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军版笔记.docx
《2022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军版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军版笔记.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文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8月版第一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社会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1、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上有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一、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一、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经蛉主义理性主义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亚历山大给理论下的定义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2、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指出:科学理论总是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理I论是一般的、
2、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3、默顿: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蛉一致性的命题就是理论。4、沃德:理论就是概念、定义和命题的逻辑演绎一归纳体系,它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过选择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可由此得出可检的的假设。一一理论的本质是一系列的抽象概念及其建构,是指既定的意图通过逻辑思考运作所整合而I成的一组可蛤性的相关概念。理性主义】不同的定义险证性研究一一演绎法理论的定义1.经蛉主义1.探索性研究一一归纳法建榭!论的研究圈5、理论构成要素(理性主义):既定的意图、一组可验性的相关概念、一种逻辑结构。二、“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家乔治.瑞泽尔指出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理
3、论的差异:(1)社会学者的理论更有组织,更自觉自己在做什么;(2)其提出的理论根基于过去社会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之上;(3)依赖于自己/别人搜集所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现实或社会关系(4)希望借自己论述的出版以获得批判性分析,并经传播成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并为后来理论家所运用;(5)针对广泛的社会议题做总括性的思考;2、社会学实践角度的“社会学理论”定义:(1)瑞泽尔:社会学理论较为正式的定义是:一组相关联的观念,能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解释社会世界,并能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2)查尔斯.梯利:一个学科的知识发展取决于其产生好的解释的能力;(3)类型学:社会学研究是一项特殊的
4、职业活动,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发现社会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及其独特性,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3、马尔科夫.沃特斯一一社会学理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抽象性/说明性/一般性/独立性/专题化/逻辑一致/实质上的有效;4、吉登斯:社会理论是关心人类行为并为一切学科所共享的一种覆盖和跨越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体。5、“社会理论”三标准:以社会及其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研究方法既是哲学的,又是科学的;理论目标往往是功能性的或批判性的。6、社会学理论的类型:(1)一般理论&中层理论类型一般理论中层理论别称“巨型理论”“微型理论”特点从概括性观念的一般理论到特殊社会事实之研究的理论从特定社会事实出发去
5、建立正确而有效的特定理论,再慢慢结合许多具有相关性质的特定理论而成概括性的一般理论代表帕森斯默顿(2)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类型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抽象层次高中低解释对象整体性社会现象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理论行动个体之间的互动层面的现象与问题举例相当于“一般理论”默顿的“中层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论(3)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理论描述性理论:重点在详细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形状性质;解释性理论:注重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说明一个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变迁的原因;(4)正式理论&非正式理论(5)理念性理论&科学性理论(6)直觉性理论&客观性理论7、社会学理论的代表性划分一一依据性质和功能:实
6、质理论工具理论哲学基础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研究方法注重事实归纳注重理智推演理论与方法的关系理论是方法的具体后果理论是方法的抽象工具经验指涉由特殊事实到普遍概念由普遍概念到特殊社会事实别称“具体理论”“抽象理论”实质理论:研究者依照既定工作计划与操作方式对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后所得的一组相关概念,并通过理性与逻辑的运作与建构,来解释或说明被研究的社会事实的一种理论;工具理论:其理论构建是根据一般普遍性的概念,通过纯理智的逻辑运作而产生的理论;8、主流社会学采用假设一一演绎法来构建理论,这类方法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并形成理论观点;(2)依据理论观点作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检验;(4)构建并形成理
7、论;这是社会学主流研究模式与理论范式:第二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大背景: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矛盾与冲突空前扩大和激化;(2)法国政治革命:大革命后出现社会大动荡与大衰退J法国人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的渴望;I孔德创立社金学,把如何重建社会秩序确定为其理论追求的中心议题。2、具体背景:(1)英国工业革命: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业和城市体系中;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现代分工体3和科层制出现,以市场为中心的整个奥本主义体制开始确立;先前积累的有关人性和社会秩序%传统解释失去意义,并引发了对新的理论的需求;国家与和会、3会与个人过
