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
《广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二O二二年十二月一、背景与形势4(一)“十三五”工作成效4(二)形势研判61 .面临的机遇62 .面临的挑战7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工作原则10(三)主要目标11三、主要任务11(一)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111 .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112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123 .稳步推进耕地保护和分类管理144 .逐步完善建设用地准入管理155 .有序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与修复18(二)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201 .持续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202 .建立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203 .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21(三)全
2、面提升监管与支撑能力211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212 .优化环境监测网络223 .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224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235 .强化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236 .规范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良性发展23四、重点工程24(一)环境调查工程24(二)源头预防工程24(三)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24(四)污染防治试点示范工程24五、保障措施25(一)加强组织领导25(二)做好资金保障25(三)严格目标考核26(四)加强宣传引导26附件广州市“十四五”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分工表27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
3、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全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土壤污染状况初步摸清。按时保质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落实国家、省部署农产品
4、产地土壤环境国控、省控例行监测任务。二是污染源头得到基本管控。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推进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2020年全市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20.20%。有力排查整治一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累计公布4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并督促其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全市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三是农用地分类管理成效明显。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完成19.33万亩耕地安全利用和0.40万亩严格管控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省有关考核要求。四是建设用地准入环境管理取得
5、重要突破。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累计开展了344个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积极推动28个重点地块土壤修复工作,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放管服”改革,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指引实现简政放权。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保障+质量管控”的建设用地再开发安全利用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实施建设用地“净土开发”模式,在保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的同时,加快储备用地出让和再开发的进度,助力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初步建立地下水“双源”清单,已完成42家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调查。完成526个加
6、油站(含2107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50口废弃井封井回填工作,地下水污染源风险防控得到加强。地下水环境治理监测网络初步建立。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完成了9个地下水监测国家考核点位的优化调整工作。作为全国地下水“双源”调查试点城市,完成4家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企业16口地下水井的试点监测任务。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达到国家“十三五”水质目标。六是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摸索研究适合广州市的土壤监测技术体系,印发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4401/T103-2020),填补了我国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空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各区监测站基本配
7、备土壤和地下水检测仪器,具备重金属等项目检测能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环境信息公开不断完善,各区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污染防治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治理修复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二)形势研判“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1 .面临的机遇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行动纲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土壤和地
8、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强大动力。二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大环保格局”的加速形成为污染防治工作带来新机遇。为实现“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格局和“大环保格局”加快形成,有助于从更高站位、更大格局上协同推进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三是“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为“十四五”打下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
9、部署安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着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工作的能力和手段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施土壤污染详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基本掌握了土壤、地下水污染状况,为精准治污、对症下药指明了方向。全市经济发展逐步向低碳型、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趋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备良好基础。政府及各部门、企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2 .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待加强。我市重点行业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部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尚不完善。部分土
10、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尚未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还需持续发力。二是农用地安全利用水平有待巩固提升。全市受污染耕地实现长期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还面临着技术模式不成熟、资金投入大、农民种植习惯调整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尚有提升空间。我市需管控与修复的地块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压力大。污染地块调查修复周期长与土地开发利用需求迫切的矛盾突出,违规开发建设的风险依然长期存在。已出台的建设用地环境管理政策有待强化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薄弱。一是亟待摸清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市地下水“双源”刚完成初步调查,大部分污染源未规范建设满足生态环境监管需求的
11、地下水监测井,生态环境部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状况底数不清。二是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工业集聚区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管控水平有待提升,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面源-地下水等协同防治开展不足。三是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薄弱。水文地质等关键地下水信息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机制不完善,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刚刚起步。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全市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体系尚需健全。建设用地修复从业单位信用管理、治理修复二次污染防治、地块风险管控后期监管等地方管理制度体系还需提升;地下水环境管理制度亟待完善,部门间信息共
12、享和联动监管有待优化。二是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监测网络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健全。三是基层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应用有待深化与推广。此外,土壤污染详查数据有待深度挖掘,科技支撑精准度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十四五”期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为实现美丽广州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13、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开创美丽广州建设新局面。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抓手,解决一批突出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广州。(二)工作原则保护优先,源头减量。加强空间布局管控,强化环境准入。开展污染隐患排查整治
