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城区调研报告.docx
《中国式现代化城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城区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区的对策与研究风雨坛街道副主任周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吹响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理论创造力,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习近
2、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沈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以奋进之姿投身发展一线,以超常举措展现更大作为,全面实施三年行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展现沈河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更大担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独特的六观,这些观念是中国式现代
3、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只有不断坚持这些观念,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要严格遵循六观要求,努力向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迈进。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式现代化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坚持发展第一的战略,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中国式现代化认为,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核心,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
4、济的深度融合。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认为,人民是现代化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真正意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认为,和谐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五,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开放合作。中国式现代化认为,开放合作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加强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因此,中
5、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坚持开放合作的方针,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六,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认为,文化自信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弘扬中华文化,才能实现国家的文化自信和人民的精神富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的理念,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沈河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要厚植优势,突破创新,锚定“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以引领式、创新式、攻坚式、转折式、制度式、成长式的方式方法,在三年奋斗中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是沈河区委、区政府落实省市要求部署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今后三年推进
6、中国式现代化城区建设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遵循。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结合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对当前沈河作为老城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区建设提出建议,一、存在问题(一)经济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日趋缓慢。虽然2022年沈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2016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和省、市增速,单位面积GDP稳居东北首位。但财政收入增幅较小,绝对值落后于其他城区。随着市委市政府的搬迁,所谓的沈阳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影响力逐步减弱。二是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街道区域经济发展不快,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划调整以来变化不显著,土地空间没有得到合理运用。西部老城区金廊拆迁后腾出的空间利用率不高,还有部
7、分闲置土地和空间。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有限。北站金融商贸区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没有得到中分发挥。五爱、南塔等传统商业区未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线上商业发展缺少政府引导和支持。中街和古城商业街区虽然经过大规模改造,形象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但与其他城区相比之下成效还不显著。四是经济工作人才缺乏。从内部看,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原有基层经济工作骨干力量调离经济工作岗位,街道经济工作人员力量薄弱,未能发挥经济工作主力军作用,对外引进经济工作人才力度不大。(二)社会方面一是居住人口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一方面,我区新开发的楼盘较少,这些楼盘价格也相对较高,购买者多数为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近几年城市房屋征收工
8、作受各种因素暂缓,老旧小区相对较多且价格相对没有上涨,居住者多为老年人等低收入人群。二是老年人、低收入人群为社会治理带来更多问题。老旧小区中,年富力强的居民其经济能力改善后,逐渐迁离,留下来的多是一些经济能力差,没有能力迁离的居民。这些人更多为老年人或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的社会保证性工作也较多,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工作者工作量往往也是相对多的。三是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逐步减少。随着年轻人逐步向城市周边区域移动,居住在沈河等中心区域的居民,多数传统服务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沈河区域内工厂类企业逐步减少,能提供给居住人群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减少。(三)环境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完善。虽然近年来,
9、不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但投入有限,大多数老旧小区环境仍然没有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多年超负荷运转,尤其是上下水管线、防水、路面等出现问题频率较快,为基层社会治理造成极大压力。另外,老旧小区内空间杂乱、房屋老化、公共环境空间匮乏,绿地空间不足,电线网线交织等问题为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二是交通压力较难缓解。沈河良好的区位条件使其对外联系方便,但由于发展滞后导致内部道路设施不完善,虽然区内路网系统较密集,但路面较窄,加之人口流动大,停车泊位匮乏,占路停车严重,特别是交通拥堵时存在严重的交通阻塞。三是方城内历史建筑破坏严重。方城内许多历史街区被加入了现代元素,虽然我区已经多次进行修缮,但原有风貌很难得到恢
10、复。一些老建筑开发利用还处在初始阶段,近几年一些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但开发利用还有太多文章可做。方城内近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融合不好,大大破坏了方城城区的整体面貌。(四)文化方面一是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近三十年内,由于缺乏重视程度,加之城市改造,方城内传统历史商业品牌已经被迫流失到其他区域,一些文化传承隐藏在民间没有得到挖掘、宣传和顺应时代形势的开发扶持。二是现代文化发展不快。与时代形势相符的现代艺术区、网红打卡地不多,缺少政府引导和扶持,仅有的受发展空间所限,提升空间和幅度不大。三是文化活动和文化团体作用发挥不好。三年疫情对各种线下文化活动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各地文化活动频繁,借助文化活动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城区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