8、度分离;将社会作为自然的需史过程进行观察与思考;3、其它阐释:(1)美国社会学者约翰逊: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动力有二:一是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急剧的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的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2)戴维.波普诺:旧的社会秩序已被打碎,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学受到青睐是因为它可以提供新的认识与新的观念。(3)吉登斯:社会学不过是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种种反应而已。二、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一)经验哲学传统与启蒙思想的影响1、孔德的实证主义是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与机械论哲学的
9、结合,孔德由此得出他的实证主义原则: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2、启蒙运动:维科和弗格森等人的人本主义历史决定论,孟德斯鸠和米勒、弗格森的机械论,伏尔泰和狄德罗、卢梭的批判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和社会进化的思想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及其主流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二)自然科学革命的推动及其影响在近代科学革命的过程中,以经验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特征的实证主义方法,取代了以往的唯心主义等信念。其后,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命题成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三)西方近代社会思想传统及其影响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一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
10、纪初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穆勒。功利,是指某种外物能给当事者带来求福避祸的效果。功利主义也称“最大幸福主义,它”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提出为了增进个人的幸福和保证个人的利益,需要增进社会的利益和幸福。如果当事人是个人,那么就以个人幸福为标准;如果当事人是政府,则以社会幸福为标准。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高的功利原则。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且引用“效用”这个关键概念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功利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
11、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功利主义是西方当代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2、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一一“实证主义”一词最早由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提出。实证主义从广义上说是由哲学和政治体系构成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一个广泛的体系的目的);狭义上说,实证主义即是孔德所创立的实证哲学。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一一德国的历史主义一词最早由德国人K.魏尔纳在评价维科的新科学时所用。维科认为历史是循环进化的,但一国的观念、制度、价值观完全受自己的历史发展所决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史学之父”一一德国历史学家兰克的历史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德国历史主
12、义传统逐步得到传播。历史主义主要的理论观点:(1)人类历史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一切都是时间和地点造成的;(2)用个别化观察研究方法代替对他们的一般化考察,并将该方法与个体的感受融为一体;(3)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不依其产生出什么而定,而依其内在实体和独有特征而定;(4)强调观念领域的现实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注重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主观意义。历史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一一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代表: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美国的实用主义继承了近代西方经验主义传统,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反对二元分立的近代形而上学,认为哲学
13、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强调行动、过程和效果,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以及本能和直觉。美国实用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地方主要在于:它更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来思考,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行动概念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实用主义思想家们都强调要超越传统主义,特别是利己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人的实践和行动的社会性。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在美国的出现就体现了实用主义的这种特征。第三节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1、社会学的诞生就是为了探索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14、所带来的后果,它既是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性的出现、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需要,也是现代性成长和人类科学知识不断分化和综合的直接结果。因此,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仅仅拴在一起To2、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社会学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反思性分析,它既是对现代性发展及其后果的理解和阐释,又是现代性发展的后果和原因。其关注的核心就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命运。因此,“现代性”与现代社会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3、古典社会学对现代性的界定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内涵资本主义有机团结合理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生产方式劳动分工理性化的多样性方法论与分析方法社会关系社会
