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课程案例:张国华:用一生做好卷绕这一件事.docx
《《德法》课程案例:张国华:用一生做好卷绕这一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法》课程案例:张国华:用一生做好卷绕这一件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案例:张国华:用一生做好卷绕这一件事张国华是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的一名普通卷绕工人。他身材不高,稍显瘦弱。平日上班总穿着一身蓝色上衣米色裤子的工作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工作帽,帽子底下是斑白的双鬓、专注的眼睛和一张温和的脸。大多数的时候他沉默寡言,聊起工作却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很多。若不是看到他手上厚厚硬硬的老茧,和手臂上因烧丝留下的大大小小难以数清的伤疤,很难把他和让日本技师哑口无言的“无影手”、让德国技师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的“魔术师”联系起来。I1.O多万筒原丝在他手中生产,岗位巡检里程累积可达13万公里左右,可以用一根仅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粗细的丝线“作画”,生产尼龙成品丝长度可绕地球数
2、十圈这些令人惊叹的成绩背后,是有着“中国第一卷绕工”的美誉的张国华,近四十年的专研和坚守。用“绝技”筑尊严“有技术才有尊严J这是张国华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工作中的深切感悟。1981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的前身一一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建成投产。17岁的张国华成为该厂原丝车间纺丝工段第一批卷绕工。由于当时的设备与技术都是成套从日本引进的,于是一位叫西村的日本技师成了他的师傅。然而,师傅却只教一些基本操作,并不讲核心技术。张国华心里憋着一口气,每天跟在西村身后,观察他的每个挂丝的动作细节,默默记下处置疑难故障的一举一动,而后自己反复研究练习。三伏天,他在室外树底下铺一张凉席,手里握一根棍儿,
3、默默地重复吸丝、挂丝的动作;天冷了,他就回到屋里,在床头的墙上,画出牵伸短、张力辑的位置和挂丝的轨迹,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模拟。1984年,日本专家对锦纶帘子布厂进行了一次回访和验收。期间,西村提出要进行一次挂丝操作比赛。也是机缘巧合,被选中参赛的张国华第三个上场,正好对战自己的师傅西村。当西村以24秒的成绩完成挂丝时,日本团队一片欢呼,他们认为再也没有人能超越这样的速度。张国华什么也没说,只是吸丝枪用一套流畅利落的动作完成了比赛。19秒!仅仅19秒!日本团队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连称赞张国华是“无影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那次比赛之后,张国华的挂丝速度还在继续提升,最快时甚至可以达到15秒,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法 课程 案例 国华 一生 做好 卷绕 一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0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