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docx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以预防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为目的,在尚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开展的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防控措施即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推进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联合全科医学和基层专家
2、,基于原指南内容,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并考虑最新的临床证据,制定了本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以下简称指南基层版)。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zASCVD)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同时,鉴于我国人群出血性卒中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血压管理时也应特别强调评估和控制包括出血性卒中在内的总心血管病风险。专家委员会针对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
3、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和阿司匹林应用六大类核心问题进行讨论,给出推荐类别(表1)和证据级别(表2),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本指南基层版的各项推荐意见,并以问答形式对关键意见进行解释。表1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推荐类别推荐类别定义建议中的描述方法I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该治疗或方法有益、有用或有效推荐、有指征关于该治疗或方法的用途、疗效证据不一致和/或观点有分歧a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该考虑b证据和/或观点不足以确立有用、有效可以考虑m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该治疗或方法无用、无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害不推荐表2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证据级别证据定义级别A证据来自多项随机
4、对照试验或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B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个大型非随机研究资料来自专家共识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研C究心血管病风险评估1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为什么要进行风险评估?推荐意见推荐类别证据级别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IB对1875岁的成人,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简化流程图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风险分层IB对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aB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多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可能显
5、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指根据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水平和组合判断或预测一个人或一群人未来(5年、10年或余生)发生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概率。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I,B)。风险评估应在启动干预措施之前进行,依据总体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决定干预的起始和目标值,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给予相应强度的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预期效益,避免过度治疗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2 .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基于长期队列随访数据建立的风险
6、预测模型。既往研究显示基于欧美队列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人群。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于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的数据建立了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本基层版指南对该流程进行了简化,概括为以下3步(图1)。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KD为慢性肾脏病,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mmHg=0.133kPa;1mmolL=38.6mg/dl;a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女性55岁,危险因素的水平均为干预前的水平图1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简化流程图第1步: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否为高危。满足下列任意1项者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7、多超过10%,可判定为高危:(1)糖尿病;(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LDL-C)4.9mmol/L;(3)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zCKD)3/4期;(4)正常高值血压合并3个危险因素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s男性45岁/女性55岁;(5)高血压合并1个危险因素。10年风险为高危的个体无需再进行第2步和第3步评估。第2步: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否为中危。对于不符合高危条件的个体,进一步评估是否为中危。(1)正
8、常高值血压合并上述3个危险因素中的2个,或(2)高血压不合并危险因素,其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处于5%10%,属于中危。第3步:评估心血管病余生风险。对于第2步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的个体应进一步评估余生(终生)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以识别中青年群体中10年风险不高但余生风险高危的个体。满足以下任意2项者,余生将有30%以上的概率发生心血管病事件,属于余生风险高危:(1)收缩压160mmHg(1mmHg=O.133kPa)或舒张压1OOmmHg;(2)HDL-C5.2mmol/L;(3)HDL-C1.0mmo/L;(4)体重指数28kgm2;(5)吸烟。3,对10年风险
9、为中危的个体为什么要考虑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图1的风险分层仅考虑了主要伴随疾病的状态和危险因素,而在临床实践中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尤其是当个体的10年风险评估为中危时,有时难以权衡治疗的风险与获益,此时应考虑风险增强因素以确定是否启动干预措施(Ua,B)。既往研究发现这些指标均与心血管病发病有关,但无法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改善模型的预测能力,或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可及性不足,因此不作为风险评估模型的核心变量,而是作为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对于中危个体,医患双方应针对风险与获益进行充分讨论,在考虑患者意愿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是否启动干预措施。总体而言,所具有的风险增强因素越多越倾向于
10、高危,越支持启动干预措施,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zCAC)积分为0时,绝大多数患者10年ASCVD风险5%,可暂不考虑药物干预。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见表3o表3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项目内容靶器官冠状动脉钙化100AU损害超声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mm或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踝/臂血压指数0.9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v1Rv5(Rv6)电压3.8mV,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质量指数115(男性)/95(女性)g/m2,或室间隔厚度11mm血清生非HDL-C4.9mmol/L物标志载脂蛋白B1.3g/L物脂蛋白(a)125nmol/L
11、或500mg/L甘油三酯2.3mmol/L高敏C反应蛋白2.0mg/L其他因肥胖或腹部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5岁(男素性)/65岁(女性)等注: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活方式干预一、合理膳食推荐意见推荐证据类别等级强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IB的摄入以减少心血管病风险限制过高胆固醇摄入有助于降低ASCVD风险aB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ASCVD风IIaB险应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以减少ASCVD风险IB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有助于降aB低心血管病风险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有助aB于降低ASCVD风险1 .健康
