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docx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湖北省林业局二。二三年五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J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扎实推进,水安全
2、、生态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基础更加稳固等目标任务,擘画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是全省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纲领性、统领性规划。林业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省林业局谋定而动、应势而为,坚决扛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政治责任,以林业实施方案推动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基础保障、贡献林业力量。本实施方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突出林水结合,以流域综合治理
3、为基础,统筹源头区、上中游、左右岸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治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完善五大支撑体系,助力四化同步发展。第一章林业现状-1-第一节资源概况-1-第二节发展现状-4-第三节主要问题-6-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建设目标-9-第三章严守生态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11-第一节明确林业生态安全底线清单-11-第二节落实管控措施-12-第三节开展监测和评价-13-第四节强化发展要素保障-14-第四章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16-第一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16-第二节防
4、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第三节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工程-19-第四节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共同缔造建设工程-21-第五节林业产业及强县建设工程-23-第六节荒山造林攻坚工程-24-第五章完善支撑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25-第一节完善智慧林业体系-25-第二节完善林业现代装备体系-25-第三节完善科技支撑保障体系-25-第四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27-第五节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28-第六章实施保障-3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0-第二节严格规划实施-30-第三节建立评估机制-30-附件: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林业底线清单及重点任务附图:图1林业生态安全清单分布图图2六大工程布局图第一章林业现状第一节
5、资源概况一、森林资源根据国家林草局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数据统计,2021年全省林地面积937.97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762.49万公顷,竹林地6.26万公顷,灌木林地88.95万公顷,其他林地80.27万公顷。按林木起源分,有林木起源林地897.27万公顷,其中天然林566.42万公顷,人工林330.85万公顷;无林木起源林地40.70万公顷。按类别分:公益林地333.4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218.17万公顷,地方公益林地115.26万公顷;商品林地604.54万公顷。1.长江流域林地面积388.83万公顷。按林木起源分:天然林面积185.55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75.68万公顷,无
6、林木起源林地面积27.60万公顷。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地面积117.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66.54万公顷,地方公益林地5L04万公顷;商品林地27L25万公顷。2 .汉江流域林地面积326.26万公顷。按林木起源分:天然林面积217.2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98.05万公顷,无林木起源林地面积10.93万公顷。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地面积127.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82.80万公顷,地方公益林地面44.79万公顷;商品林地198.67万公顷。3 .清江流域林地面积222.88万公顷。按林木起源分:天然林面积163.59万公顷,人工林面积57.12万公顷,无林木起源林地面积2.1
7、7万公顷。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地面积88.2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68.83万公顷,地方公益林地19.43万公顷;商品林地134.62万公顷。二、湿地资源全省湿地面积174.69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36.11万公顷,湖泊湿地26.29万公顷,内陆滩涂581万公顷,沼泽地0.31万公顷,人工湿地106.17万公顷。1 .长江流域。湿地面积120.17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22.32万公顷,湖泊湿地24.03万公顷,内陆滩涂3.80万公顷,人工湿地70.02万公顷。2 .汉江流域。湿地面积49.44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10.02万公顷,湖泊湿地2.25万公顷,内陆滩涂L95万公顷,沼泽地0
8、.31万公顷,人工湿地34.91万公顷。3 .清江流域。湿地面积5.08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3.77万公顷,湖泊湿地0.01万公顷,内陆滩涂0.06万公顷,人工湿地1.24万公顷。三、自然保护地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为270个,总面积201.93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86%。其中,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43个、森林公园76个、湿地公园IOl个、地质公园18个、石漠(沙漠)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30个。1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158个,其中: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1个、森林公园39个、湿地公园71个、地质公园6个、石漠(沙漠)公园1个
9、、风景名胜区19个。2 .汉江流域。自然保护地97个,其中:国家公园1个上自然保护区17个2、森林公园31个3、湿地公园31个,地质公园7个5、风景名胜区10个6。3 .清江流域。自然保护地31个,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7、森林公园10个8、湿地公园3个、地质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3个-四、野生动植物资源湖北省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全省天然分布维管植物6292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18%。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2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11种,1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国家公园1个:神农架国家公园。2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3个: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漳河源省级
10、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赞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森林公园3个:湖北保康省级森林公园、湖北荆门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架天燕太阳坪国家森林公园。4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湿地公园4个:湖北荆门官冲省级湿地公园、湖北荆门仙居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钟祥汉江省级湿地公园、云梦;员水国家湿地公园。5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地质公园1个:湖北南漳水镜湖省级地质公园。6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风景名胜区1个:大洪山风景名胜区。7跨长江流域和清江流域自然保护区1个: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霓省级自然保护区。8跨长江流域和清江流域森林公园1个:巴东国家森林公园。9跨长江流域和清江流域风景名胜区1个:长江三峡风
11、景名胜区。II级保护的151种,如水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大别山五针松、琪桐、花桐木等。湖北省是“活化石”水杉的原产地,闻名世界的“水杉王”就生长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全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75种,其中,兽类128种,鸟类577种,爬行类82种,两栖类88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186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44种,H级保护的142种,如川金丝猴、麋鹿、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都是闻名世界的珍稀保护动物。第二节发展现状一、国土绿化“十三五”以来,全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工作部署,接续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精准灭荒工程、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和国土绿化攻坚提升行
12、动等重大国土绿化工程,持续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构建了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5年多来,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80.94万公顷、封山育林52.65万公顷、退化林修复56.69万公顷、退耕还林7.4万公顷。已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11个、森林乡村369个和省级森林城市46个、森林城镇291个、森林(绿色)乡村6006个。二、资源保护推动林长制改革落地见效,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严控森林资源消耗上限。完善森林资源监管机制,持续开展森林督查,规范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加强,积极推动创建武汉
