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0).docx
《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0).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XX年)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4第一节现状4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三节面临的形势与挑战7第二章规划目标和原则10第一节目标10第二节原则11第三章总体布局12第一节机构设置12第二节床位配置13第三节信息资源配置13第四节民族医药资源配置14第五节其他资源配置15第四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第一节医院19第二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第三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第五章重点任务25第一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5第二节系统整合与分工协作26第三节健康服务29第四节民族医药32第五节信息化建设32第六章卫生人才队伍33第一节人员配备33第二节人才培养34第三节人才使用
2、36第七章实施保障与监督评价3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7第二节创新体制机制38第三节严格规划实施39第四节加强资金投入39第五节强化监督评价40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XX年)按照州委、州政府对X县的定位,X作为黔东南州南部的龙头,要发挥引领、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要成为黔东南州南部的经济增长极、南部的经济支撑和经济、社会、文化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及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县十二次党代会一系列决策部署,实现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
3、度的攻坚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让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结合我县卫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X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21个村居,户籍人口54万,常住人口38万。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4.80%,属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过长期发展,X县已初步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止2015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计生单位476个,其中:卫生计生行政单位1个,县级卫生单位2个,县
4、级医疗机构2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妇计站)25个,朝阳麻风病康复医院1个,德凤街道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级卫生计生室378个,民营医疗机构64个;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1958张,实际开放床位221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达到3.92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21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54人,注册护士1366人,全科医师47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执业(助理)医师1.58人、注册护士2.42人,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0.83人。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已达到74695m2o每千
5、人口床位数、注册护士和执业医师数均达到“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处于全州中上水平。新增省级重点专科2个,县人民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县人民医院和X红十字爱民医院设置血液净化透析室,县级医疗机构急危重症疾病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止2015年底,全县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455.74/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6.96%,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1.55%o和8.85%o,全县人均期望寿命73.5岁。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卫生基础比较薄弱,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一、全县卫生事业基础比较薄弱,卫生资源总量不足。68%乡镇(街道)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8%乡镇(街道)卫生院没有建设职工周转房,全县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与全国、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制约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二、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医院缺编问题比较严重,全县2所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总数为467人,其中在编人员373人,仍空编94人,空编率达20.13%;临聘人员388人,占在编人数的83.08%;全县医疗机构核定的床位数为1958张,实际开放床位数为2210张,按床位与人员1.1.4核编,应有人员编制1936人,空编693人,空
7、编率35.8吼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人员编制640人,实有在编人员443人,仍空编197人,空编率达30.78%;临聘人员231人,占在编人员的49.89%,严重缺乏影像、检验、B超、心电图、麻醉及财务等特殊专业人员。三、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效率有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能力仍不强;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特别是侗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可行的激励运行机制。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较大,床位占比76.28%o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慢,肿瘤、神经外科、儿科、精神卫生、康复、
8、老年护理等领域明显薄弱,中医事业发展滞后,大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无中医人才,无法设立中医科。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与协同,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五、公立医院改善相对滞后。公立医院改革还未到位,没有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的问题,部分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过快,医院单体规模过大,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发展空间。第三节面临的
9、形势与挑战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但我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服务能力不高、人才资源匮乏、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一段时间内供需矛盾仍将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其薄弱,亟待加强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现实和长远的要求。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新目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二、全面深化医改对优化
10、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对公立医院设置的数量和规模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攻坚克难时期,迫切需要紧紧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在统筹规划、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等方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善于利用信息化等技术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利用改革的手段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实现全民健康的宏伟目标。三、“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三大战略对发展卫生事业提供新机遇。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必
11、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我县已将“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三大战略作为“十三五”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融合发展,将为提高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卫生资源,提升卫生服务效率提供了新机遇,新的机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维,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发扬苗侗民族医药;利用“互联网+医疗”开展远程会诊、医疗机构间数据共享、人员培训、个人医疗信息查询等互联网加医疗技术;抓住大扶贫基金资源加快卫生基础建设,实现卫生事业大发展。四、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需求。随着我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纳入城镇人口管理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尚未在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平等享受城镇居
