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docx
《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一、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维持人体的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口腔温度(舌下测温):36.337.2oC直肠内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C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C在生理状态下,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其体温会有所不同:1 .不同个体:儿童由于代谢率高,体温可比成年人高;老年人代谢率低,体温比成年人低;个别人的基础体温可比正常范围略高或略低0.5左右。2 .同一个体不同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较高,月经
2、期较低。3.不同的环境:运动、进餐、情绪激动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体温较高,低温环境下体温较低。在病理状态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增多和/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发热。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或直肠温度在37.6。C以上,可认为发热。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1 .低热(37.338C)2 .中等度热(38.139C)3 .高热(39.141C)4 .超高热(41。C以上)二、病因学分类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按有无病原体侵入人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引起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有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
3、等。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或炎性渗出物等夕卜源性致热原,在体内作用于致热原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使其产生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炎症蛋白-1等而引起发热。感染性疾病占发热病因的50%60%(二)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发热称为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以下原因:1 .吸收热:由于组织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和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发热称为吸收热。(1)物理和机械性损伤:大面积烧伤、创伤、大手术后、骨折、内脏出血和热射病等。(2)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I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血、血型不合输血等。(3)肿瘤
4、性疾病:血液恶性W瘤之外的各种恶性W瘤。(4)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形成,如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肠系膜急慢性缺血。微循环血栓形成,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2 .变态反应性发热:变态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外源性致热原,激活了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炎症蛋白-1等引起发热。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各种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I3 .中枢性发热:有些致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原而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
5、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这类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1)物理因素:如中暑等。(2)化学因素:如重度催眠药中毒等。(3)机械因素:如白页内出血或颅内肿瘤细胞浸润等。(4)功能性因素: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感染后低热等。4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痛风、严重脱水、因致热原引起的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三、发热疾病的检查(-)问诊发热的病因复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认真细致的问诊常能为进一步检查提供重要提示。问诊的要点: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1病程、程度(热度高低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1诱因。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多系统症状询问:如是否伴有皮疹、出血、黄疸、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6、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头痛、肌肉及关节痛等。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及睡眠。诊治经过(拟诊、药物、剂量、疗效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用药史、职业特点等。其中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强调如下:1 .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往往会给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例如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如当地季节性的流行病情况(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疫区接触史(如有牧区逗留与牲畜接触史者可患布鲁菌病、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者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等I发热前23周有皮肤外伤及将肿史是诊断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重要线索。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长
7、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肿瘤化学疗治(化疗)等引起机会感染。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原因不明发热要注意药物热的可能。2 .发热的特点(1)发热的临床过程和特点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C以上,常伴有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鲁菌病等所致的发热.2)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不同疾病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日;伤寒则可长达数周。3)体温下降期:骤降型,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
8、,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的市炎和输液反应等。渐降型,指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2)热型:1)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配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恙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斑疹伤寒及伤寒的高热期。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C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风湿热、重型肺结核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然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间
9、歇热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淋巴瘤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日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日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波状热常见于布鲁菌病、登革热等。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回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回归热可见于鼠咬热、回归热、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淋巴瘤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规则热常见于结核病和风湿热。一般说来,热程短、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者,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热程中等,但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以结核和恶性W瘤多见;热程长,无毒血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则有利
10、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3.发热的伴随症状(1)寒战: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输血或输液反应、急性溶血等。(2)全身状况:渐进性消瘦衰竭见于结核、恶性肿瘤等;不少结缔组织病早期精神、食欲及体重可无明显变化。(3)各系统症状:可提示疾病的部位。其中,皮疹见于许多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和一些其他发热性疾病,是发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注意有无皮疹,皮疹的特征、分布、病程中出现及消退时间等都有鉴别诊断价值半有肺部病征的发热是发热的常见病因,多为感染性疾病,有时不易鉴别,应予注意。(二)体格检查1 .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及黏膜检查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瘤。皮疹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已如前述。皮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内科 疾病 鉴别 诊断 发热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0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