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docx
《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考点一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1 .检查张度时,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正常人的张口度约相当于自身的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的宽度,平均约为3.7cm。临床上张口受限分为四度:(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为22.5cm(2)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为l2cm(3)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ICm以内。(4)完全性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2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对于唇、颊、舌、口底和下颌下区病变,可行双指双合诊或双手双合诊检查,以便准确了解病变范围、质地、动度以及有无压痛、触痛和浸
2、润等。检查时以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双手置于病变部位上下或两侧进行。前者适用于唇、颊、舌部检查;后者适用于口底、颌下检查。双合诊应按“由后向前”顺序进行。3 .常用消毒药物(1)碘酊:口腔内用1%,颈部用2%,头皮部用3%,过敏者禁用。(2)氯己定:皮肤用0.5%,口腔内或者创口用0.1%。(3)碘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0.5%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肤及口腔。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剂。4 4)75%酒精:与碘酊先后使用,起脱碘作用。(5)特殊器械的消毒:手机机头可用高压蒸汽或甲醛蒸汽消毒灭菌。4 .缝合(1)原则:在彻底止血的基础上,自深而浅逐层进行严密而正确的对位缝合,以期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尽量按照皮纹
3、方向、小针细线仔细缝合)。(2)基本要求:先游离侧,后固定侧。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垂直,并使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造成皮肤创缘内卷;相反,进出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则皮肤创缘呈现过度外翻。5 .引流(1)引流适应证:感染创口、渗出液多、留有死腔、止血不全创口。(2)引流方法:片状引流;纱条引流;管状引流;负压引流。前三种引流方法创口是开放的,故称开放引流;后一种创口是封闭的,称为闭式引流。(3)引流时间:2448h后去除引流,负压引流去除时间:在24h内引流量不超过2030mL,及时拔管。(4)引流部位:开放引流放置创口最低处,负压引流避开大血管、神
4、经的附近。6 .创口处理(1)分类: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2)处理原则无菌创口:严密缝合,一般不放置引流,不轻易打开敷料;面部严密缝合的创口可早期暴露并清除渗出物。污染伤口:初期缝合;根据具体情况可放置引流条2448h引流;一般不打开敷料观察,除非高度感染;可早期暴露。感染伤口:不做初期缝合,定期换药,有肉芽组织或化脓,创口应湿敷;脓腔引流要通畅,并进行药物冲洗。考点二麻醉与镇痛一、常用局部麻醉药的比较药名普鲁卡因布比卜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类型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酯类显效时间中等迟最短最迟维持时间4560分钟180480分钟90120分钟120150分钟浸润性弱弱最强弱表面麻醉浓度2%5%2
5、%浸润麻醉浓度0.5%-l%0.25%0.5%0.25%0.5%0.1%阻滞麻醉浓度2%0.25%0.75%l%2%0.1%0.2%一次最大剂量800l000mgl00-150mg300400mg4060mg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方法(口内注射法):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沟作进针点;病人取坐位,头微后仰,上颌牙平面与地面成45度,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长轴成40度,向上后内方刺入;进针时针尖沿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同抽无血,注入麻药1.52mL0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麻醉区域:除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
6、膜、牙槽骨及其颊侧黏骨膜、牙龈黏膜。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注射法)注射标志:病人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之前,有纵行的黏膜皱裳,名翼下颌皱裳,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两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人,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皱裳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注射方法:病人大张口,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度。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面I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25cm左右,可达
7、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药lL5mL.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约5分钟后,病人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四、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L晕厥:晕厥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疼痛以及体位不良等因素所引起。(1)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和呼吸困难。未经处理则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2)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
