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docx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lST临床诊治水平。鉴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一批GIST治疗领域的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经验整理了本版共识,
2、力求能使小GlST的诊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本专家共识的制定,要求每一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根据GRADE法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并根据专家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和无共识3个级别。见表Io01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观点:胃是小Gl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证据级别:Bo推荐意见:强推荐。推荐意见:强推荐。观点2:超声内镜的高风险特征如强回声灶、异质性、边界不规则、囊性变等,有助于预测小GlST恶性潜能。证据级别:Co推荐意见:弱推荐。依据:小GlST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导随访和治疗的关键。目前包括美国NCCN,欧洲E
3、SMO及中国CSeo的最新指南对于直径V2cm的GIST的处理尚无统一意见。过去认为小GlST恶性潜能较低,然而一项来自SEER数据的大样本研究回顾了378例小GlST患者后发现,约11.4%的小GlST在首次被诊断时即伴随着局部进展甚至远处转移。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密切随访观察,但目前观察的指标仅仅只是肿瘤直径是否增大,然后被动地等待肿瘤增大后进行手术切除。如何在小GIST发展早期评估其是否具备恶性潜能是研究重点。首先,对于不同部位的小GIST应当区别对待,位于胃的小GIST生物学行为多呈惰性,但位于胃体的病灶更易呈现侵袭性;位于其他部位的病灶特别是十二指肠、小肠的病灶常表现侵袭性,其病灶出血的
4、风险也更大。因此,对于上述部位的小GlST应持积极态度,考虑早期完整切除。其次,尽管病理活组织检查对于评价GIST恶性潜能至关重要,甚至有学者认为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具有恶性潜能的GISTo然而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小GIST直径较小,穿刺难度大,且通过穿刺常无法获得足够的肿瘤组织,其标本量不足,难以通过病理检查评估肿瘤组织核分裂象或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由于通过活组织检查评估小GIST的恶性潜能受到限制,目前多通过EUS来评估GIST的恶性潜能。目前有限的临床证据显示,对于EUS检查,超声回声提示边界不规则,囊性变或存在强回声灶,以及具有回声不均匀等表现的病灶应
5、高度怀疑其有较大的恶性潜能,建议积极外科干预。03小GlST的辅助检查观点1:超声内镜是小GlST的首选检查。证据级别:Bo推荐意见:强推荐。观点2:增强CT对于小GIST的定位及随访检查有一定意义。证据级别:Bo推荐意见:强推荐。04小GIST的鉴别诊断观点:小GlST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术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及施万细胞瘤等混淆。证据级别:Bo推荐意见:强推荐。依据:虽然EUS、CT及MRl等检查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小GlST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对于不同部位的小GIST,仍需与一些粘膜下肿物进行鉴别:(1)平滑肌瘤:起源于消化道粘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多见于食管。内
6、镜下可表现为长梭形或半球形隆起,EUS表现为均匀、与周围固有肌层回声相等的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胃平滑肌瘤内镜下表现与小GlST类似,鉴别较为困难。(2)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嗜格细胞,常在直肠、胃或十二指肠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内镜下常表现为半球状或丘状广基隆起,呈淡黄色或灰白色,界限清楚,活检钳触之质地偏硬,表面粘膜光滑并可见毛细血管。EUS多表现为深及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呈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3)脂肪瘤:多见于胃窦部及结肠,大多数位于粘膜下层,典型的内镜表现为丘状隆起,边界清晰、光滑,通常有微黄色外观,活检钳触之质软、有压痕。EUS表现为起源于粘膜下
7、的均匀、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病灶,多数情况可见病灶后方声影衰减。(4)异位胰腺:异位胰腺常见于胃窦大弯侧间。内镜下典型表现为表面光滑的粘膜下隆起,中央可有脐样凹陷。EUS下表现多样,但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偏低回声团块,大多位于粘膜下层,部分位于固有肌层或粘膜肌层。与胃小GlST鉴别较为困难。(5)施万细胞瘤:起源于施万细胞,既往也称神经鞘瘤,胃多见,结直肠次之。内镜下表现与GlST或平滑肌瘤相似。EUS下可表现为低回声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或固有肌层。(6)其他:早期或表现不典型的消化道淋巴瘤需与小GIST进行鉴别;一些罕见粘膜下肿瘤,包括重复囊肿、血管球瘤、转移癌等也需鉴别诊断。05小GlST的外科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胃肠 间质 诊疗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0 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