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泰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泰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中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加快泰州农业农村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是无上光荣的历史使命。面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泰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蓝图,意义重大。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依据江苏省“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主要阐明泰州市农业农村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制定农业农村发展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今后五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紧扣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安全环境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成绩显著。农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一是产值提量。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37亿元、农业增加值320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3.4%、40.8%o二
3、是产能提高。“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0.79万吨、亩产达499.51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省前列;蔬菜(含食用菌)总产量339.0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7.48万吨,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35万吨、20.1万吨、7.75万吨。三是产品提质。全市优良食味稻米面积占比达9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升至83.7%,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99%,“一蟹两虾”(河蟹、青虾、小龙虾)为主的优质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占比达87%;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个,姜堰区、高港区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泰兴市、靖江市创成江苏省农产
4、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一是规模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家庭农场(含专业大户)1.22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88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819家,土地流转经营面积250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3.8%。二是园区化发展成为特色亮点。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9个,市农业开发区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7年,泰州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三是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
5、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1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4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350亿元。兴化市、姜堰区获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成立全国首家以服务家庭农场为主的地市级专业社会团体一一泰州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在全省率先制定区域性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成为农综合服务平台346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建设示范全面实现“农机+植保”综合服务或者全程社会化服务,大面积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率达到65%o农业技术装备明显提升。一是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增强。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等3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载体,建成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等18个高水平研发
6、平台;获批省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4个、推广示范基地18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超过300项。全市建成各类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IOO个,规模设施物联网应用面积占比达到24.5%。泰州“农牧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被认定为2017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88.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新增各类享受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机具2.37万台套,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84亿元,受惠农户1.5万余户,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实现快速提升;姜堰区、泰兴市、靖江市先后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三
7、是农业基础设施夯实。“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资金30.7亿元,累计建成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145万亩,全市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6%o四是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推进。主导制定并推进实施农业农村江苏省地方标准13项、泰州市地方标准89项;建成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82.5万亩,建设国家级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个。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6%;关停并转畜禽养殖场3824家,达标治理规模化养殖场1493家,治理率达到100%;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农药、
8、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8.5%、I1.8%。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率达到100%,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率达到97.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5%o高港区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名单。三是农村生态建设有效提升。先后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6个。林业绿化进步明显,林木覆盖率达到25.1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8%。四是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在全省率先实现禁捕退捕渔船退出率100%、退捕渔民就业率100%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有力维护了长江禁捕秩序。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一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进以
9、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股份合作改革为主的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436个村(社区)全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保险制度改革。设立泰州兴农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政银企”合作服务平台,破解种粮大户、农业企业资金短缺难题。打造姜堰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兴化市水面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推动试点增量扩面。推进农业保险条款优化,全市开展农业保险险种45个。三是试行集体产权交易。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土地上市交易,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39亿元,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35
10、7个,占比24.86%o四是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84个乡镇(街道)、1316个村已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实际确权农户86.06万户,确权率97.06%o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示范乡镇建设活动。五是启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综合利用改革。在靖江市徐周村、泰兴市祁巷村、高港区大马村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盘活利用试点,参与改革农户309户、1191人,涉及宅基地面积10.34万平方米,房屋面积9.9万平方米,带动就业人数239人,参与改革的农户人均增收1.3万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动态调整结束,全市建档
11、立卡户6.14万户、10.49万人和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分别达到人均年收入7000元和经营性收入18万元、可支配收入35万元的脱贫标准。建档立卡对象人均年收入平均达到13293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49万元。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健全挂钩帮扶、职责责任清单、联系帮办等制度,实施“双推一促”、“扶志扶智”等专项行动计划,制定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全市一体化,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费等由财政全额承担,市(区)内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控制在住院总费用的10%以内,政策范围
12、外自费费用控制在住院总费用的8%以内。“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级各类政府教育资助资金5.66亿元、64.49万人次,实现所有学段、公办与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十三五”期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8681户。三是防贫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农村居民防贫预警处置办法和“三保险、四救助、双预警”的特色扶贫体系,构建防范化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效机制,提前发现、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的动态监测处置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扶贫产业(项目)增收作用明显,带贫减贫机制初步形成。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年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615元
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1.99:1,差距进一步缩小。第二章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机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省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苏中地区2025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14、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各级各类政策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迎来重大政策机遇期。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区位发展优势明显。泰州地处苏中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有利于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泰州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因地制宜,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农业空间布局,农业现代化发展具备良好基础。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生物技术、农田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以大数据、
15、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提供驱动力。科技创新的快速推进,有利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集成应用,有利于选育和创制一批适应本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新品种,打造一批“泰”字号优良种源品牌,有利于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构建数字化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效能治理。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改革示范效应明显。在农业发展方面,泰州形成了以泰兴“洋宇模式”为典型代表的循环农业模式、以姜堰“小杨模式”为代表的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物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发展经验;在深化农村改
16、革方面,姜堰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点,探索出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姜堰实践”模式。改革探索的实践经验,不仅引领泰州农业农村的创新发展,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第二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不少国家限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稳定性加剧。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风险加大,将给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等带来多方面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等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等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高质高效发展任重道远。泰州农业发展基础还不稳固,生产效率提升面临诸多瓶颈。农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农业标
17、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尚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格局要求。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给矛盾并存,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一二三产业的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还有待挖掘、拓展和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供应链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农业农村经济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不高,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泰州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资源刚性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产用地以及相关产业的设施用地、配套用地十分紧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形势严峻,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发育尚不充分,影响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18、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导致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受农村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双重制约,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保供能力提升。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泰州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均等化程度仍需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相对滞后,资金和人才相对匮乏。农业生产主体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高,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队伍和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建设亟待加强,不同程度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等问题。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19、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立足泰州农业农村资源禀赋,突出“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聚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改革,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泰州样板”,建设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深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
20、业农村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对接国际大市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农业开放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共享农业农村发展成果。坚持统筹推进。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21、革、动力变革。统筹考虑农产品质量、绿色发展、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泰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强化统筹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深入目标导向性改革,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关键环节,加快创新突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开展试验示范,探索综合性、集成性、引领性的改革路径。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着力解决农村民生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创造农民群众期盼和
22、满意的富裕富足生活。第三节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乡村面貌显著变化,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取得实效,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泰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单位2020年基期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农业强1农业增加值亿元320370预期性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280.79285约束性3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6075预期性4农产品加工业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6:13.6:1预期性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275预期性6数字农
23、业农村发展水平%6570预期性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885预期性8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95预期性9高标准农田比重%6680预期性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4960预期性农村美11美丽宜居乡村占规划发展村比例%73.3880预期性12林木覆盖率%25.1525约束性13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2230预期性14县乡公交直通建设水平%8595预期性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6580预期性16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24.8637预期性农民富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2.463.5预期性18高素质农民培育度%5565预期性19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及信息消费占比%9.39.5
24、预期性20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0左右70左右预期性21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数家218预期性2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标准年增幅%88预期性城乡融23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47.890预期性24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8085预期性合发展25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9595预期性26乡风文明测评指数9090预期性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99:11.95:1预期性注:标*为2019年数据第四章着力农业高质高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立足沿江、高沙土、里下河三大农业主产区,着力农业提质增效,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升级农业产业链条,强化科技驱动、平台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泰州市 十四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