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194种创意线索.docx
《广告设计194种创意线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设计194种创意线索.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告设计194种创意线索1、把它颠倒过来2、把它摆平3、把缩小4、把颜色变换一下5、把它变为圆形6、使它更大7、把它变为正方形8、使它更小9、使它更长10、使它闪动11、使它更短12、使它发出火花13、使它能够看到14、点燃它15、使它逾起通常情况16、使它发萤光17、把它放进文字里18、使它繁重19、把它插进音乐里20、使它成为引火物21、结合文字与音乐22、使它成为引火物23、结合文字、音乐与图画24、参加竞赛25、结合音乐与图画删除文字26、参加打赌27、不要图画28、使它成为年轻型的29、不要文字30、使它成为壮年型的31、沉默无声32、把它分割开33、使它重复34、保守地说35、使它
2、变成立体36、夸张地说37、使它变成平面38、当替代品卖39、变换它的形态40、发现新用途41、只变更一部分42、减掉它43、使它成为一组44、撕开它45、为捐献或者义卖而销售46、使它化合47、鼓励它48、用显而易见的49、机动化50、把要素重新配置51、电气代52、降低调子53、使它活动54、提高调子55、使它相反56、割开它57、它像是某种东西的代替品58、混合在一起59、使它罗曼蒂克60、改用另一种形式表现61、增添怀旧的诉求62、使它的速度加快63、使它看起来流行64、使它缓慢下来65、使它看起来像未来派66、使它飞行67、使它成为某种物品的部分代替68、使它浮起69、使它更强壮70
3、、使它滚转71、使它更耐久72、把它切成片状73、运用象征74、使它成为粉状75、它是写实派76、以性欲作诉求77、运用新艺术形式78、使它凝缩79、变为摄影技巧80、使它弯曲81、变换为图解方式82、使它成对83、使它变更形式84、使它倾斜85、用图画说明你的故事86、使它悬浮半空中87、使用新广告媒体88、使它垂直站立89、制造新广告媒体90、把它由里向外翻转91、使它更强烈92、把它向旁边转93、使它更冷94、摇动它95、增加香味96、把它遮蔽起来97、变换气味98、使它不对称99、把它除臭100、使它不对称61、增添怀旧的诉求62、使它的速度加快63、使它看起来流行64、使它缓慢下来6
4、5、使它看起来像未来派66、使它飞行67、使它成为某种物品的部分代替68、使它浮起69、使它更强壮71、使它更强壮72、把它切成片状73、运用象征74、使它成为粉状75、它是写实派76、以性欲作诉求77、运用新艺术形式78、使它凝缩79、变为摄影技巧80、使它弯曲81、变换为图解方式82、使它成对83、使它变更形式84、使它倾斜85、用图画说明你的故事86、使它悬浮半空中87、使用新广告媒体90、把它由里外翻转91、使它更强烈92、把它向旁边转93、使它更冷94、摇动它96、把它遮蔽起来97、变换气味98、使它对称99、把它除臭100、使它不对称101、将它向儿童诉求102、反它隔开103、将
5、它向男士诉求104、使它与其他相敌对105、将它向妇女诉求106、使它锐利107、价钱更低108、变更它的外形109、抬高价格110、要它绕一周111、变更成份112、把它框起来113、增加新成份114、把它卷成一圈115、拧搓它116、把它填满117、使它透明118、把它弄成空的119、使它不透明120、把它打开121、用不一致背景122、把拼错123、用不一致环境124、给它起我上绰号125、使它富有魅力126、把它封印起来127、使用视觉效果128、把它移转过来129、使用另外的物料130、把它捆包起来131、增加人的趣味132、把它集中起来133、变更密度134、把它推开135、置于不
6、一致的货柜136、使它成为交替的137、变换包装138、使它凝固起来139、使密度增加140、使它溶化141、小型化142、使成凝胶状143、增加至最大限144、使它软化145、把它除掉146、使它硬化147、使它轻便148、使蒸发变为汽化149、使它能够折叠150、加上抑扬顿挫151、趋向偏激152、使它更狭窄153、如夏天炎热154、使它更宽广155、如冬天严寒156、使它更滑稽157、使拟人化158、使它成为被讽刺的159、使它更暗160、用简短的文案161、使它发光162、用冗长的文案163、使它灼164、发现第二种用途165、使它更有营养166、使它合成在一起167、把它倒进瓶中16
7、8、把它当作用具来卖169、把它倒进罐中170、使它清净171、把它放进盒中172、把它倒进壶中173、把它倒进缸中174、把它弄直175、把它褶曲176、把它缠起来177、提升声誉178、免费提供179、以成本价出售180、提供特价181、增加慰藉的诉求182、提供保护服务183、运用不一致的织法184、使它变成香郁宜人185、使它变成酸的186、使它濡湿187、使它脱水188、使它干燥189、把它冻起来190、把它抛出去191、使它无刺激性的192、使它单纯化193、使它具有刺激性的194、把以上各项任意组合2A俊一之面对20世纪80-90年代设计人性化的热闹与喧嚣,过分地陶醉与鼓噪只会让
8、设计界浮于表面、作茧自缚而迷失方向。相反,沉下心来,作一些系统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梳理倒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理清思路,看清本质,避免盲目,使新世纪的设计朝着健康的方向进展。1 .设计人性化是以设计的理性化与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科学结构的理性化与合理的功能性,人性化将走向极端,最终将违背人性。现代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与良好的功能,而艺术与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与活力,成为人与设计与谐亲近的纽带。片面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将使设计走向极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现代主义设计之因此受到人们的批判与责难,就在于它在强调理性主义与功能性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性化、
9、多样化的关注,而走入了高度理性化、冷漠化、单一化与功能化的歧路;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之因此并未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并在90年代以后逐步式微,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多样性与装饰性的同时,又走入了忽略、无视功能与结构的死胡同一一很多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压根就无法使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于80年代设计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材料,颜色鲜艳跳跃,而造型夸张奇特,几乎不具备书架的使用功能,却更像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这样的设计虽也有着多样而生动的特点,甚至包含很深的文化隐喻色彩,对消费者而言,却形同虚设,又何来人性化可言?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
