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在临港新城召开新闻发布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在临港新城召开新闻发布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在临港新城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城产业区、主城区开发建设情况2008年11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公布会在上海临港新城申港大道200号南汇区行政中心举行。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了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五年来的情况。开发建设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着眼可持续进展,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的重大决策。2003年11月30日,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临港新城规划面积311.6平方公里,人口80万,由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个功能区域构成,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功能区,
2、在上海新一轮进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临港新城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航空港,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洋山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闵行国家级开发区扩区临港,政策优势日益显现。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五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建设,产业集群建设,与谐临港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前期开发建设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五年来,临港新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引进外资总额1
3、2亿美元,合同外资4.8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长60.4%,工业总产值年增长48.1%,税收收入年增长34.9%o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大势下,临港新城的建设进展依然保持了较好较快的势头,估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工业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税收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4.4%;引进合同外资L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坚持规划先行,筑牢基础设施临港新城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与杭州湾出海口南汇嘴冲积滩涂,辖南汇区的芦潮港、泥城、书院、万祥四镇及奉贤区四团镇的一部分,过去,这里远离市区,交
4、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发建设新城,首先要做好规划,按照规划先进、整体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期市政主次干道、河网水系、桥梁与绿化配套等工程,成功开挖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一一滴水湖;已经建成防汛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与12级以上大风的防汛大堤工程;已经建成供水、污水系统一期工程、电信工程与天然气中压管线工程;完成深水港配套工程、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铁路中心站配套等工程;两港大道西延伸段、大芦线、轴线大道、连接市区的轨道交通线、城区公共交通等正在建设或者马上开工。到2008年底,临港新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225亿元。
5、加快城市功能塑造,营造配套服务环境作为以港口经济为核心的临港新城,服务是其最大的功能。临港新城城市功能建设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与港区运作、产业进展相衔接,积极利用深水港对资本、技术、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优势,对接港口经济的进展,逐步形成港口、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服务。从规划设计之初就形成以中心区(主城区)为核心,四个分城区与部分综合区区域为支撑的“一主四分”的城市格局。主城区是临港新城的一张名片,城市依滴水湖逐波环状散发,呈一湖三环格局。五年来,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生活居住、社会事业”五大城市功能,建筑总量累计达到320
6、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总投资达136亿元,建成了10个要紧城市功能项目。目前,南汇区机关办公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已入驻主城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马上建成开馆;学校、医院、商务办公楼、中高档商品房、酒店、休闲娱乐等项目已建成或者正在建设中;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管理、电力、燃气、水务等服务功能项目正在筹建中。四个分城区也在加快建设以商业服务、职工公寓、文化中心、培训中心、娱乐休闲等服务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总量达350万平方米的芦潮港、泥城、书院、万祥四个城市新社区框架基本形成。培养进展产业集群,打造国产的世界一流临港新城的产业进展以打造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构筑世界一流的国际物流服务基地
7、为要紧目标,表达国家战略,上海优势,世界水平。一方面,装备制造业不断集聚。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进展趋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国家战略,积极依托上海在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的产业优势与进展潜力,充分发挥临港新城综合交通汇聚的区位优势、物流服务齐全的功能优势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国家级船舶工业配套基地落地的政策优势,选择具有进展基础、技术优势、市场前景、事关国家战略与经济进展的关键性产业,按照联合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的思路,大力进展龙头性、总成式、整机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通过实施产业规划、优惠政策、产业配套等措施来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与延长产业链,培养并形成创新能力
8、强的现代产业集群。目前,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用设备、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配套产业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的进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实现了上海在若干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物流产业不断进展壮大。依托临港物流园区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工码头岸线、专用铁路等设施功能,加快建设保税与非保税物流仓库。同时,以港口航运、第三方物流、国际采购、保税加工为特征的国际航运物流业也在快速进展。此外,还启动了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建设,将进一步把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此外,航空产业园落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坚持科学进展,构建与谐临港临港新城的建
