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docx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邯政办字(2023)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5月6日邯郸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为加强全市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字(2022)23号)和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2、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维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优化结构布局,提升品质能级,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二)基本原则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2 .平急结合,急慢并重。着眼严峻复杂形势
3、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平急结合,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平急结合和快速转换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救治水平,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韧性。3 .统筹协调,优质均衡。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梯次配置和智慧互联,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差异,提升区域中心发展能级和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4 .改革创新,系统整合。强化改革创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资源配置和投入上加大向公共卫生倾斜力度,着力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强化资源共享,加快构建医防融合、上下协作、医养结合、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模式。(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我市国
4、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全面实现“三个转变”,基层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明显提升,特色优势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能够满足全市及周边区域群众健康需求的区域医疗中心,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分类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指标性质健康水平1人均预期寿命(岁)78.02累计增长1岁预期性2健康预期寿命同比
5、例提高预期性公共卫生体系3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0.590.83预期性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100预期性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40.11100预期性6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发热诊室)的比例(%)100100预期性7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疾控中心生物安全(P2)实验室覆盖率100100预期性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8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157.60预期性9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853.60预期性1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453.80预期性11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220.54预期
6、性12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93.93约束性13医护比1:0.861:1.10预期性14床人比(卫生人员)1:1.391:1.60预期性中医药服务15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520.62预期性16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0.660.85预期性17设置国医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80.59100预期性重点人群健康服务18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0.304.50预期性19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39.00260预期性二、总体布局与资源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包括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与数据等。(一)
7、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1.医院。(I)省办及以上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主要向河北省南部区域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2)市办医院。综合医院。设置市级综合医院4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所(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二级甲等医院2所(市第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后,设置为三级医院。中医医院。设置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市中医院)。恢复设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设置
8、市传染病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眼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市肿瘤医院)各1所。谋划筹备建设市康复医院1所。(3)县办医院。在县级区域原则上每县(市、区)设置1所县办综合医院和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可适当增加县办医院数量。(4)其他公立医院。在邯企事业单位办医院,设置三级甲等医院1所(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公司总医院)、二级医院10所。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能力,支持鼓励将部分国有企业和部门办医院转变为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5)非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
9、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以及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和中医、检验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诊所和门诊部等。(1)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设置1所标准化建设的政府办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
10、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或每310万居民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综合管理和技术指导。(3)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不足3万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人口在居住小区(网格)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点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指导下,履行疫情防控哨点职责,开展居住
11、小区(网格)健康综合服务工作。(4)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可不设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传染病报告监测等工作。(5)诊所和门诊部。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为政府主办,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中央、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科学设置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理界定功能职责。
12、(2)妇幼保健机构。市级、县级各设置1个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3)急救中心(站)。政府举办急救中心(站)按照市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20公里合理布局。市级设立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市主城区(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视具体情况设立若干急救分站,其他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内综合水平较高的医院设置县级急救站。(4)血站。市级设置中心血站1个,是负责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完善献血网点,各县(市、区)至少设置1个固定采血点。(5)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主要包括肿瘤、精
13、神病与心理障碍、职业病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在涉县、磁县各设置肿瘤防治所1个,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设置。(6)其他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鼓励发展康复中心、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为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提供老年护理、康复、安宁疗护服务等,以康复医疗、中医药服务、医养结合等为特色,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所康复中心。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
14、构,为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二)床位1 .床位规模。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L2张。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4.9张(省办医院0.22张,市办医院L82张,县办医院2.56张,其他公立医院0.3张),非公立医院1.5张。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按照每千人口0.85张配置。2 .床位结构。按照公立医院床位比例的15%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床位。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儿科、康复、精神、老年病等短缺领域倾斜,其中,传染病救治床位按照不低于640张设置。根
15、据医疗机构类别和床位使用功能,实行床位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3 .床位使用质量。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规划编制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开放床位数超过规划编制床位数的要区分情况逐步调整规范。公立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不再增加床位。推动三级医院突出增加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升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二级和三级医院不高于8天。(三)人力适应全市医疗卫生需求,合理分布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各类人才队伍发展。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
16、(助理)医师达到3.6人,注册护士达到3.8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62人。加强儿科医师、麻醉医师、药师、助产士等紧缺医技人员培养,每千人口药师(士)达到0.54人,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师达到4人、精神科注册护士不低于8.68人、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适应社区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守门人要求,到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名,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每万名居民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标准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
17、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o进一步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标准并落实到位。到2025年,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0.83人,每万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达到L75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70%。妇幼保健机构按每万人口1名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按照设置床位数以1:L70确定临床人员。急救中心(站)、血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参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四)设备1.医用设备配置。依据国家、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以全市域为单位,
18、坚持总量控制、放管结合、严格准入、安全有效原则,采取梯度配置政策,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比重。2.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备配置。根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参照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大型救治、卫生应急和信息化等设施设备。(五)技术1 .医疗技术。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围绕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拓展诊疗方法,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诊疗效果,形成技术优势。2 .临床重点专科。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统领,根据我市居民疾病谱、群众看病和患者异地就医情况,统筹考虑专科建设基础和卫生健康工作发展趋势,按
19、照“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往前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新模式,分级分类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质控中心建设,强化区域质控协同。(1)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各争创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线,以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加强普惠性专科建设。“十四五”期间按照每年不少于2个省级重点专科的申报数量,三级医院的14个专业要争创省级重点专科。(3)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根据河北省卫生健
20、康委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冀卫发(2022)3号)中“各市每年按照70万人口匹配1个市级专科建设项目”的要求,按照“七普”数据及我市工作安排,“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县级医院为基础,聚焦县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综合考量县域患者外转等因素,协同推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重点加强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儿科、妇产科、重症、急诊等专科防治能力,推广内镜介入等微创手术和MDT、中西医结合等新诊疗模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原则上,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保障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 .医学重点学科。
21、着眼卫生健康发展建设需求,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遴选一批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经过12个周期的建设(以五年为1个周期),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六)信息和数据1 .健康信息数据库。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进程,建设邯郸市卫生健康数字中心,完善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卫生资源等数据库,并与疾病预防、妇幼健康、健康体检等数据库信息共享,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数据库。2 .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按照信息化建设功能指引、建设标准与规范,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二级以上医院要落实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邯郸市 人民政府 办公室 关于 印发 十四 区域 卫生 规划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