13、国家植物园。大力宣传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保护地体系稳步推进,对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进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推进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部署开展森林防火“十大行动”和“20条”措施,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9%。和15%。以下。三、林业产业“十三五”以来,全省林业产业协调推进,不断融合发展,林业产值从2015年末的2200亿元增长至2022年底的4989亿元。至2022年,省级龙头企业总数突破50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29家。全省林下经济面积192.00万公顷、特色经济林
14、面积153.87万公顷,木本油料林面积50.33万公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47个。省政府召开现场推进会,全省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实施,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出台全省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2-2025)k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19年评估价值7890.03亿元。四、基础支撑法治林业持续推进,林业地方法规逐步完善。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226个国有林场2.5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体制机制有效转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开展“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27个保障性苗圃的规范管理持续加强。建立省级林业智能感知平台,提升林业资源集中监管能力,林
15、业科技支撑作用持续加强。第三节主要问题一、森林质量总体不高,生态系统功能不强。全省森林资源结构还不优,中幼林比重偏大,松树、杨树等纯林较多,乔木林龄组和林分结构还不合理。森林质量相对偏低,退化林、残次林和低质低效林较多,全省森林单位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森林防火、抗病虫害等能力还有待增强,森林质量提升任务艰巨。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的功能还不强,优势和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凸显,各流域单元的国家(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公益林地、自然保护地等林业生态安全底线管控还不够精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动态监测评价与日常保护统筹不够,守牢流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还面临挑战。二、统筹林业重点
16、工程项目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还不够。从流域的视角出发,谋划和推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还不够,各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体性、系统性还不强,同一流域单元内的森林与湿地,种苗与造林、造林与抚育提质、造林与产业发展、造林与防火防虫等林业生态建设的纵向与横向的协同联动还不够紧密,整体性、系统性还不够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还有待加强。三、林业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林业产业发展还有待提升,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特色不够鲜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充分,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品牌还不多,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贡献率还有待提高。林业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林业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偏多,有的事项“能放
17、尽放”还不够,少数地方还有接办件超时现象。林业要素保供矛盾较为突出,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各地征占用林地需求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林业法规政策限制较多,各流域林业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落界不够精准,林地供需矛盾局部较为突出。四、林业支撑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林业投资结构还有待优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保持增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县层面财政投入增长乏力;在利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林业方面,措施和力度还有待加强。林业法治建设还需深化,部分法律法规修订滞后,有的法规规章限制过严,一些地方行政执法力量还有不足。林业科技支撑保障有待加强,林业科研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还不够
18、。市县基层林业科技人才队伍萎缩、老化明显。智慧林业建设仍需加力,数据统筹运用的能力还不强,信息化监管的覆盖面、精细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完善五大支撑体系,助力四化同步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治理。
19、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系统治理,实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通过保障生态安全,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生态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森林总体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强、统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还不够、林业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林业支撑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等短板,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坚持绿色
20、发展。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集约发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巩固扩大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各项林业综合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和机制,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加林业发展内生动力。第三节建设目标至2025年,流域生态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生态底线更加稳固。严格管控重要生态区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重要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得到加强、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管控强度不降低,守护“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自然生态格局,夯实流域生态安全。生态质量显
21、著改善。强化源头治理,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协同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林业产业不断提升。重点围绕长江、汉江、清江流域,打造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带,着力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强县、强镇(村),加强整合区域产业资源,集群成链,连块成带,培育一批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示范带动力强的林业产业集群。林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智慧林业统领林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完善全省林业信息化“一张网”“一套数”“一张图”“一平台”,不断提升林业智慧化管理水平。2025年具体目标:1 .森林覆盖率达到42.5%;2 .森林蓄积量达到4.9亿立方米;
22、3 .林地保有量稳定在876.09万公顷;4,湿地保护率达到55%;5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6,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7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2.25%o以下;8.水源涵养量不低于340.0亿立方米/年;9森林碳汇量不低于2.0亿吨。至2035年,林业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流域生态安全底线牢牢守住,林业生态价值显著增长,林业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第三章严守生态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第一节明确林业生态安全底线清单一、全省林业生态底线清单1.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7.57万公顷;国家重要湿地总面
23、积2.87万公顷。2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总面积218.17万公顷。3 .自然保护地保护:总面积201.9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0.86%o二、分流域林业生态底线清单1 .长江流域(1)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6.04万公顷;国家重要湿地总面积2.65万公顷。(2)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总面积66.54万公顷。(3)自然保护地保护:总面积91.46万公顷。2 .汉江流域(1)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L53万公顷;国家重要湿地总面积0.22万公顷。(2)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总面积82.80万公顷。(3)自然保护地保护:总面积77.62万公顷。3 .清江流域(
24、1)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无(2)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总面积68.83万公顷。(3)自然保护地保护:总面积32.85万公顷。第二节落实管控措施一、严格管控国家级公益林地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严禁擅自改变国家级公益林性质和随意调整国家级公益林地的面积、范围和保护等级。确需使用的,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湖北省天然林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涉及林木采伐的按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办理林木采伐手续。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实行全面封禁保护,原则上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在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湖北省 流域 综合治理 统筹 发展规划 纲要 林业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