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四、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一狼孩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2、广告诉求的心理根据3、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4、广告媒体接触心理5、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6、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7、消费者的心理差异8、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9、品牌心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1、访谈包含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
2、2、问卷调查包含(1)结构:说明、指导语、问题(2)类别:开放式、封闭式(3)注意事项:为被调查者着想二、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三、作品内容分析法1、确定问题2、选择资料3、培训人员4、评分编码5、统计分析实验法:指在严格操纵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的交谈,熟悉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缺点对比:结构式访谈优点1谈话易操纵2简练,省时3内容可量化。缺点:1受访者处于被动2不易深入非结构式优点:1气氛轻松2受访者易吐
3、出心中真言。缺点:1费时费事2难以量化广告心理学的效应模式AIDA:AIDA理论是广告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观点。既能够认为是广告创作原则,也能够认为是消费者同意广告的心理过程。AIDA就是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为)的头一个字母构成。意思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是:首先引人注意,即从周围对象中指向与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兴趣,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为。&感受现象包含:1、感受习惯一感受器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刺激强度不变,但人的感受却越来越弱的现象。2、感受
4、对比一同一感受器官同意不一致的刺激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联觉一某种感受发生导致另一种感受与其表象出现的现象。消费者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懂得性4)恒常性整体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感受器官,大量离散的感受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大脑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他们构成某个整体或者完形。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之知觉的整体性或者完形。影响消费者注意广告的消费者个体因素:需要与动机、态度、习惯性身心状况广告自身因索:大小与强度、色彩与运动、位置与隔离、对比、新颖性、信息展示方式与信息量如何使广告作品引人注意:1、
5、增大刺激的强度(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2、增强广告的新异性3、增强广告的趣味性4、运用人们感兴趣的材料5、利用刺激的变动性6、增强广告信息的对比度7、选择适当的投放时机与空间8、增加广告的重复率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增强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经历:增强广告经历的方法:1、减少信息的数量2、增加刺激的维度3、利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4、利用懂得5、利用重复如何增强广告的懂得力:(1)广告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具体(2)广告内容要符合消费者的知识、经验、情感、动机3)广告宣传要有连贯性与一致性提高消费者对广告懂得力的方法:“好空调,格力造”改为“精品空调,格力制造,&要紧的学习理论:1.联结理论:经验主义。认
6、为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2.学习的认知理论: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受提供的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与结构进行解释,才有意义。3.人本主义学习观:现象论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经验。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是物质的实在。要点: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与周围世界的方式去行动的。二、三大理论体余的主要学习见会一一 一一. f 一 二二、(匿TI旦修形成S-R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直接重视学 习的,无观念、意建
7、立一定的认知地 图。刺.与反应的联系 是间接的,以观念 意识为中介.学习是情感与认知识的中介。外部条件与过程, 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重视学习的内部过 程与条件,重视人 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整个精神 世界的活动.学习过程是学生的种自我发展、自 我重视,是种生 命的活动,而不是 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 榜样学习的过程:1注意期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与他们之间的关系2保持期象征性演练或者外显的练习活动3动作形成期:再现4动机过程:个人选择的内部动态、意图、自我调控、自我效能与自我评价联想的规律:1、接近律2、对比律3、类似律4、因果律经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经历表