10、李政道先生曾把科学与艺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形象地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不可分割关系。作为科学与艺术之“产儿”的现代设计,其理性化与人性化不正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吗?2 .设计人性化是设计中“人性”与“物化”的统一。人类的设计与设计物总是表达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与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定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与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人化”与“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便是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的统一
11、,两者相辅相成。完全脱离了人的设计与完全脱离设计的人是同样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人性化绝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类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使这种“人化”与“物化”过程更通畅,更与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设计与人的融合状态。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便反映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3 .设计人性化是人类社会高科技进展的平衡剂。高科技的迅猛进展,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展示人类伟大的征服力量与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给人新的苦恼与担忧,那便是人情的孤独、疏远与感情的失衡。许多未来学家隐隐道出了这种担忧。约翰奈斯比特认为:“自从20世纪
12、70年代以来,工业化及技术逐步从工作场所转移到家庭。高技术的家具反映出过去的辉煌的工业时代。厨房里的高技术,它的高峰是食物处理机的出现,使我们的厨房也工业化了。最低限度主义使我们的起居室变得毫无人性J而亚历山大金在一次新的工业革命还只是另一项技术一文中写道:“在一个房间里,信息输入的集中,非个人的与远距离通信可能性的集中,教育与文娱频道的密度,这些因素加上许多其他因素,可能使家庭失去机动性,并使家庭脱离人们的外部接触。这可能很容易导致个人的日益疏远,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主动的反主流文化的隐退,而是被动的与不知不觉之间加剧的疏远,同时失去人的尊严与自觉。用更严格的话来说,大部分人活动的自动化,最
13、终会导致人类的自动化吗?回答是:很有可能。”人类行为的自动化这种现实是人类所不愿看到也是违背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与人类高科技进展的最终目标的。因此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定去追求一种平衡一一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与高人性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因此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不管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制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我们务必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与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实现“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而这种情感与人性平衡的实现,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有关的设计是责无旁贷的。许
14、多有远见的设计家已意识到了设计的这一重任,1995年斯图加特市举行的“首届世界仿生设计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设计师、科学家与艺术家就呼吁重视设计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力,为解决人性与技术之间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发挥作用,人造物“自然化”、“人性化”。因此设计的人性化是高科技进展的必定要求,作为高科技结构张力的互补机制,人性化设计将永远充当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剂,与高科技进展形影相随。4 .设计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与心理的需要、物质与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与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含心理尺度,而心理
15、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人性化与人性化设计的出现,完全是设计本质要求使然,决非完全是设计师追逐风格的结果。由于离开了对人心理要求的反映与满足,设计便偏离了正轨。因此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不变准则。李砚祖先生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李先生的观点正反映在了设计界对人性化的关注与重视。1988年日本索尼公司举办的“SONY-DESIGNVISION”设计大赛中,一位名叫BrainElliot的青年设计师设计的
16、作品Anlmon电视机”获得了大奖。在这个作品中,设计师完全改变了传统电视机的功能、造型原则与使用方法,把uAnimon设计成为一个可行走的听话的“电视机器人”,使用者的遥控使它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并能按人的意图调节屏幕角度,变换图像,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了“使用趣味”与“使用快感”。人们在这样的设计面前,真要感叹自身的伟大了。由于在这种对设计物的使用过程中,人性得到了随心所欲的释放与满足。BrainElliot的获奖得益于他对人性的深层次的关注与探究,得益于他对“为人而设计”思想的深刻理会。人类设计只有以人为中心,为了人身心获得健康的进展、为了健全与造就高洁完美人格精神而倾心服务,设计才会永远