12、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给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和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截至2014年底,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8万人,占总人口的12.8%o老年人口的增加,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和老年病专科服务等医疗服务需求等薄弱环节的问题将更为凸显;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健康服务业更多地面向需要长期管理干预的慢性疾病,这对卫生资源的布局、医学理念调整和健康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提出新的需求。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五、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新挑战
13、。围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统筹规划、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等方面主动作为提出新挑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改革的手段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六、人口快速增长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考验。全面启动二孩生育政策,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XX年全县户籍人口规模将突破57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特别是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提出了新的考验。第二章规划目标和原则第一节目标围绕州、县国民经济和社
14、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撤县建市目标要求,县医院要按三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县中医院要走中医民族医药特色发展的路子;县妇保院要突出妇科、儿科、产科等重点学科,高质量服务妇女、儿童;要引导县域民营医院差异化建设特色专科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保障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XX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卫计各项指标达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撤县建市的目标要求。20XX年X县医
15、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XX年目标2014年现状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3.82指导性医院4.82.55指导性公立医院3.31.49约束性社会办医院1.51.05指导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1.27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1.12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41.5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30.4指导性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73约束性医护比1:1.25指导性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500200指导性人均寿命7473指导性孕产妇死亡率28/10万17.2/10万指导性5岁以下儿
16、童死亡率12%08.83%o指导性传染病发病率500/10万438.66/10万指导性国家免疫规疫苗接种率95%95%指导性第二节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力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同时,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
17、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坚持系统整合。加强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六、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医发展。遵循卫生计生工作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
18、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第三章总体布局全县按照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第一节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军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9、(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区域统筹考虑,重点布局。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准入。第二节床位配置到20XX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0张,其中,县级医院床位数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在县级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不超过3.3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20XX年,全县按57万人口测算,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342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控制在2736张(公立医院不超过1881张、民营医院不超85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84张。第三节信息资源配置抓住我省“大数据”和“云计
20、算”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全员人口、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共享为基础,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到20XX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将“健康云工程纳入我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总体规划,通过“云上贵州”平台,开展“健康云服务”计划,到20XX年基本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为依托的全人口全领域的健康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安全和标准规范管理,加强防护能力建设,建立数据标识、风险审核、分类开放和应用评估制度,推动数据融合开放,依法有序安全使用。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数字化的影像、病理等中心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普及应
21、用居民健康卡,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和居民连续健康信息业务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的精准管理和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逐步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的人口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第四节民族医药资源配置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我县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以建设健康X为目标,构建“医”、“养”、“健”、“管”、“游”协调发展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推动我县民族医药产业。一、强化政策支持。将财政产业基金和农业、扶贫、科技、林业等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同时配套金融政策,实施贴息贷款、信用贷款和保险扶持;在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用地上,优先供地;鼓励全县干部职工在中药材民
22、族药材产业发展中开展创业带动,引领产业发展。二、强化项目建设。将中药材民族药材产业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之中,编制好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省州相关项目,在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和流通体系建设上,取得上级项目支持,合理研发食药同源品、新资源食品、民族医药健康养生用品,延伸中药材民族药材产业链。三、加强民族医药技术创新建设。积极与州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科技资源合作,建设一个标准化中(苗)药制剂室,开展民族医师考核认定工作,到20XX年,考核认定50名民族医生。启动400名村医中医能力提升计划。四、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国家火炬黔东南州苗侗医药特色产业基
23、地”,重点打造X“天香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大力推动民族药种植、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五、制定苗医侗药等民族药材产区种植区域规划、道地药材目录,建立完善苗医侗药等民族药材原产地标记制度。加强对苗医侗药等民族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大力发展苗医侗药等民族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形成产业化、规范化。第五节其他资源配置一、设备配置。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适量配置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疗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规装备配置,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
24、的医疗机构检验服务对所有的医疗机构开放,推进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一资源共享。大型设备配置饱和的区域不允许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新增大型设备,鼓励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提高使用效率。探索发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响中心,力争到20XX年实现县域内建设12所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中心。全面落实二级及以上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一分级管理。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甲、乙类分别按照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要求执行,县卫生计生局负责辖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初审和日常监管等工作。完善审批制度体系,强化使用事中事后管理。1.县人民医院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规划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