9、设是一个加速城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临港四镇将有十几万农民要转变为城市居民,大量的动迁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摆在面前。民生为本,只有切实有效地做好工作,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临港新城开发建设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因此,管委会始终坚持科学进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人为本搞建设,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进展中的突出矛盾与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把群众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保护好。五年来,根据国家与上海市关于征地动拆迁的法规政策,结合临
10、港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了农民征地安置、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所有动迁农民都解决了镇保,芦潮港镇已实现全员镇保。到今年底,将有350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配套房建成分配,70%以上的动迁农民住上新居。在农民就业方面,推行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通过汇编临港新城企业用工使用指南、成立临港新城地区劳动力就业培训推荐上岗联席会议、组织离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完善用工就业信息网络与开展用工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与发挥各方面资源与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就业渠道,把农村离地劳动力培训、推荐就业上岗等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五年来共计新增就业岗位35873个,培训11267人次,使离
11、地农民基本实现完全就业,也帮助企业解决了劳动用工问题。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临港地区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进展为了人民、进展依靠人民、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建设与谐临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临港新城开发建设这五年,是探索科学进展道路上不断进取的五年,是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在又好又快中不断取得建设成果的五年。坚持科学进展观统领开发建设大局,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是确保临港新城又好又快进展的根本前提;坚持规划先行,着眼未来瞄准前沿搞建设,是确保临港新城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的关键;坚持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推动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
12、;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与谐临港,是确保临港新城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的重要保障。戴海波说,五年建设需要总结,临港的未来任重道远。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经济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我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临港新城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构成部分,务必在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中,进一步坚定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与挑战,毫不动摇地推进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我们将牢牢抓住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依托两港,抢抓先机,不断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13、核心功能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现代化滨海新城”的目标,遵循“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城市进展理念,精心打造表达“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的魅力新城。到2010年,临港新城将实现地区增加值235亿元,工业产值50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元;人口规模40万。将建成一座初具金融、商贸、科教、旅游、休闲、居住功能的新型海滨城市。重装备产业区、保税港区与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形成现代化、高能级、世界性产业集群。2020年的临港新城,将成为一座拥有80万人口,各项城市功能完善,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习惯并为之配套与服务的海滨新城。(一)在今天(1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公布会
14、上,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上海临港经济进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平介绍了临港产业区致力于建设成为表达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工业新高地的有关情况。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已把临港产业区确定为重点建设的装备产业基地。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约218平方公里,具有空港、海港、铁路、公路、内河航运“五龙汇聚”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临港产业区于2003年筹建,2004年启动,2005年第一个项目开工,首期开发57平方公里,其中装备产业区36平方公里,物流园区21平方公里(含洋山保税港区陆域6平方公里)
15、。这几年,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与谐进展”的良好势头。截至去年末,各类产业项目总投资累计已经超过300亿元,装备产业与物流产业进展的结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今年临港产业区项目妈商与建设依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势头,新增产业项目总投资仍将达到100亿兀O临港集团作为产业进展的推动者与建设者,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国家战略,充分依托上海在装备制造业已具备的产业优势与进展潜力,选择具有进展基础、技术优势、市场前景、事关国家战略与经济进展的关键性产业,大力加以推进与支持,实现上海在若干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力求打破发达
