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出口的附加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以日本蔬菜进口市场为例,日本蔬菜进口结构中加工蔬菜占到60%以上,简 单加工的净菜和深加工的蔬菜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结构 中,加工蔬菜占2/3以上,针对这一趋势中国对日农副产品出口应注重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加工农副产品出口。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技术,结合中 国国情,加强集成、创新使技术工程化、实用化;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 副产品规范化储运技术和加工技术体系,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可把重点放在产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产地优势:加工原料新鲜、 品质好,可使加工的产品质量提高;下脚料就地消化,既可增加农村收入,又有利于 环境保护;只将产成品运出,减少了运输量。在农村发展农副产品保鲜加工业,不但 顺应了客观规律,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9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