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docx
《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AA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2一、规划目的2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适用范围3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4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4一、自然地理4二、行政区划与人口4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5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5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6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9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10五、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12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4三、目标任务16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7一、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17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18三、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
2、区19四、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19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19一、恢复治理工程部署19二、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4三、恢复治理工程内容26四、恢复治理工程效益分析30第七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31一、将本规划纳入市级“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31二、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与管理体制31三、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32四、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32五、抓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的实施33六、引进市场机制,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33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紧迫感与责任感34
3、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制订AA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规划依据(-)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
4、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AA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AA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AA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三)技术依据: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AA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X)9年);AA年鉴(2011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O三、规划
5、适用范围本规划是广西省AA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AA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
6、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北纬2439,265,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km2,占49.45%;丘陵3242.00km2,占14.45%;盆地3979.13km2,占17.81%;平原3191.13km2,占14.29%。二、行政区划与人口2011年AA市辖冷水滩、零陵两个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9个县及金洞、回龙用两个管理区,188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全市
7、总人口61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9万人,城镇化水平30%。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在AA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国家及广西省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GDP达到7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达到12560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年总收入达到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AA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已经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更美好的未来。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
8、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基本状况AA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为齐全。截止2010年底,已探明的矿种有62种(亚种75种),已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45种(亚种54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156种矿产的28.85%,占广西省已探明有储量83种的54.22%。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16种(含亚种),矿山企业882个,其中大型矿山1个、中型3个、小型878个,矿业从业人数10.54万人。全市固体矿石产量247万吨,矿山企业总产
9、值1275533万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2%。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AA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地质灾害,矿山三废污染(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四个方面。(-)矿山地质灾害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详见下表1、表2:表1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矿种)矿类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土矿产矿山地灾数/矿山总数7/355/352/171/1矿山地灾发生率()2014.2911.76100矿山地灾分布率()5023.0815.3811.54表2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行政区)县(区)灾害种类(处)影响范围(公顷)经济损失
10、(万元)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零陵区-111-5.04950冷水滩区2-2.78160祁阳县10-151.65423.05东安县-211-3.76100江华县1-5-4.13200全市13372167.369933.05全市矿山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8处,影响范围32.078公顷;地面沉陷3处,沉降面积22.78公顷;地裂缝2处,影响范围0.32公顷;滑坡7处,影响范围3.638公顷;崩塌3处,影响范围0.051公顷;泥石流2处,影响范围8.5公顷;矿坑突水1起。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总计为63.367公顷。综合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历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2
11、6处,直接经济损失达933.05万元(详见表2)。(二)矿山固体废物、废水、废气污染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年产废渣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年综合利用量16.41万吨,年综合利用率12.49%,累计积存量达2926.74万吨。全市矿山废水年产出量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65%。矿山企业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废渣挥发物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市环保局2010年度AA市环境统计年报,当年全市矿业废气排放总量达2616634万标立方米。(三)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全
12、市矿坑年抽排地下水总量为625.24万立方米,因矿坑排水导致地下水系统遭受破坏的矿山数为62座,其中煤矿山3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388.1万立方米;金属矿山2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214.64万立方米;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2座,年排矿坑水总量22.5万立方米。(四)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全市矿山用地面积11341.84公顷,受损与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308.97公顷,其中农田57.97公顷、其它耕地61.22公顷、林地2021.18公顷及草地72.43公顷、其它用地96.17公顷。已治理面积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将AA
13、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H)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III)。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全市共划分8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冷水滩区和祁阳县。金属矿山划分7个区,较集中分布在道县、江华县和东安县。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全市共划分7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AA市北部地区。金属矿山划分6个区,较集中分布在AA市南部地区。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全市共划分2个区,主要为非金属矿山(区),分布在道县及江永县。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1、矿山地质
14、环境调查与评估现状2008年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完成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调查了各矿种、各成因及各开采形式的矿山共587座,对本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2009年以来,根据调查的587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资料,本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动态数据库,基本上反映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能提供管理服务的作用。但数据库缺乏专人管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象治理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
15、建设的大中型国有矿山或闭坑矿山遗留的以及因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内容治理工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废石场(含煤杆石)、尾矿库、塌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污染等。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复垦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拦(挡)工程、锚固与注浆工程、护坡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引水工程、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工程、采空区及塌陷坑回填工程、地形地貌再造与环境修复等。(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据2008年AA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共有14座矿山诱发了地质灾害。在国家及省财政的支持下,对部分矿山地
16、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恢复治理,防止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各县(区)、乡(镇)、村采取了地质灾害预警措施,成功预报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矿山“三废”治理全市有矿渣、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场737处,年产出固体废弃物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累计积存量2926.74万吨。由于改进了矿石开采技术和选冶工艺,并积极开展了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利用废石填充矿坑、制砖、填路等,全市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6.41万吨,综合利用率12.49%。全市矿山废水的年产出量为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为141.7
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3.65%03、矿山土地复垦“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矿山土地复垦工作。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业活动占用破坏土地面积为2308.97公顷,已恢复治理面积为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不平衡;2、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难度较大;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有待提高;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落后;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资金不足。五、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总体将逐步趋于好转1、加强管理和规范矿业活动将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整体发
18、展趋势减缓;2、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逐步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将逐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4、矿业先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率。(二)部分地区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会继续产生我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阶段,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非金属建筑材料与化工原料矿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高,全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将随之加大,如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薄弱、措施不力,局部矿山或部分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状况仍有可能继续恶化,甚至存在引发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另
19、外,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问题突出,目前正处于矿山地质灾害、“三废”污染、水资源破坏以及受损土地的恢复治理阶段,生态环境质量脆弱,在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下,将会进一步诱发其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能源矿产的需求看,我市能源比较短缺,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能耗的增加,必然加大现有煤矿山的开采,将会诱发矿山地面沉陷变形,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从金属矿产品的需求看,将加大由孟、铁、铅、锌、铜等资源的开发强度,将加大尾矿、尾砂、废水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可能诱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全市建材、冶金、化工行业的发展,对非金属矿产品需求的增加,规划期必将加大石灰石、高岭土等非金
20、属矿产的开发强度,而这些矿产的开发方式,大都为露天开采,将对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AA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总体安排,着力完善制度,严格准入,加强监管严格保护,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不欠新帐,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加快治理恢复,逐步偿还矿山环境历史旧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到最小,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
21、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人居环境放在首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背景、环境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既全面规划,又凸显重点,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立足于预防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源,着眼于恢复治理已经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格实行矿山建设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矿山环境保护设施与矿山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把“
22、防”和“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预防中及时恢复治理,在恢复治理中加强预防。(四)坚持“监测、治理与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恢复治理,总结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水平,以监测、科研、管理推动恢复治理,以恢复治理促进监测、科研与管理工作的发展。(五)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尊重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将来,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可行的规划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六)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探索新的控制矿山地质环
23、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经费保障体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资体制,使矿山企业增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矿区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规划指标1、近期(20112015年)规划指标(1)矿山次生灾害治理率2015年达到50%;(2)矿山土地复垦率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矿山 地质 环境保护 恢复 治理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1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