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docx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物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第一章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世界上自从有了人,教育也随之产生了。人类历史的最初,是漫长的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教育主要是向下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其特点是:K详见教材PloX一是无阶级性。部落里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贯通着一种博爱精神。二是原始性。既没有专门的教育结构,教育也没有分化为专门的活动。教育的手段是口耳相传和实际摹仿。教育的内容是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是名不虚传的生活教育。(如狩猎的技能,宗教崇拜的各种规矩)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由原始人群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原始社会生产能力极端底下,一个部落要在野兽和部落竞争中生存,就必须使
2、每一个成员都有群体生活的技能,这就保持了一种平等性。再加之当时并没有多少剩余产品,不可能专门供养一些人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教育,所以教育也就无法从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以夏朝的建立为开端,直到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之交,才进入封建社会,历经夏、商、周、春秋,长达一千六、七百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生活后,教育便和生产劳动相脱离,逐渐成为专门的活动,也浮现了专门的场所学校。教育开始由统治阶级垄断,再也不是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的权利。在这一千六、七百年中,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建立的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学校鼎盛的时期。春
3、秋则是奴隶社会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时期,也是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奴隶社会教育的第一件大事是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的产生。学校的产生学校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1.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所得仅仅只能维持生存而已,根本不可能专门养一批人从事脑力劳动。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力发展了,劳动产品也有了富余。这样,少数人便可以脱离劳动,依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贵族中的一部份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于是就形成为了体脑分工。
4、K比如教材P13提到的专职神职人员巫就是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最早的文化人力体脑分工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惟独体脑分工,才有可能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而体脑分工又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归根结底,经济的发展是学校产生的重要前提。2. 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有了国家,就有了庞大的国家机器,随之要配备大量的文武官员。奴隶主凭着贵族身份世代为官,为了让自己及其子孙世代为官,管理好国家,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教育培养机构。所以,学校最初都办于皇宫中,学习的内容也是作为一个官吏必备的品德和才干。3.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
5、化的发展,奴隶社会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殊是文字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要。原始社会,人们还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至多只能用一些刻划符号来表达意思。K比如:在距今六七年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划符号(详见教材P8),这些符号与现代汉字的横、斜差不多。到了奴隶社会,已经有比较象样的文字。夏朝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K详见教材P12第一段R出土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有关于学校方面的记载。学校是传授文化的场所,而文字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工具。有了文字,就可以表达抽象的意思,而不用口耳相传,手把手地示范了。还可以积累经验,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知识传给下。因此,文化的发展
6、,特殊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产生创造了条件。上面我们分析了奴隶社会学校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再从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来看看当时办学的实际情况。二. 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据古代文献记载,学校在夏朝已经产生了。K见教材P123但是夏朝出土的文物极少,至今尚未发现充足的证据证明夏朝确实有学校。而商朝有大量的出土文物,特殊是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发现的殷墟中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卜辞,为我们研究商朝的学校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所谓殷墟,是指商代国都的殷的遗址,商代本来国号是商,第二十代商王盘庚把国都迁到殷这个地方,改为殷朝,商朝灭亡之后,国都废弃,成为一堆废墟,所
7、以成为殷墟。所谓甲骨卜辞,甲是乌龟的背壳,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辞是占卜的记录,商朝人天命观念很强,逢事必卜,占卜的东西就是甲骨。甲骨在使用前要经过加工整治锯开,打磨,钻孔。占卜时先用火在背面的钻孔上烧,骨头经火一烧,在正面出现裂纹,这就是卜兆,根据卜兆来判断吉凶,然后把占卜的结果刻在甲骨上,所以甲骨卜辞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凡是完整的卜辞,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格式:某某日卜,某人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通过甲骨卜辞,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的许多情况,包括有关教育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的儿个结论。1. 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校这个名称,直到近代才开始使用,古代的学校通称学。在甲骨卜辞中,
8、有不少种学的写法。K比如:爻表示占卜时蓍草交互的形状,蓍草就是当时占卜用的一种植物,当时学校里传授占卜之术及其它方面的宗教知识时,都要用到蓍草。表示两只手,在爻的两边加之两只手,表示教师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说明当时已经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了。表示房屋,就是学习要有一定的场所,因此最后的是把合并起来,意思是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场所,这就是学校。2.商朝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商朝不仅有学校,而且学校也有了一定的规模。K比如:教材P14有一片甲骨卜辞上记载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
9、: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正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3.商朝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当时,修筑学校以及奴隶主贵族子弟去上学,也被看做是件大事,都要占卜问吉凶如何?K比如:教材P14一片卜辞上写有壬子卜,弗,酒小求学?。意思是壬子这一天举行占卜,弗求问上天,为了王子入学,要设酒祭祖,这样办是否可行?3这表明奴隶主贵族把教育下一代当大事看待,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当时去上学,还要占卜问天气情况。K比如:教材P14有一卜辞上写道:丙子卜,贞,多子其徙学,版不篝大雨?意思是,丙子日举行占卜,贞求问上帝,子弟们去上学,返回时会不会遇上大雨?耽心气候变化,大雨影响子弟们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产生 西周 教育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