15、事实社会行动4、以现代化为坐标,以社会发展的实践为尺度,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在理论构建与目标取向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摆脱建设“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核心主题,其所遵循的都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化研究范式二5、附:现代社会的特质一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人类主体中心论、二元对立、秩序与进步等等。第四节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社会学理论构建的基础。1、个体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其基础性主要表现有三:(1)从理论发生意义上说,该
16、问题提供了社会学理论的生成性要素;(2)从理论构成形式看,该问题蕴含在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性要素之中;(3)从理论的具体展开意义上讲,该问题成了社会学理论的阐述内容。2、有关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三种观点:观点个体主义社会整体主义个体与社会有机关联社会学理论观点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社会互动论研究范式人文主义实证主义批判主义代表孔德、涂尔干韦伯马克思主张只有社会结构是真正和客观的存在,它独立于构成它的客体之外,并凌驾于个体之上,具有自己的突生性质。客观现实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个体之合大于社会。调和唯名论和唯实论,认为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
17、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社会。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理论既可以通过对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先于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而产生。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双边关系。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反思性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社会学理论不仅是、而且不得不是批判理论。波得里亚:理论是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它促进社会现实改变,而不是要拷贝、预测现实。3、理论和实践存在双向交织的一多关系;4、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是指社会行动者所表现的一切行为,当然也包括主体所采取的各种社会形式的合理转化。5、社会学理论研究对经验研究的作用:(1)适当的理论使原本孤立的变量在经验研究中确立起一致
18、的相关性;(2)理论的进步推动经验研究的发展;(3)理论规范和指导经验研究;(4)理论可以预测经验研究的结果。同时,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研究也有积极作用:激发理论、重塑理论、修正理论、澄清理论等;6、社会学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社会批判以及实际的社会改革做出贡献:(1)提高对于一套既定社会清净的理解,并经常给予我们一个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机会;(2)社会学提供了增强我们文化敏感性的手段,从而使得政策制定可以建立在差异性的文化价值观的意识基础之上;(3)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调查采纳某一项特殊的政策方案之后的效果;(4)社会学带来了自我启蒙,为群体和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状况。三、宏观
19、与微观的关系问题一一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原则在社会学理论视角上的一种逻辑延伸1、宏观与微观之差异比较理论维度宏观角度微观角度方法论原则整体主义原则个体主义原则研究内容社会结构及其过程、社会变迁等;强调“角色承担”而非“角色构建”;行动者及其行动代表孔德、涂尔干、帕森斯、马克思,及社会批判理论等;蜉茨的现象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理论、常人方法学等;2、关于宏观与微观整合机制的探讨:(1)布劳:微观与宏观的分析单位、关注的对象以及所用的概念、理论都是不同的。他以切身的经历(从早年的交换理论到宏观结构理论的转变)说明很难为宏观找到一种经验的微观基础。微观与宏观理论无法整合起来,但二者并不矛
20、盾且可以相互补充。(2)卢曼:微观与宏观的区分降低了对客体描述的复杂性,没有考虑到层次间的相互依赖,主张用更强有力的概念化的系统理论来取而代之。(3)科尔曼:主张用微观层次的资料去研究宏观层次,强调从微观到宏观的转换模型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以个人行动理论为基础来解释系统行为(即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理论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个人水平的行动、微观到宏观的转变。他的策略是把宏观水平上的系统行为的解释在推理过程中降低到个人水平上。(4)科林斯:宏观与微观的划分是一个连续统,不是二分法。微观事件是情境性的,它们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延长、扩大、重复形成了宏观过程。换言之,宏观事件是由微观遭遇在
21、时空数量上的延伸增大而构成的。他强调宏观社会过程的微观机制/基础,并以微观过程来解释宏观过程。(5)亚历山大:他在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一书中指出,科学过程除了经验逻辑之外,还有一个理论逻辑。据此,他构建了一个以“形而上的环境”和“经验环境”为两端的科学连续谱,从而把微观与宏观联结起来。他在行动及其环境一文中提出,微观与宏观的界限完全是相对的,在某一层次是宏观的现象在另一层次可能是微观的。四、结构与行动的关系问题1、结构与行动之差异比较结构行动分析范式结构分析范式行动分析范式主张重视整体研究,主张摒弃个体的主观因素,从宏观结构入手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出发点是个体及其行动,社会秩序和结构是社会行
22、动的结果,行动的关键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宏观的结构情境。侧重点秩序行动3、社会结构的特点:(1)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社会结构相对于社会行动者而言,具有独立性和约束性。社会结构首先是外在于社会行动者的,其次,社会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要受到既有的社会结构的制约;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性行动者,人们在具体互动中根据形势徐琳,可以打破现有结构,创造/再生产出新的社会结构;(2)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动态性。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关系的协调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因为社会关系在时空条件下具有制度化的特征,而这种制度化的互动关系体系能够在较长时间上延续;从系统论观点来看,社会系统的结构维系依赖于和环境之间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西方 社会 学理 论文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1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