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docx
《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JljL.刖百氢能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之一,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目前,氢能技术在美国、日本、韩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初步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发展氢能既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
2、干政策措施以及西安市氢能产业链提升方案的要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打造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强化我区在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社会,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特组织编制了本规划。本规划主要说明了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目标、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西咸新区未来一段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的整体宏图和行动大纲。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为20222030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环境1.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氢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全球范围正在兴
3、起“氢能经济氢能社会”的发展热潮,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推进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氢能应用示范和推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从科技创新、财政支持等方面鼓励氢能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大力支持培育了一批从事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制造的企业,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和汽车、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等实践探索,建设示范性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营造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又将引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2 ,陕西
4、省及西安市氢能发展利好政策叠加为抓住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多项政策规划,对接国家氢能规划,统筹陕西氢能产业布局,提出产业发展目标,推动省内氢能产业有序发展。另外,西安市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发布的西安市氢能产业链提升方案中明确要建设西安为中心,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依托的关中氢能消费中心和氢能示范城市群,引领西北地区低碳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绿色低碳的西安
5、名片。3 .西咸新区处于氢能产业发展历史机遇期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定位为省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重要的使命和清晰的发展方向将有力推动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链条较长,需要上下游深度协同,难以自我封闭式发展。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将为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集聚优质的技术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可以有效支撑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从而做大做强。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发展氢能产业与西咸新区整体发展定位也十分契合,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
6、标,创新发展方式,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可以预见氢能产业未来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西咸新区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二)发展基础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属于全省心脏地带,辖区内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第七大枢纽机场,从西咸乘飞机3小时可到达全国,高铁5小时可到达主要城市,交通十分便利。目前,西咸新区形成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为特色的6大产业集群,2021年西咸新区生产总值(GDP)为652.78亿元。西咸新区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城市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
7、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营商环境优越,具备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软硬实力。2 .产业发展导向明确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依托西咸新区打造我省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和西咸新区产业配套、项目招引落地等优势,加快引进燃料电池头部企业,打造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研发和装备制造高地。西安市氢能产业链提升方案中也提出,要围绕西咸新区等重点区域培育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打造氢能制储运装备产业链,加大氢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和成果转换力度,争创以西安为中心,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依托的关中氢能消费中心和氢能示范城市群。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
8、发展规划和西安市氢能产业链提升方案的发布为西咸新区氢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 .氢能资源优势明显陕西省能源化工基地副产氢资源丰富。省内副产氢折合纯氢资源超过20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副产氢约20万吨/年。而且副产氢制氢成本每公斤8元至10元,200公里内终端氢气成本低于每公斤35元,远低于粤、沪等地区,可达到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考核指标。依托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和氢能运力平台优势,西咸新区可就近获得丰富的副产氢资源。4 .氢能应用场景丰富西咸新区将开设氢燃料客运车示范线路,并逐步扩大燃料电池重卡、公交、公务车、物流车、乘用车、环卫车、叉车应用示范。新区还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信息融
9、合应用及智慧建筑零碳能源供需系统示范园区,为氢能在建筑供能、储能、无人机、军民融合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表1不同类型车辆能耗对比车型燃油车柴油车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百公里能耗5升18升汽油1225L柴油835kWh电1IOkg氢气5.技术创新资源聚集依托秦创原总窗口效应,西咸新区可汇集陕西省及西安市丰富的技术创新资源,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在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先进储氢材料、固态储氢领域等具有较强研发实力;中国石油集团管材研究所在气态储氢材料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陕煤集团、隆基氢能等企业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已开始进行业务布局;陕汽集团等整车企业已
10、研发出燃料电池客车、重卡及市政专用车等车型。6 .金融支持力度空前目前,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已经形成由17只基金组成的庞大资本矩阵,将为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近期成立的陕西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也将聚焦于以氢能为主的各类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等“双碳战略”核心产业,为氢能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提供资金扶持。空前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
1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要求,按照国家、陕西省及西安市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紧扣“双碳”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立足构建我省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充分发挥我区在氢能政策环境、产业基础、示范应用等方面的优势,聚焦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探索完善产业科学管理机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重大瓶颈,加快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燃料电池装备制造业,探索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1 .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立足产业基础,增强系统思维,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储运加等氢能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明确以打造陕西省燃料电
12、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聚集度,完善配套体系,构建区域特色明显、上下游协同的氢能产业体系。2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创新融合,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氢能产业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促进氢能安全、高效发展,创新氢能利用的商业模式,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3 .统筹协调,加强合作。加强与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榆林、延安、韩城等地开展区域协同联动,深化合作模式,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突出比较优势,协同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形成优
13、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为西线新区氢能发展夯实基础。4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做好政策与市场的衔接,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运用经济手段和激励引导,让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合作。遵循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调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 .示范引领,扩大应用。统筹氢能供应、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整体布局,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探索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工业等融合发展以及在交通领域的能源替代,扩大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链条向上游制氢、储运、加氢站成套装备,下游氢能应用装备
