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
《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进一步夯实民生水利基础,切实解决我省水利建设中的水源、水网、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水利发展现状与形势(一)水资源禀赋条件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受特殊地形地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保水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1 .河流水系。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河流众多,共有河流4696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059条。以中部苗岭为分水岭,以北为长江流域,含乌江、沅江、牛栏江横江、赤水河泰江四大水系,流域面积11
2、.58万平方公里,占比65.7%;以南为珠江流域,含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四大水系,流域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比34.3%。2 .水资源量。贵州多年平均降雨量1179毫米,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9位,其中长江流域680亿立方米,占比64%;珠江流域382亿立方米,占比36%。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贵州常住人口3856万人测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5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3 .水资源特点。一是时空分布不均。全省最大年水资源量1376亿立方米,最小年水资源量626亿立方米。丰水期(6月一9月)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60%以上。全省范围内每平
3、方公里年产水量在30万万立方米,一般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河谷。二是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如经济相对发达的黔中经济区,位于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地带,常住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省的46%和57%,但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7%。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境内群山延绵、沟壑纵横、山高水低,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大中型水库选址难度较大。(二)水利建设成效“十二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和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多措并举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供水保障方面,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543个,开工
4、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0.8%,全面解决脱贫攻坚标准下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防洪减灾方面,综合治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4034公里,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07座,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方面,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2022年7月以来,我省发生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夏秋冬春连旱灾害,旱情超过2011年干旱程度,但受旱情影响和需拉水送水人口大幅减少,水利工程在抗旱保供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存在问题2022年7月以来的严重旱情,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一
5、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滞后。目前全省在建的362个骨干水源工程,很多是“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时间跨度长,未能完工。二是管网不配套。在建骨干水源工程配套管网完建率不足50%,贵州省水网建设规划提出的“一核四区”骨干网,大部分管网还未开工建设,未形成有效的区域性供水网络。三是农村供水保障率较低。受山区地形地貌、居住分散等影响,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仅为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使用山泉、溪沟等不稳定水源。四是水价政策执行不到位。目前,农业用水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60%,大部分工程未收取水费,计量收费落地困难。农村群众用水付费意识淡薄,水费收缴困难。五是水利
6、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加大。受国家水利投资政策调整影响,目前国家仅支持以防洪、灌溉为第一任务的大型水库和在建中型水库,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省水投集团等企业的市场化融资难度大。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要求提高水安全保障和洪涝灾害防治水平。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贵州大水网,在水利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结合本次旱情暴露的问题,迫切需要实施水网建设,通过三年攻坚,完善水网设施,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焦“近水不解近渴”等突出问题,以推进贵州大水网建设为统领,加快完成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积极推进大型水库建设,加快实施水网连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切实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库网并举,增强调配能力。坚持水源工程和配套管网同步建设,加强水网连通工程建设,完善水网“纲、目、结”,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坚持长短结合,注重标本兼治。立足旱情暴露出的短板,着眼长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谋划、区
8、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管网、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尽快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坚持两手发力,激励社会参与。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撬动和保障作用,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营,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政府和市场协同治水兴水合力。坚持建管并重,提升运管水平。强化政策落实,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提升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水平。(三)发展目标通过集聚要素资源,压实各方责任,用3年时间,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
9、亿立方米,有效保障城乡人畜饮水、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供水需求,理顺水利投入、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水利良性发展。三、重点工程建设及项目实施安排在项目安排上,统筹考虑保障人畜饮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发展等需求,区分轻重缓急,细化推进时序,分年度明确水源、管网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一)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62个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建316个并发挥效益(其中大型5个、中型95个、小型216个);开工建设5个大型水库;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L大型水库:2023年完成黔中、夹岩、黄家湾、马岭水库扫尾工程,加快推进凤山、观音水库建设;2024年凤山水库下闸蓄水,观音
10、水库大坝填筑至度汛高程;2025年建成凤山水库,观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结合国家规划、供水保障和水网建设需求,2023年开工建设花滩子、宣威水库,2024年力争开工建设玉龙、石龙水库,2025年开工建设英武水库。2 .中型骨干水源工程:2023年建成都匀平省、碧江马岩等中型骨干水源工程35个;2024年建成凯里嘎醉河、安龙平桥等中型骨干水源工程24个;2025年建成凤冈德隆、惠水平寨等中型骨干水源工程36个。3 .小型骨干水源工程:2023年建成乌当柏枝田、修文金龙等小型骨干水源工程51个;2024年建成播州平正、黄平青塘等小型骨干水源工程76个;20
11、25年建成桐梓杨公岩、天柱三门塘等小型骨干水源工程89个。(二)完成在建骨干水源工程配套管网并新建一批水网连通工程建设管网5154公里,其中:在建骨干水源工程配套管网2780公里、新建水网连通工程管网2374公里,累计设计灌溉面积400万亩。1 .在建骨干水源工程配套管网。建成管网2780公里,其中:2023年建成600公里,2024年建成1140公里,2025年建成1040公里。2 .新建水网连通工程。遵循“确有需要、量力而行、防范风险”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新建输水管网2374公里。其中,2023年开工建设28个水网连通工程,新建输水管网652公里;2024年开工建设
12、32个水网连通工程,新建输水管网759公里;2025年开工建设42个水网连通工程,新建输水管网963公里。(三)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按照“确有需要、量力而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市、县为主,重点围绕解决本次旱情暴露出的短板,结合各地建设意愿、筹资能力以及省水投集团与市、县合作情况,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提升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水平。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284处,建设改造管网3.3万公里。其中:2023年实施106处,建设改造管网1.2万公里;2024年实施96处,建设改造管网Ll万公里2025年实施82处,建设改造管网1.0万公里。农村应急供水工程
13、(山塘)建设以县为主,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输配水工程。(四)实施水利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优化蓄、引、提、调、拦、排等调控手段,构建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全省供、用水联合调度体系,统筹调配全省水资源存量和增量,实现区域互济、以丰补枯、以大补小,不断提高水网综合调度管理水平。四、深化水利改革(一)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主体建设,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资源等方式,增加企业现金流和经营性收益,持续提升信用评级,提高市场化投融资能力。优化资源资产搭配,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市场化投资持股、增资扩股、总承包等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14、及水产业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建立以银行贷款+多种融资方式并重的“1+N”模式,以质押收费权融资、争取政策性贷款为主导,辅以保险债权计划、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争取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二)稳妥有序推进水价改革健全完善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出台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方法核定供水价格并定期校核,在强化成本约束的同时,合理确定投资回报。全面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发改价格(2021)868号),结合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水网 建设 三年 攻坚 行动 方案 2023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0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