8、行手术。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病人于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芳香氨乙醇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和静脉补液等。2 .中毒:临床上发生局部麻醉药中毒,常因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或局部麻醉药被快速注入血管而造成。(1)临床表现:兴奋型: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抑制型: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2)防治原则:用药前应了解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大小及一次最大用药量。口腔颌面和颈部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快,一般应使用含适量肾上腺素的局部麻醉药。要坚持同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药。老年人、小儿、体
9、质衰弱及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病的病人对麻药的耐受力均低,应适当控制用药量。如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中毒轻微者,置病人于平卧位,松解颈部衣扣,使呼吸畅通。待麻药在体内分解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采取给氧、补液、抗惊厥、应用激素及升压药等抢救措施。3 .过敏反应(1)临床表现:延迟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最常见);即刻反应: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2)防治原则:术前详细询问有无酯类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史,对酯类局部麻醉药过敏及过敏体质的病人,应选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做皮内过敏试验。对轻症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钙剂、异丙嗪、糖皮
10、质激素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吸氧。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应迅速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mg,或分次静脉注射2.5%硫喷妥钠,每次35mL,直到惊厥停止;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4 .感染:注射针被污染,局部或麻药消毒不严,或注射针穿过感染灶,均可将感染带入深层组织,引起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等感染。(1)临床表现:注射后15天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甚至有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及全身症状。(2)防治原则:注射器械及注射区的消毒一定要严格;注射时防止注射针的污染和避免穿过或直接在炎症区注射。已发生感染者应按炎症的治疗原则处理。考点三牙及牙槽外科L拔牙的禁
11、忌证(1)心脏病:以下情况应视为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KCS%1OO,O,O,OKCX1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者EcsHcxJ;Rcs%oo,o,o,oRKCXlX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KCSlKCX;Kcs%iooaozo3RCXIC心功能IW级EcsRCXIl或有端坐呼吸、发绢、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Ecs%ioozoo2KCxi3心脏病合并高血压RCSWKCX、血压2i8oommHg,应先治疗高血压后拔牙;KCS%1OO,O,O,OKCX11有三度或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者。IICSRKCXIl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心律不齐;未控制的高
12、血压;心功能Ill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证,而对较重之心功能Il级患者,拔牙亦应慎重并有适宜的对策;草绿色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血症,导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处理:青霉素是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绿色链球菌在正常情况下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使用青霉素24小时后,即产生耐药菌株。绿色链球菌的耐药菌株产生快,但消失慢,使用青霉素后2周仍然存在。如有多个牙需拔除,较安全的方法是在青霉素正确使用控制下,一次将应拔的牙全部拔除。但近2周内曾使用过青霉素者,不得使用青霉素预防心内膜炎,建议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术前1小时口服作为预防用药。(2)高血压:血压必须低于180/10O
13、mmHg才可以拔牙。如血压高于180/10OmmHg,则应先控制后再行拔牙,如为异常血压,最好在监护下行牙拔除术。(3)造血系统疾病:贫血者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可以拔牙。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如果中性粒细胞在(22.5)X109L或白细胞总数在4109L以上,病人可拔牙及手术。急性白血病为拔牙的禁忌证。恶性淋巴瘤必须拔牙时应与有关专家配合,在治疗有效、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出血性疾病最好在血小板计数高于IoOXIo9/L时进行。血友病假如必须拔牙时,应补充凝血因子印。(4)糖尿病:拔牙时,空腹血糖以控制在8.88mmolL(160mgdl)以下为宜。拔牙前后3
14、天宜用抗菌素预防感染,未控制而严重的糖尿病,应暂缓拔牙。(5)甲状腺功能亢进:拔牙应在本病控制后,静息脉搏在100/分钟以下、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方可进行。注意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刺激,力求使之不恐惧、不紧张。麻药中勿加肾上腺素,术前、术中、术后应监测脉搏和血压,注意预防术后感染。(6)肾疾病:急性肾病暂缓拔牙,如处于肾功能代偿期,内生肌酎清除率50%、血肌酎133mol/L(1.5mgdl),临床无症状则可以拔牙。(7)肝炎:急性肝炎期间应暂缓拔牙,慢性肝炎术前应做凝血酶原时间检查。(8)妊娠:怀孕46个月进行拔牙或手术比较安全。(9)月经期:暂缓拔牙。(10)急性炎症期:根据炎症的性质、发
15、展阶段、细菌毒性、手术难易程度和全身健康情况决定。(11)恶性肿瘤:患牙位于恶性肿瘤中或累及,一般应与肿瘤一同切除。放射治疗前710天拔牙或治疗,放疗后35年内不拔牙,否则可引起放射性骨坏死。必须拔牙时,要力求减少创伤,术前、术后给予大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12)长期抗凝药物治疗:停药待凝血醐原时间恢复至接近正常时可以拔牙。(13)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类患者术后20h容易发生危象,拔牙应与专科医师合作。(14)神经精神疾病:解决合作问题,不能合作者,使用全身麻醉方可进行拔牙。2 .牙挺使用注意事项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亦需同时拔除。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