14、研发制造延伸,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产业服务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优质科技成果批量产业化。形成具有西咸新区特色的“储运综合能源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产业链项目与氢能特色产业园,初步建成陕西省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内循环生态形成,并成为西北区域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地区之一。到2030年,建立起完备的氢能产业链研发、制造和配套服务体系。氢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产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出口海外,氢能装备服务能力外溢,形成以西咸新区为核心的区域氢能产业大循环。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15、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1.产业发展目标聚焦制运储加氢设备、燃料电池及配套、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等环节,打造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形成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的梯度层次分布企业结构。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能力达到5000套/年,建成2个氢能特色产业园,行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企业达到500家,企业结构和层次合理,其中上市企业达到10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35家,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能力达到80000套/年,燃料电池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00oo台/年,
16、形成国内知名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车系统集成、制运储加氢能装备等品牌产品,行业总产值力争突破Iooo亿元。2 .技术创新目标围绕产业链发展,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在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零部件、制储运加氢装备、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在加氢站70MPa技术、燃料电池电源管理技术、热电联供系统能量管理技术、高压储氢材料研发及制造、液态储氢技术等核心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系统集成与控制、整车集成与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到2030年,固
17、体材料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新型储氢技术、新型电解水制氢装备、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制氢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3 .应用推广目标制氢、储氢、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氢能运力平台稳步运营。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6座,2030年累计建成加氢站20座。有序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重型卡车、机场服务、智轨快运等交通场景的推广应用,并逐步开展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应急电源、热电联供、无人机等领域的场景示范。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500辆以上;2030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氢能产品在建筑、工业、电力以
18、及新兴交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三、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一)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西咸新区的区位优势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聚集优势,统筹融合周边副产氢资源、挖掘示范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聚集科技人才等资源,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核心,以推动氢能产业链发展为目的,以核心技术攻克和产业引育为重点,通过资源和市场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补全氢能产业链;建设氢能运力平台,打造氢燃料电池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氢能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在能源供给端,依托周边副产氢资源优势,提高副产氢利用效率,实现车用级氢气纯度。利用交通行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制氢从以“灰氢”为主逐步向“绿氢”过渡,保障西咸新区用
19、氢需求,并以西安市为重点,逐渐辐射至关中城市群等氢能消费聚集区。在储运加注环节,适度超前规划,在发展初期,围绕终端距离运输场景,以高压气态储运为重点,突破45MPa管束运输及70MPa储氢及加注系统;对于远距离及城际物流运输场景,积极探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大力推动相关示范项目落地。远期,开展天然气掺氢与管道输氢示范应用,利用现有基础,建设短距离输氢管道。在用氢较为集中地区,通过经营许可、运营补贴、混合建站等多种途径推动社会资本布局加氢站,实现加氢站有序、合理布局。氢能应用方面,利用氢能促进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势,引进和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打造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
20、造中心。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培育本地关键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检测技术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整车产业;打造氢能运力平台,实现氢能重卡在“短倒”应用场景、城际物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规模示范,加速氢能向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市政作业、建筑分布式热电联供以及新兴交叉等领域的应用渗透。(二)空间布局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方面的功能与优势,聚焦氢燃料电池及关键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氢能应用场景拓展。以西咸新区特色产业园为承载基础,形成“一个核心、两区引领、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一个核心”:以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为中心,招引和培育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核心零部件装备制造
21、优质企业,在泾河新城打造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核心区,落实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定位。“两区引领依托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推动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融合发展,积极引入制储运加氢能装备制造企业及研发机构,合力打造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及核心材料研发示范区;依托泮西西部科技创新港,统筹协同西安市技术创新资源,发挥省内高校人才优势,引进领军科研机构,打造氢能产业创新要素聚集区,引领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多点协同”:是依托长庆石化工业副产氢优势保障氢源供给,在泮西新城、泮东新城、秦汉新城、空港新城、泾河新城新建、扩建、改建加氢站,完善新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市政交通、冷链轻卡、货运物流、机场服务、园区建设、
22、建筑供能等方面,构建多个氢能应用示范场景,形成多个示范场景协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四、重点任务(一)打造氢能全产业链1.建设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资源优势,以泾河两园为核心,充分利用园区产业和场景基础,加大氢燃料电池企业和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鼓励多种落地模式和合作方式,实现燃料电池及关键配套零部件企业在新区集聚,完善燃料电池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支持和培育现有燃料电池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西咸新区已落地氢燃料电池产业项目尽早投产,起势成效。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扩大生产线产能规模,使西咸
23、新区具备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末端应用全产业链能力,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本地量产和配套,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全省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2 .发展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以协同打造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为目标,在秦汉新城自动驾驶产业园布局建设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及核心材料研发示范区,重点打造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利用灵活的招引机制,围绕产业链引进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强制氢、储运、加注及终端应用为一体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构建氢能装备产业链条。鼓励企业深度联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建成龙头引领、布局清晰、配套完善的氢能装备制造体系。支持核心技术企业联合国内外先进纯化装备企业
24、开发大规模车用氢气纯化装置,“十四五”期间掌握十万吨级副产氢制备车用高纯氢成套装备技术。依托隆基氢能做大电解水制氢装备产业。依托航天四院、航天六院开展低温液态储氢、加注装备民用化开发,发展35/70/103MPa储氢、加注装备产业;支持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核心材料及器件制造项目落地。开拓氢能装备应用领域,面向军民融合、应急救援、离网供电、特殊作业等细分市场,积极培育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应急电源、热电联供的等装备制造产业。3 .做大做强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引入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与研发企业,提升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水平和规模。依托陕汽西部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区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