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2022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2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仔细学习、深化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阅历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取得的宏大成就、积累的珍贵阅历,宣示了党继往开来、接着前进的坚决决心,是一篇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心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心声,是时代呼喊、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全国地方志系统当前和今
2、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相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刻领悟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哲学意蕴和逻辑体系,精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开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谈几点看法。一、正确相识党领导下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晰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许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地方志要谋新篇开新局,走好新长征路,就要仔细总结、系统梳理党领导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宏大历程。我们党历来高度注意总结历史阅历,具有编修和利用地方志
3、的光荣传统。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想方设法收集、利用方志了解地方状况,指导革命斗争。1941年,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中共中心关于调查探讨的确定,要求党政军各机关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心领导同志就提倡整理和编修地方志。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把编写新的地方志纳入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随后成立中国地方志小组,负责推动全国修志工作。改革开放后,地方志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1983年,中国地方志小组经中心书记处批准复原活动,并更名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此后,各地普遍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接连启动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党
4、中心、国务院先后印发文件,要求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2006年,国务院颁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更加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方志情怀,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才智告知人们。2015年,总书记在中心政治局其次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发挥地方志在抗战探讨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总书记又对中国扶贫志编纂作出重要批示。中心也接连下发文件,对地方志工作作出详细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
5、,对地方志事业作出全面顶层设计。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2017年,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看法,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激励乡村史志修编。自党诞生之日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的高度重视下,地方志事业康续传承、传承文脉、改革创新、发展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存史镜鉴作用日益彰显。20世纪50年头末60年头初,全国兴起了第一次编修新方志的热潮。至I96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530多个县开展了修志工作,其中250多个县编纂出初稿
6、,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先后完成两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1万余部,地方综合年鉴3万余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乡镇村志3万余部,整理旧志3600余部,编写规模浩大的地情资料书,形成了海量地方志成果群,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全覆盖,开创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盛举。二是资政辅治实力不断提升。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开拓创新,贡献才智。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中国抗日斗争志、中国地方抗日斗争志丛书,启动编纂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等重大专题志。举办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向世界宣示南海主权有志为证。指导
7、编纂香港志?总述大事记香港参加国家改革开放志粤港澳大湾区志。通过撰写要报、开展国情调研、提出资政建议等方式,发挥了地方志鉴古知今、启迪将来的作用。三是教化育人功能逐步增加。深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动方志馆、信息方志建设,打造全方位方志文化教化阵地。建成国家方志馆,推动国家方志馆分馆和各级方志馆建设,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升展览水平,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方志馆体系,成为地情资料保藏爱护中心、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探讨中心、地方文化沟通中心和爱国主义教化基地。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开通中国国情网、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建设国家数字方志馆和各级地情资料数据库,打造方志中国微信矩阵,开
8、展地方志书六进活动,让地方志从书斋走向社会大众,以文化人、以志育人,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爱乡情怀。四是理论探讨成果丰硕。方志学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构建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体系。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方志期刊集群,推动方志理论创新,累计出版各种方志学理论著作IOOO余部,发表论文近10万篇,为指导方志编修实践发挥了主动作用。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促进了学术沟通,活跃了探讨气氛。五是修志队伍不断壮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两轮修志,培育了一大批高素养、专业化的专家学者,熬炼了一支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奉献的地方志专业队伍。目前,全国共有
9、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3000余个,在编人员26万余人,加上社会各界参加修志人员,队伍更为浩大。从2005年起,每五年与人社部联合开展一次全系统表彰先进活动,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26个,先进工作者40名,激发了方志人铁心修志的历史担当。2020年,培树牺牲在扶贫一线的云南省红河州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吴志宏同志为全国典型,呈现了新时代方志人的精神风采。六是方志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坚决方志文化自信,拓展宣扬推介渠道,不断推动方志文化走出去。组织拍摄方志中国中国影像方志中国影像志?名镇名村等文献纪录片,在中心电视台播出,扩大了地方志的知晓度。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与海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术沟通日益
10、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二、科学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阅历地方志事业百年奋斗,见证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地方志鉴古知今的历史意义、资政辅治的现实意义、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积累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阅历。第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地方志事业旺盛发展的根本前提。地方志是官书,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地方志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
11、导,始终与党中心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样,地方志事业发展才能有正确的思想方向、政治引领和坚毅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坚持为人民修志是地方志事业旺盛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建者。地方志记录历史,就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体现。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守为人民修志的理念,把人民创建的宏大历史进程忠实记录下来、呈现出来,以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人民,地方志事业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真正凸显自身的内在属性。第三,理论创新是地方志事业旺盛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同样,地方志事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 省级 地方志 机构 主任 工作会议 讲话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