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docx
《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空旷荒凉的大漠戈壁、条件艰苦的极地大洋、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这些人迹罕至区域,是地质、测绘、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等工作的主要作业现场。野外环境瞬息万变,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而脆弱,坚持“生命至上”,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科技手段无法替代亲身到达每当有野外作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危险或发生不幸,总会有人问: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非得人亲自去呢?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只用天上的“眼睛看不行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多位业内人士,得到的答案都是:科技手段可作为辅助,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但人必须亲自到现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青海地质勘查院科技安全部副主任张宏赞说,比
2、如在开展矿产资源调查时,航空遥感、航空物探等技术能够把大的断裂带、矿物蚀变圈出来,为地质工作提供线索,但只能获取一个区域表面的物体形状、分布等特征,看不到微观的层面,并且空间立体感不够。专业人员必须到现场去仔细观察,对地表参照物有质的了解。大多数时候,还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通过放大镜观察矿物特征,或者取回岩石样本进行分析。“如今的地质工作会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每次出野外前都要搜集各种资料,目的是明确这一区域内的工作重点,而不是代替人到现场。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所地质工程师董涛说。比如:航空物探显示哪个位置找矿条件最好,就重点去那里调查。过去可能要调查Ic)条路线,把整个区域都覆盖,现在可能只
3、需要调查2条。但在重点位置的这2条路线上,调查点会加密。有时在一个长50米的矿化带上,调查人员需要每隔5米就采集一个岩石样本。长期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工作的多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构建我国的测绘基准体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都离不开测绘队员的脚步。如今,航空遥感、航空重力可以代替一部分实地作业,但依然需要测绘队员去布设控制点;而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必须实地用仪器测量。比如珠峰高程测量,登顶和前往测量交会点都存在很大风险,但必须如此才能获得精准的高程数据。参与过森林资源调查的专家也指出,森林面积可以采用遥感等技术加以确定,但是通过遥感影像无法分辨树种,不能看到年轮,很多重要信息无法获得,必须
4、通过人工实测才能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危险多来自“意料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员,几乎全都遇到过或大或小的险情。野外作业单位都将“安全二字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许多人表示,已知的风险都会提前纳入风险管控、写入规章制度,有相应的预防和处置办法。真正令人担心的、威胁到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多来自突发状况,包括天气剧变、自然灾害、野兽攻击等,多属“意料之外2013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所普朗项目组在香格里拉开展矿产资源调查时,地质工程师何涛和队友在天宝雪山沿预定的路线调查。来到海拔4200米的山腰时,队友出现了高
5、原反应。这时,他们距离终点还有一公里,只需再调查3个地质点。何涛让队友先回到山脚下等候,只身一人继续前行。当他完成调查返回时,突降大雨,山路变得湿滑,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极低,他一脚踏空,跌落悬崖,为地质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隔多年,何涛的同事董涛回忆起这件事情,依然难掩悲伤。“何涛的遇难带给我极大的震撼。野外工作风险很大,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董涛说。张宏赞也在野外工作中经历过生死考验。2008年,他所在的小组在唐古拉山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进山后由于突然天降大雪被困在山里,救援人员也进不去。他和同事们靠烧从雪地里挖出的牛粪取暖,奇迹般地挺过了10余天,成功获救。“野外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太
6、多了。”张宏赞说,南方地区山林茂密,要防范有毒的动植物、瘴气和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还要防范突然降温造成的失温危险。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要防范高原反应、暴雪严寒、山石滑落和失足跌落等危险。海洋科学考察更是意外多发,船舶驶离港口,风险就无处不在。1993年5月2日,受海雾影响,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6号与外籍货轮碰撞,全船110人,107人乘艇、筏逃生,3人在舱室被撞后遇难,“向阳红16号沉入大海。用制度和预案规避安全隐患然而“意料之外”真的就无法规避吗?如何让意外少一些,最大限度地降低野外作业风险?许多资深人士表达的观点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断检查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和应急预案体系,多听取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的建议,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应急预案要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比如:要求在危险区域从事野外调查,必须提前选好应急救援点,并向所在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报备,外出作业时建立联络机制,定时汇报情况;每个小组都应安排一名野外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安全员;进入陌生区域时,必须请当地有经验的向导带路,如果一定要在野外宿营,要请向导帮助选择安全的宿营地点。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野外工作首先要对危险有充分的预判,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尽可能想到,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董涛说:“我们每次外出调
8、查之前,都会提前搜集资料,对照地图研究调查路线,了解地形地貌,查看天气预报,做好详细的计划。比如:每个小组第二天大概走到哪里,几点前必须开始返回,以确保天黑前同到驻地。小组之间也尽量保持一两公里的距离,相互之间有照应。如果发现调查路线比预想中的困难,或者天气有变化的征兆,我们就会先返同,研究对策,情愿多花一天时间也不去冒险。”“野外工作经验很重要,经验丰富的队员对于可能存在的困难想到的更多,准备也更充分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工程师张建鹏说,有一次他带着小组外出调查,没有计划在外面过夜,只带了一天的物资。但当他们傍晚回来时,发现早晨很浅的小河,由于冰雪消融变得水流湍急,无法通过。幸好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野外工作 风险 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1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