8、象。它是同形象经历有关的回忆结果。经历的表现形式再认回忆&广告说服:广告说服究事实上质,就是通过广告活动,让消费者对广告、品牌与企业产生良好的态度,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与购买行为。广告一认知一态度一购买欲一购买(广告/品牌)(品牌)(品牌)态度的心理成分:1、认知成分对客体的信念、评价2、情感成分与客体有关的情绪感受3、行为倾向行为反应的准备状态行为=态度*情景消费者态度的效果层级:1、理性层级。认知一一情感一一行为2、低涉入层级。认知一一行为一一情感3、经验层级。情感行为认知4、行为层级。行为认知情感消费者卷入:“消费者卷入“指消费者主观上感受到的客观商品、商品消费过程与消费环境等与自我的有关
9、性。纯暴露理论:纯暴露理论-R.B.ZajonC,1968只要广告暴露于消费者,就能够使消费者产生积极态度一偏好。著名心理学家扎乔尼克(ZajOnC)在1968年提出一种经验性的观点。他认为只要广告暴露让消费者接触到,就足以使消费者对新异物体产生积极的态度。扎乔尼克用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实:简单地由于接触,就会导致偏好的产生,甚至在人们还没有对接触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也是如此。在一项研究中,扎乔尼克及其合作者用一系列多边形图形让受试者看一下,然后又成对地呈现给他们,问受试者哪一个他们已看过,哪一个他们比较喜欢。结果发现,即使看过的与没看过的再认成绩没有差别,但受试者还是比较喜欢他们看过的多边形。
10、有趣的是,受试者口头报告的关于他们选择的原因都与是否看过无关,而与诸如形状吸引人有关.1996年吉布森(GibSon)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观点。吉布森对3对广告使用平衡设计在3大网络频道播出。次日随机访问7600家庭以测量品牌态度、突出性、意识与购买、优惠选择。结果指出,电视广告单一暴露能够改变成熟品牌的品牌态度;单一暴露的可能性效果的范围很大,从非常好到非常差。按照扎乔尼克的这一理论观点,广告宣传只要让消费者“见到或者听到产品”就行了,至于广告说什么、怎么说,消费者是否记住广告、记住广告产品,都是次要的。不管如何,扎乔尼克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很难让人同意的,只是它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广告一定要做,
11、至少要让人“见到或者听到你的产品。广告说服机制的综合模式:综合模式一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ELM)Petty&Cacioppo,19831、广告说服(广告信息加工)有两条线路:中枢线路、边缘线路(分别对应于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2、中枢线路的加工需要个体动机与能力的支持,是一种精细加工。这种加工产生的认知评价所造成的态度(改变)具有持久性3、边缘线路的加工可能在中枢加工没有发生或者者不能继续的时候发生,也会产生一定的认知评价,造成暂时的态度改变,或者者维持原有态度。三、综合模式一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心理学家佩蒂与卡西奥波在对广告说服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各类理论模式
12、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性的模式。他们称之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简称ELM)(如图4-2-5)。ELM从宏观上描述了信息加工深度或者认知卷入程度对态度改变的影响。该模式包含下列几个假设:第一,广告的说服存在着两条线路,即中枢线路与边缘线路。在实际传播情境中,广告的说服通过哪一线路根据受众的认知加工深度而定。假如受众进行认知精细加工,即深度加工,那么广告说服就遵循中枢线路。换句话说,加工程度高,中枢线路占主导。反之,当加工的程度低时,边缘线路就成为广告说服的要紧途径。第二,广告实现中枢线路说服作用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受众具备加工信息的动机。消费者是否具备加工信息的动机,一方面取决于消
13、费者本身,即消费者是不是潜在的产品用户,是否正在作购买决策,是否对产品感兴趣,是否想熟悉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取决于广告信息是否与消费者有关系,对他们是否重要,广告信息能否唤起消费者的认知不协调或者认知需求等。假如消费者产生了加工信息的动机,那么就有进行中枢线路加工的可能。其二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消费者是否具备信息加工的能力,要看他们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经验。很显然,一个不懂法语的人要阅读用法语写的广告是不可能的,一个文盲要他去阅读广告文案也是不可能的。广告受众假如不具备信息加工的能力,精细加工就无法进行。第三,假如消费者不具备信息加工的动机与能力,而且广告中存在着边缘线索,那么消费者就会进行边缘线路
14、加To所谓的边缘线路加工,是指消费者拒绝或者同意广告诉求并不是基于他们对广告信息的认真思考,而是要么把广告论点或者品牌直接与积极或者消极的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非理性的);要么根据说服情境的各类线索作一个简单的结论。所谓边缘线索是指广告情境与一些次要的品牌特征。如背景音乐、景物、模特儿与产品外观等。假如边缘线索存在,消费者就会发生暂时的态度改变;假如边缘线索不存在,消费者就保持或者重新获得原先的态度。汤姆与依夫(TOm&Eves)1999年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种观点。该研究发现,那些包含修饰色彩设计的广告比没有这些设计的广告,在回忆与说服测量上都比较好。图4-2-6与图4-2-7是中国电信系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告 心理学 期末 复习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