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精选】供参考.docx
《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精选】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精选】供参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 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这一巨大工 程的成功实施,来自于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当前,全 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读懂如何做 好调查研究,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务实功见实效。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 起,为人民利益而
2、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二“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 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选题 调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基层一线,想尽办 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的一手材料。要集思 广益,开好“头脑风暴”,瞄准“老大难”,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终把 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寻根朔源当切“真症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 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
3、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 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深、 细的硬本事,多深入“边音角落”搞“突然袭击:要多开“板凳会”, 融入“群众课堂二以真诚的态度联系群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 “脸色”,抓住“民声脉搏”,听懂“弦外之音”,做到心中有数,不 想当然、拍脑袋,在“细枝末节”处下足察实情的真功夫。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 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的生产生活的巨 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 员干部,面对调研发
4、现的具体问题,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顺藤摸瓜,牵出内在矛盾的“核”, 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创新问题解决思路,不搞表面文章,坚 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文化,多想该不该,少看能不能, 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革、敢为人先。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 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 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作为党员干部, 既要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得好“施工员”,在群众面前,解决问 题不能
5、“留空间” “打太极”,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 当态度,抓好工作落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 篇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 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 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 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 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 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6、,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 万工程” 一一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 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 列嬉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 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 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 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 善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 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
7、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J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 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 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 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 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 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 著效应。坚持“农民需求” “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 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创成A级
8、景区村11531个; 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20511家 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 第一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 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坚持“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需求、 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和引领 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大农民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 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程坚持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 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J黄祖辉说。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在实践中还 坚持了上
9、下结合、长短结合、软硬结合、里外结合、多方联动、城乡 互动、统筹推进的方式方法,进而使浙江乡村环境呈现了全域化、常 态化、和美化的变化,整个浙江呈现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五方面启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黄祖辉认为,“千 万工程”对当下中国农村发展,尤其是对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有 五点启示意义。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市 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是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有效性、持续性的重 要因素。二是既要力求有效供给,又要重视高效管护。乡村建设需要增加 投入,但同时对于具有公共性的乡村设施,有效的营运管护尤为重要, 它是乡村公共
10、设施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尤其要防 止侵害农民权益、损害乡村生态环境的大拆大建,同时也要避免走向 另一个极端,即忽视乡村环境优化,尤其是忽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 化的低效率乡村建设。四是乡村建设既要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又要注重动态 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要从乡村发展的阶段性和乡村区域的差异性出 发,处理好乡村建设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与乡村建设动态性、差 异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五是乡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治理既要运用刚性制度,又要运用柔 性制度。前者与法治有关,后者与村民自治和德治有关,同时也可以 引入市场制度,使公共品转化为市场品,进而形成多种治
11、理机制融合 的治理体系。“从发展路径选择方面看,千万工程的实践与不断深化,为 我们提供了从乡村实际出发的三农更快更好发展的路径选择和中 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借鉴J黄祖辉说。2003年6月,时任浙江 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 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 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 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 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 获得联合国最高环
12、保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 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 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在 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迅猛 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乱、差”问 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 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 一条以点带线、连线成片
13、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 美丽的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 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 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 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 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 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 余村考察
14、,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 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 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 51.2%o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 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 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
15、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 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 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 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 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 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 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 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
16、是贯彻绿 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根本目 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 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 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 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 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 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 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
17、解锁“人 民至上”的“民本密码: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 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 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 “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 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 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
18、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 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 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 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 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 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 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 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 服“娄山关” “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 “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
19、干 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量 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 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 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地 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 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 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 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 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 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
20、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 的“地域密码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 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实施20年 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 海为远,不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 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书写利国利民的精 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推动 为民决策科
21、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 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的118天里,跑了 11 个地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 最终拉开了 “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 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 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 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 做出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 “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推动利民蓝图见
22、行见效。真抓才能攻 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 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久 久为功,最终形成了 “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 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 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 “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
23、齐参与、同享有”中推动 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 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 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 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 基在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大 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二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 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 出无往而不
24、胜的磅礴伟力。近日,多家央媒连续聚焦千万工程二 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并梳理一系列数据,比如浙江连续二十年召 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省委、 省政府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等,这些都见证了浙江实施“千万工 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学透、用活 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读懂“千万工程”背后的“一”字密码,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读懂“一心向党”的信念密码,走好“一片丹心永向阳”的忠诚 大道。“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篇精选 2023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专题 学习心得 体会 研讨 发言 精选 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