16、国家在事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进展重要领域的技术垄断与设备垄断。根据中央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临港产业区进展的基本方针是“三表达、三为主、两积极、一致力”,即:表达国家战略、表达上海优势、表达国际竞争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以自主创新为主、以产业集聚为主,积极引进符合临港产业区进展导向的外资项目,积极推进支撑临港装备制造业进展的服务业项目,致力于把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国家级自主创新型装备工业园区。在落实上述目标的过程中,临港集团通过联合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的方式,同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集集团、三一重工、华仪电气、开
17、山集团、卡特彼勒、沃尔沃、三井造船、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科尼、卡尔玛、瓦锡兰、韩国东与恩泰等国内国际著名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积极引进一大批龙头性、总成式、整机型的先进装备制造项目。这些项目技术装备新、附加值高、带动力强,能够形成产业链与专业配套体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空间集聚与集中开发。目前,临港产业区致力于建设支撑我国能源、交通行业可持续进展的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民用航空产业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与支撑装备制造业进展的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精密机床等制造基地。临港产业区重点进展的产业完全符合国发20068号文的要求,8号文要求我国重点
18、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进展领域,临港产业区的项目已涉及到8个。特别是乘用车整车、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配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自主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进展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在乘用车整车制造基地方面,上汽集团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整车及发动机基地已经建成投产,要紧生产自主知识产权KV4、KV6系列发动机、自主品牌“荣威550”整车,形成年产30万台各型发动机与22.5万辆整车的能力;到2010年形成五个生产平台、30款车型的规模。在船舶关键件制造基地方面,中船三井项目、中船重工瓦锡兰项目、沃尔沃遍达项目覆盖了低、中、高速全系列船用发动机,各类船用设备配套企业开始集聚。特别是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机项目一期
19、已达产,具备年产柴油机170万马力的能力,二期已开工,达产后最终形成年产400万马力的能力;该基地要紧制造汽缸直径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发动机,同时可制造理论上最大的汽缸直径1080毫米的柴油机,现已批量制造世界最大的缸径900亳米的柴油机。该基地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电气船用曲轴项目年产160根曲轴,已可生产为缸径900亳米柴油机配套的曲轴,使我国成为日韩等国之后掌握该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些项目都有力地改变了我国船舶制造“中国壳、外国心”、“船等机、机等轴”的旧局面。在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方面,生产百万千瓦等级核电主设备、生产百万千瓦等级核电主设备、重型燃气轮机
20、、具有极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装备制造能力的电气重装联合厂房,与具有1400吨吊装能力、5000吨泊位条件的电气重件码头已建成投产,年产核岛常规岛主设备2.5套。一机床公司核电内堆件项目马上建成,年产核电堆内构件与操纵棒驱动机构4.5套,是全国唯一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核电起重运输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年产核电成套起重运输、重型起重运输等设备4.9万吨。今年7月,长21米、最大直径4.4米、重3350吨的60万千瓦核电机组蒸发器已下线并运往秦山核电站,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之后能制造该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些装备项目将为我国实现核电设备的基本国产化奠定基础。另外,特高压交流重型输变
21、电设备与直流输电设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上海电气、华仪电气两大兆瓦级风电设备项目都马上开工,产业区还将引进机电自控仪表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外其他领先风电制造项目。未来临港产业区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发电及有关设备制造基地。在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基地方面,中船集团已开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与船舶制造专业配套基地,其中专用产业码头两座,年产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块或者船用生活模块30个(最多可建造50个)。其中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属国际第六代海上深水钻井平台,配有双井架,属完全智能化钻井,最大作业水深为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是我国首座深水特大型装备,代表着钻井平台的世界先
22、进水平。在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方面,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集团已与市政府签署协议,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吸引国家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进展发动机、航电、机电、环控、新材料与航空物流产业。首批启动项目为航空发动机项目,由中航工业集团与上海市为主出资组建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在工程机械等其他制造基地方面,港口与物流机械为主,中集集装箱制造及维修、卡尔玛港口机械、科尼(KONE)港口机械、振中桩机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将扩建。随着田中激光机械、阿特拉斯空压机、开山空压机、蒂森克虏伯工程机械、希尔博装卸机械、希斯庄明机床、大型煤矿液压支架、履带挖掘机等项目的建成
23、与落地,该基地涵盖的领域将更加丰富。为了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业项目整合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能力,优化进展装备制造业所需的配套资源,始终高度重视进展各类功能性配套设施与服务,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厂、路网、电力、上水、雨污水、燃气、电信等各类设施非常齐全,今年将开工建设160万千瓦的燃机电厂。在物流配套方面,以实现“增强综合增值物流功能、对接洋山港与装备产业基地、实现保税物流基地、非保税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企业自营枢纽物流基地联动进展”为目标,加快建设保税与非保税物流仓库,已经引进马士基、中远、中海、中储、中特物流、上海交运、DHL德国全球货运、川崎汽船、卡特彼勒物流、普洛斯、嘉里-
