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x
《泰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泰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为持续推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江苏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泰州人社事业的发展目标、主
2、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抓重点、补短板、防风险、促发展、惠民生,全力以赴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业富民成效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高效,长江禁捕退捕渔民
3、安置保障的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职业培训在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创新建立创业培训券、创业贷款贴息券、创业租房补贴券“三张券”制度,得到省政府肯定。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督查激励,创就业大学线上学习平台获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得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职业年金制度全面建立,工伤预防新模式探索取得新成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全面实施,内
4、控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安全。社会保险业务财务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中得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人才供给质量持续提高。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三高”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不断做实做优,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见效,人才创新驱动高地、特色产业人才高地、人才环境建设高地、人才价值实现高地建设成效显现,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激发。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稳慎推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基本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岗位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行,“能上能下
5、”的岗位竞聘机制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泰州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基本形成。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有序有效,工资支付保障长效制度全面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加保障性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效缩小了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和谐劳动关系构
6、建行动持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质效显著提升,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基本实现。根治欠薪深入推进,农民工欠薪案件数、涉及金额和人数逐年下降。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16年被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2019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通报表扬。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强化。人社系统行风持续优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基层人社平台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窗口单位经办队伍建设显著加强,社保卡和电子社保
7、卡加快发行与应用,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和综合柜员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战疫情惠企利民十项行动成效显著,社会保险费“减免缓”政策顶格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及时兑现,重点企业专员服务、农民工复工返岗点对点”保障、企业用工“云对接”“云招聘”活动成效显著,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工资福利、表彰奖励等关爱政策及时落实,交出了应对大战大考的优异答卷,经济运行“减震器”,民生保障“安全网”的功能得到全面检验。“十三五”时期全市人社事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开
8、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泰州将聚焦“健康泰州、幸福泰州“城市,坚持做强产业、做强城市不动摇,着力建设“五个泰州”,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新时期,泰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既面临新机遇,也存在新挑战。机遇方面,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泰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劳动力市场的回旋余地较大、承压能力较强,进一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才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有着扎
9、实基础。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劳动者特别是失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转岗转业平台,对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劳动参与率产生积极作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统筹层次不断提升,为制度可持续运行提供支持。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频繁,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市场空间变化为人才创新创业开辟广阔天地。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应对处置劳动关系争议纠纷的能力显著提升。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上线,为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效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挑战方面,泰州人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人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多:就业增长动能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
10、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适岗就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关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人社基层基础建设和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有待加强,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时期泰州人社事业需要找准发展新方位,理清发展新思路,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在变局中开好
11、新局。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守规矩、优绩效”的新时代人社精神,聚焦政治机关定位建设政治人社,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人社,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民生人社,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服务人社,聚焦工作首位度建设创新人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12、征程、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贡献“人社力量”。(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人社工作方位,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彰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任担当。人民至上,民生为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13、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持续兴办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扩大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规律,防范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突出矛盾、薄弱环节,实事求是,依法行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人社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政策标准,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坚决兜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系统思维,深化改革。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全面系统辩证地看问题、做决策、抓工作,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社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
14、力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社保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开拓创新,提升效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强人社发展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人社事业发展全过程,推动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优化升级,持续推进行风效能建设,塑造人社事业发展新优势,深入推动人社事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人社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三)主要目标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重点群体就
15、业保障有力,就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快提升,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以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法定人群全覆盖得到巩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十四五”期末,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1万人、73万人、86.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92%以上。人才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城乡区域间人才协调发展,人才规模进一步壮大,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人才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持续增强。“十四五
16、”期末,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4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1130人。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一一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有效根治,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不低于60%、仲裁结案率9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社一体化信息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
17、”加快推进,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业务协同、数据联动能力全面加强,人社公共服务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的人社服务新范式基本确立。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服务效能明显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十四五”期末,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70%,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5%。表2“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础2025年目标属性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51.2630预期性2.城镇调查失业率(%)4.55预期性3.城镇登记失业率()1.764预期性4.扶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人数(万人)13.4910预期性5.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
18、%)97295预期性6.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36预期性培训人次(万人次)7.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85292预期性8.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47.9351约束性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70.7573约束性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85.3486.5约束性I1.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万人次)3.081【4】预期性12.新招收博士后人数(人)【41】【45】预期性1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万人次)10预期性14.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人)10271130预期性15.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88.1260预期性16.劳动人事
19、争议仲裁结案率(%)99.60290预期性17.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298预期性18.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270预期性19.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295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三、重点任务(一)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更加注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1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政策调控的下限,实现经济发展、就业充分与收入增长良性互动。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外贸、社保等政
20、策相互衔接,发挥政府投资项目扩大就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扩大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常住地平等享受就业政策服务。推动健全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完善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加强就业资金绩效管理,提高就业资金使用精准度和使用效益。建立就业优先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夯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加大对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市(区)的激励支持力度。2 .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新兴
21、产业壮大与生产服务需求,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创业空间。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稳步拓展社区超市、便利店和社区服务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营造鼓励新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服务,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明确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提供更多非全职就业、灵活就业和社区工作等岗位。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长效机制,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政策,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
22、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健全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创业推进和指导活动,健全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制度,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业,推动创业向大众化、发展型、全领域转变。建立创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专栏1创业精准扶持行动计划健全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评价制度,选树一批创业带动就业典型企业,创建一批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建立创业示范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专家团基层行活动,选派专家进校园、进企业、进基地现场服务。定期举办“创富泰州”赛事活动。3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突出高校毕业生群体,持续推进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23、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计划,落实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精准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健全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联动机制,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着力构建政策保障全方位、动态监测全覆盖、跟踪帮扶全流程相结合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长效化服务机制,提高退捕渔民就业稳定性。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加强劳动力跨区域精准对接,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在我市就
24、业。统筹做好妇女、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专栏2重点群体就业促进计划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广运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服务平台,完善精细化、差异化就业服务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支持毕业生创业创新,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2 .“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拔招募3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从事支教、支农、支医、水利、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工作。3 .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精准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专业特点的管理型、智能型、技术型、科研型及提升失业青年就业能力的技能型见习岗位,组织符合条件的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泰州市 十四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