14、,削减或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环境的途径。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围绕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聚焦突出环境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类施策、分阶段整治,做到目标科学,指标合理,措施管用,效果可估。系统治理,协同防控。坚持以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改善为核心,打通地上和地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协同推进土壤、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强化监管,社会共治。完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利用污染防治大数据,提升
15、科技支撑能力。推动联动监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推进环境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污染防治工作。(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进一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表1“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主要指标类型指标名称2020年(现状值)2025年土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06%完成省下达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地下水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22.2%完成省下达目标“双源”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注:重点建设用地指用途变更为住宅、
1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指国家级地下水质区域监测点位中,水质为V类的点位所占的比例。“双源”点位水质指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质量状况。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1 .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2022年起,以水稻、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的受污染耕地为重点,配合省开展农产品加密调查。按照省的部署,配合开展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全市林地土壤调查,并配合建立广东省林地土壤信息库。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2022年起,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耕地土壤镉污染成因分析。对已查明污
17、染源的,有关区要制定控源(断源)工作计划并实施。开展镉等重金属污染防治管控成效评估。按照省的部署,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突出和较集中的区域为重点,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输入输出因素开展监测。2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空间布局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硬约束,加强多规融合,强化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引导重点产业向环境容量充足区域布局。推动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涉重金属、涉有机物的行业企业。推动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入园集中管理。严守环境准入底线。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以
18、及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单位周边,避免新建重金属、多环芳煌类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企业。结合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现有企业。落实现状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法依规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布局生产与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使用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监测装置。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以涉重金属无机化合物工业等重点行业为重点,鼓励企业提标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省的统一工作部署,在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域以及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任务较重区域,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执行颗粒物和镉
19、等重点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2022年底前,依据有关规定将符合筛选条件的排放镉、汞、石申、铅、辂等有毒有害大气、水环境污染物的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2023年底前,纳入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对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按排污许可规定实现自动监测,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以监测数据核算颗粒物、重金属等排放量。深化涉镉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督促责任主体制定并落实整治方案。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典型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筛选原则,动态更新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根据国家和省的管理制
20、度,指导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相关污染防治义务。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状况监测。鼓励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废气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按省的部署,探索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分级分类管理。防控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绿色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目标,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生产矿山改造升级,防止因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壤污染。3 .稳步推进耕地保护和分类管理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成果以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21、、农产品质量和利用现状的变化,配合省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进行动态调整。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还田,合理施肥,提升土壤肥力,实施土壤酸化耕地治理,遏制和缓解土壤酸化。把土壤改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积极探索种养循环技术,强化农膜回收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从严查处生产、销售、施用不达标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按照省的统一工作部署,全市及各区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以区为单位全面推进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
22、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筛选适合当地的技术模式和产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生理阻隔、土壤调理等技术措施,巩固提高安全利用成效,降低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风险。在现有农业补贴制度基础上,补贴力度向采取农用地安全利用措施农户倾斜,提升农户积极性。发挥科研院校和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作用,在技术支撑、监测调查、过程监督、效果评价、台账建设等方面实施全流程专业化科学管理。全面落实严格管控措施。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结合地方耕作习惯和农产品特色,因地施策采取种植结构调整、轮作休耕、替代种植非食用农产品与重金属低累积作物等落实严格管控措施。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包严格管控类耕地,推动规模化种植
23、结构调整。做到风险管控措施可落地,农民收入有提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管控措施全面覆盖。各区按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建立严格管控类耕地管控相关工作台账。严禁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强化对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用粮治理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从事粮食收购、储存活动的粮食经营者开展粮食重金属检测,建立粮食质量档案,落实粮食入库、出库质量检验制度。加强粮食加工和经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粮食抽检力度,经监督检查或抽查发现的重金属超标粮食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进行处置,防止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4 .逐步完善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健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逐步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土壤 地下水 污染 防治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