24、塔克、世天威、叶水福、迅通(CWT)、怡亚通、马来西亚综合物流、飞利浦物流等国内外领先的物流运营商与配套供应商,切实增强了装备制造业基地整合国际国内供应链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运输与采购成本。下一阶段,还将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奉贤分区,为进展港口物流、产业物流、区域物流与需要岸线的装备制造业项目提供更广阔的进展空间。在产业服务配套方面,依托临港物流服务中心、保税港管理服务中心等功能性设施,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服务商入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的集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各类生产性服务与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生活服务配套方面,统筹产业区所在的四个镇的进展,联合组建开发主体,加快建设大型邻里中心,
25、实施以公交线路、加油站、住宅、商业、餐饮、医疗、教育等多种功能设施为要紧内容的商贸开发方案,建筑面积总量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泥城、芦潮港、书院等分城区的新镇框架基本形成。当前,国内经济建设的巨大市场需求为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服务服从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的自主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始终是临港产业区的奋斗目标。临港产业区将按照“为产业制造价值”的理念,切实通过建设好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这个平台,逐步树立“临港制造,树中国装备业品牌”的工业园区品牌,积极引进表达国家工业水平与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产业、大项目,推动企业增强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配套能力,为把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表达我
26、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新高地、世界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而不懈努力。(三)在今天(1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公布会上,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铁鸣介绍了临港新城城区开发建设情况。鲍铁鸣说,自二OO二年六月开始,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一洋山深水港工程开工建设,一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现代化海港新城,在一片茫茫海滩上拔地而起。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是短短七载光阴。我们能够自豪地告诉世人:设计师把规划理念画在图纸上,港城人把它建在了地球上。上海又长出了一块亮丽的新地标。一、高起点规划一座新城的开发建设关键是规划。作为上海一座创建于新世纪的新城,既要展
27、现出21世纪的港口园林城市特征,又要确保基础工程与经济的可持续进展。规划的好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命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对新城规划组织国际方案征集并提出明确要求,对新城的性质、规模与功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化论证,对征集方式、技术文件与基础资料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国际方案征集文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要求。对国际上富有港口城市规划经验的公司提交的概念性方案组织专家评议。市领导专门听取了中间成果汇报,对规划征集、专家评议工作给予了确信。通过国际招标,遴选最佳的方案。最终选取的规划是建立在理念特殊、构思新颖、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方案。临港新城的规划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专家
28、们的精心研讨,规划师的新颖设计上产生的。一个好的规划为这座新城的建设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为新城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高标准设计把规划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中是建设新城中始终如一的做法。不管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是公共建筑上都认真追求现代风貌风格与海洋文化的原素。从城市设计这个环节入手,精心打造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新城。临港新城的建设,不但是一个城市的形态,也要表达一个城市的功能。要把区域的、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城市的进展中,从一开始就注重城市的内涵。特别是它的文化内涵一一海洋文化。在新城总体的设计中,就十分注意把城市文化的要素注入到这个城市开发建设中。如按照上海市高校教育布局的调正
29、方案,将上海与海洋有密切关系的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放到临港新城;建起海洋气象台,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制造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与与海事有关的管理机构落户临港新城;在临港新城主城区,建起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在新城的“天涯海角”之处,建起了观海公园。“司南鱼”雕塑会告诉大家一个美丽的海洋传说。建设一座新城,而且是一座充满文化的新城,是一项制造性的工作。假如只注重城市的环境,缺失城市的产业功能,新城很有可能成为一座空城。假如只注重城市的产业体系,缺失城市的配套,新城很有可能成为一座乏味的城市。假如只注重城市的环境与产业,缺失城市的文化,新城很有可能成为一座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能够说,建设一座新城
30、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产业、形态、功能、文化等一起与谐的、同步的、协调的科学进展!而为临港新城注入海洋文化,新城就如同有了助推器,进展的前景一片光明!三、高水平建设当东海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这一片滩涂时,2002年6月26日,拉开了港城建设的序幕。通过无数次的专家论证、无数次的项目研究,依靠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顽强的拼搏与群策群力的智慧,临港新城建设以周全的计划、精心的安排、正确的策略、共同的努力,实现了挖湖、筑堤、吹填三大工程齐头并进。当2003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实现了大堤七个龙口一次合拢,制造了上海围垦史上的奇迹。一座抵御200年一遇风、浪、潮的港城大堤屹立在东海。2003年10月1
31、8日,当闸门开启,一股激流涌向滴水湖时,这个世界上用于城市景观人工开挖的最大湖泊诞生了。临港新城一手抓在建工程,一手抓项目开工,基础设施全线开工,功能项目全面启动,2005年实现“城用”,展现形象、表达功能。加快新城的功能开发建设速度,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飞跃,沧海桑田巨变。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环境建设、在城市的功能项目上,本着从长计议,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高水平地开发建设,才能营造一座高水平的新城,从而实现临港新城又好又快地持续进展。四、高速度的进展今天,临港新城是在无数人的期盼中诞生、进展。宽阔整齐的道路四通八达,郁郁葱葱的绿化环境千姿百态,湖泊河道桥梁纵横阡陌,城市管线管道暗卧地下,海事海洋两所大学各显神韵,中国航海博物馆大气的造型犹如远航的风帆,办公楼、商店、酒店、住宅、医院、学校栉次鳞比耸立起来。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是积存阶段,到了一定的时期,将出现总的爆发,这就是厚积薄发。相信再有个五年、八年,一座形态亮丽、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新城将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