17、具有人类生命的活力,“离开了热爱人,尊重人的目标,设计便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正如美国当代设计家德累福斯所说的:“要是产品阻滞了人的活动,设计便告失败;要是产品使人感到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更快乐,设计便成功了。”德公之言很值得现代设计师铭记并深思。5 .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生活方式的永不言止的设计境地。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深化与上升,人类认识将由“必定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认识进展的必定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的境地,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
18、主。由设计的“必定王国”通向设计的“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设计师及消费者的共同梦想。日本设计师在90年代提出了一项称之“人的感受的计划”,其目的是“要拢出如何才能使日常使用的产品让人用起来感到更舒适、更惬意的办法”,设计制造出消除压力与疲劳、有助于制造“一个更人情化的环境”的汽车、空调器与衣服,设计出“有人的感受的电器”。已将设计的精神因素提高到很高的层面。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与精神性、理性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进展与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与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
19、观照。设计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类普普通通的设计中;设计是无生命的。又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蕴含于人类对物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已打上了人类精神意识的烙印,设计也不例外。能够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定趋势与最终归宿,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与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与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进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与谐,“物我相忘”的境地。陈绶祥先生曾出书名日:“人诗意地安居”,关于设计界来说,何时才会出现“诗意”的设计与设计的“诗意”呢?关于今天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人性化永远是常念常新的课题,也
20、是设计师永恒追求的目标。3 .包装设计的构恿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在设计创作中很难制定固定的构思方法与构思程序之类的公式。创作多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在这一过程中确信一些或者否定一些,修改一些或者补充一些,是正常的现象。构思的核心在于考虑表现什么与如何表现两个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即要解决下列四点:表现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与表现形式。如同作战一样,重点是攻击目标,角度是突破口,手法是战术,形式则是武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全功尽弃。一、表现重点重点是指表现内容的集中点。包装设计有限画面内进行,这是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包装在销售中又是在短蛰的时间内为购买者认识,这是时间上的局限性。这种时空
21、限制要求包装设计不能盲目求全,面面俱到,什么都放上去等于什么都没有。重点的确定要对商品、消费、销售三方面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与选择,选择的基本点是有利于提高销售。下面将确定重点的有关项目列出,以供参考。该商品的商标形象,牌号含义;该商品的功能效用,质地属性;该商品的产地背景,地方因素;该商品的集卖地背景,消费对象;该商品与现类产品的区别;该商品同类包装设计的状况;该商品的共它有关特征等等。这些都是设计构思的媒介性资料。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熟悉有关的资料,加以比较与选择,继而确定表现重点。因此要求设计者要有丰富的有关商品、市场的住处及生活的知识、文化知识的积存。积存越多,构思的天地越广,路子也越多,
22、重点的选择亦越有基础。重点的选择要紧包含商标牌号、商品本身与消费对象三个方面。一些具有著名商标或者牌号的产品保能够用商标牌号为表现重点:一些具有较突出的某种特色的产品或者新产品的包装则能够用产品本身作为重点;一些对使用者我针对性强的商品包装能够以消费者为表现重点。其中以商品为重点的表现具有最大的表现一地,这一点后面另作探讨。总之不论如何表现,都要以传达明确的内容与信息为重点。二、表现角度这是确定表现形式后的深化,即找到主攻目标后还要有具体确定的突破口。如以商标、牌号为表现重点,是表现形象,或者是表现牌号所具有的某种含义?假如以商品本身为表现重点,是表现商品外在形象,还是表现商品的某种内在属性?
23、是表现共构成成分还是表现其功能效用?事物都有不一致的认识角度,在表现上比较集中于一个角度,这将有益于表现的鲜明性。三、表现手法就像表现重点与表现角度好比目标与突破口一样,表现手法能够讲是一个战术问题。表现的重点与角度要紧是解决表现什么。这只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好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形式是设计的生机所在。不论如何表现,都是要表现内容、表现内容的某种特点。从广义看:任何事物都务必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务必与其它某些事物有一定的关联。这样,要表现一种事物,表现一个对象,就有两种基本手法:一是直接表现该对象的一定特征,另一种是间接地借助于该对象的一定特征,另一种是间接地借助该明关的其它事物来表现事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告设计 194 创意 线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