16、一般不应作为支点。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操作中应注意保护。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伤及邻近组织。用力必须有控制,不得使用暴力,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准确。3 .根据第三磨牙和下颌支及第二磨牙关系,分为以下三类第I类:在下颌支前缘和第二磨牙远中之间,有足够空隙能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第类:下颌支前缘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间隙不大,不能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第III类:阻生第三磨牙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4 .牙拔除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1)软组织损伤:牙龈撕裂、黏骨膜瓣撕裂应缝合;注意对软组织的保护。(2)骨组织损伤:多见于尖牙、上颌第一或第三磨牙拔除。无骨膜附
17、着去除,有骨膜附着复位。(3) 口腔上颌窦交通:小的穿孔(直径2mm以内)拔牙后常规处理;中等大小的穿孔(直径26mm)在拔牙创表面加8字缝合;大于7mm需用邻近骨膜瓣关闭创口。(4)下颌骨骨折:主要阻生第三磨牙。按照下颌骨骨折处理原则处理。(5)颁下颌关节脱位:预防方法为拔牙时左手支持下颌骨。已发生脱位常规复位。(6)邻牙或对颌牙损伤:牙挺不能以邻牙为支点,保护并控制用力。(7)神经损伤:受损用预防水肿药,如地塞米松;促进神经恢复药,如维生素(Bl、B6、B12)o(8)断根或牙移位:技术原因力求避免,牙本身原因应在术前向患者明确交代。(9)术中出血:了解病史,控制引起出血的因素。5牙拔除术
18、后并发症及其防治(1)拔牙术后出血。(2)拔牙术后感染:术后彻底清创,除去一切异物,并冲洗创口。(3)拔牙后疼痛:常规牙拔除一般不需镇痛药物,阻生牙拔除用少量镇痛药物。(4)面颊部肿胀反应:设计瓣大小适当,切口不够严密,术后给予冰袋、加压包扎等。(5)干槽症:干槽症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干槽症的诊断标准为: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颍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有人提出有上述表现者为腐败型干槽症。而有部分病人有剧烈疼痛和拔牙创空虚,但没有明显腐败物存在,按干槽症处理后可以止痛,因此有
19、人将这类情况归为非腐败型干槽症。干槽症的治疗方法:通过传导阻滞麻醉,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彻底清创。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反复擦拭,以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不要用刮匙反复搔刮牙槽骨壁,只在有大块腐败坏死物时用刮匙。用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将碘仿纱条(可加丁香油和2%丁卡因)填入拔牙创,先将纱条的一端填入牙槽窝底部,再依次叠列严密填满牙槽窝,松紧适度,最后将纱条末端塞入牙槽窝深部避免松脱,也可缝合两侧牙龈,经上述处理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或基本止痛。如无明显疼痛,次日可不再换药,10天后去除碘条,此时牙槽窝虽空虚、但骨壁表面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不需再放新碘条,牙槽窝在12个月
20、后才能长满结缔组织。6.舌系带矫正术:唇系带:发育异常或牙槽突吸收导致附着过低,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横向切断纵向缝合。舌系带:手术最好在12岁进行,切断舌系带直达根部,切口纵向拉拢缝合。考点四牙种植术一、治疗程序(1)第一期手术:种植体植入缺牙部位牙槽骨内,7天拆线。(2)第二期手术:34个月后安装基台,二期手术后1430天取模,制作义齿。二、效果评估成功标准应用长期效果来综合判断,包括医师的客观检查和患者的主观感受两方面。1995年中华医学会标准:(1)功能好。(2)无麻木、疼痛等不适。(3)自我感觉良好。(4)种植体周围无射线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5)龈炎可控制
21、。(6)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7)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8)美观。(9)咀嚼效率达70%以上。(10)达到上述要求后,5年成功率为85%以上,10年成功率为80%以上。考点五口腔颌面部感染L常见致病菌:口腔颌面部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多见的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2 .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1)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到消炎解毒的目的。(2)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如舌根部、口底间隙脓肿)。(3)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4)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循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
22、隔炎、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3 .脓肿切开引流指征(1)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形成。(2)深部脓肿扪及波动,或病变区有明显压痛点及指压处凹陷性水肿,穿刺抽出脓液者。(3) 口底蜂窝织炎,尤其是腐败坏死性感染或小儿颌周蜂窝织炎,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者,虽无典型脓肿形成,亦应早期切开减压,以改善局部缺氧,排出毒素与坏死组织,防止呼吸道梗阻及炎症扩散。(4)脓肿已破溃,但引流不畅者。(5)结核性冷脓肿,切开指征应严格掌握,因切开引流后其痿口可长期不愈,一般采用闭式引流方式,并在抽脓后立即在脓腔内及淋巴结周围注射抗结核药。但当保守治
23、疗无效或行将破溃时,应予以切开引流。4 .切开引流要求(1)为达到按体位自然引流的目的,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2)切口应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一般应首选经口内引流。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3) 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用钝性分离扩大创口,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以减少感染扩散,保证引流通畅。(4)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口腔 外科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9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