12、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强调食物多样化,并注意能量平衡,每日摄入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鱼、禽、蛋、瘦肉120200g(其中蛋类4050g,相当于1个鸡蛋),奶类300go合理膳食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减少烹饪、调味品用盐,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心血管
13、病预防(表4)。表4膳食结构及主要食物来源名称主要食物来源举例饱和脂肪动物脂肪(牛油、猪油、黄油等)及部分植物脂肪(椰子油、棕植!油等)不饱和脂肪橄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茶油、红花籽油等植物油及鱼油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等及精炼植物油等)碳水化合物糖类,水稻、小麦、玉米、燕麦、高粱等谷物,西瓜、香蕉、葡萄等水果,干果类,干显类及胡萝卜、番薯等根茎蔬菜类蛋白质肉、蛋、奶和豆类大量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摄入以植物为基础的素食加之水果、坚果、蔬菜、豆类、低脂的植物或动物蛋白(最好是鱼类)、固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植物纤维以及地中海饮食(主要由全谷物、坚果、
14、蔬菜和水果组成并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包括较少的家禽和奶制品、红肉和肉制品)的人群全因死亡率较低。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鱼肉组成的饮食模式加初榨橄榄油或坚果可降低人群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2 .限制胆固醇能降低ASCVD风险吗?膳食中胆固醇的来源包括肉类、鸡蛋等。目前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病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干预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高胆固醇摄入可导致血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xLDL-C水平升高,带来潜在风险。20多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上升34%,目前成人平均摄
15、入量已达266.3mg/d,与美国相当,且其中1/3的居民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已经超过既往推荐的300mg的上限。关于鸡蛋摄入,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当前健康膳食模式下,普通人每日食用1个鸡蛋(585mg胆固醇/100g鸡蛋)或等量胆固醇;素食者如无其他胆固醇来源,可适当增加奶制品及蛋摄入量;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或心力衰竭高风险人群摄食高胆固醇食物需谨慎;非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鸡蛋摄入,不超过每日2个。3 .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与ASCVD风险关系如何?饱和脂肪与总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用不饱和脂肪等效替代5%的饱和脂肪z总死亡率可降低27%使用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替代精制
16、碳水化合物可减少卒中发生、降低死亡率。4 .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吗?摄入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反式脂肪与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反式脂肪对脂质和脂蛋白有不利影响,加剧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炎症和心律失常。5 .限盐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减少日常钠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纨WorldHealthOrganizationzWHO)全球慢病防控目标为到2025年人群钠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o2012年我国居民膳食钠摄入量(5702mg每标准人日,折合成食盐量为14.5g)仍远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推荐6g/d,WHo推荐5g/d)o我国成人钾摄入
17、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因此鼓励增加蔬菜、水果等天然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用富钾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甚至全因死亡。6 .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ASCVD风险最低?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70%)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供能占5
18、0%55%定义为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应避免饮用。二.身体活动推荐意见推荐类别证据等级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IB对于因疾病或身体状态等无法达到上述推荐活动量的成人,低于推荐量的中等或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aB减少静态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aB1 .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中至高
19、强度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减少相关。建议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每周累计进行300min以上的中等或150min以上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心血管病风险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增加身体活动达到极高水平,会带来持续但逐渐减少的附加效益,但潜在风险不明确,不做常规推荐。2 .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中至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怎么办?研究表明即使身体活动水平低于当前的推荐量,心血管保护效果依然明显。鼓励所有成年人达到建议的最低活动量,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者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活动强度与时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0、3 .减少静态生活方式对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有帮助吗?久坐等静态生活方式与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增加相关,并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减少久坐行为,特别是未达到当前推荐身体活动水平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三.控制体重推荐意见推荐证据类别等级超重和肥胖者,推荐采用限制热量摄入、增IB加身体活动等综合管理措施减轻并维持体重,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能有效减重吗?汇总分析显示,坚持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行为模式改变1218个月,可有效减轻并维持体重,可降低血压以及LDL-C和血糖水平,减少新发糖尿病且不增加其他IL血管病风险。低脂肪及低饱和脂肪饮食联合或不联合身体活动减重,可使全
21、因死亡风险下降18%,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7%o推荐将每周150min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初始减重措施,每周200-300min高强度身体活动用于维持体重、减少反弹。热量摄入男性宜控制在15001800kcal/d,女性则为1200-1500kcaldo上述行为模式改变,可以在612个月内使体重下降5%10%,平均约8kg,并可见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持续改善。四.戒烟推荐意见推荐证据类别等级成人及青少年应禁止吸烟,以减少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mB成人及青少年应避免二手烟暴露,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mB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以降低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mB1.吸烟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吗?吸烟是心血管病及死亡的独
22、立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越高。即便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年轻人吸烟仍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青少年应远离烟草。2.二手烟暴露有无心血管病风险?二手烟暴露同样增加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病风险。研究显示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后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青少年也应避免二手烟暴露。3戒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即可下降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获益明确。五.控制酒精摄入推荐意见推荐类别证据等级避免饮酒,以减少心血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指南 基层 最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0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