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精选六篇样本).docx
《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精选六篇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精选六篇样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随着 “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 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万千美丽乡村成为了世界认识浙江的一扇扇”重要窗 口:“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其历史经验中蕴含着“千方百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指引。总结“千万工程”中的工作经验, 提炼其中的“良方”“妙计”,出好“实招”,是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 “答卷”的必由之路。一、用好“人民至上”这一 “良方。把“实现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
2、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美 好期盼做起,开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才有了 “清 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结束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才有了 德清县东衡村“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流, 半耕半读写诗章”的独特韵味。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 活”的向往不断变化,从人居环境提升到和美乡村打造,从15分钟 生活圈到智能化生活场景,从提升人均收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千 万工程”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铭记服务宗旨,让
3、一项项“民心工 程”扎实地建设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二、用好“调查研究”这一 “妙计”,让“体民情察民 意”成为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 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之后作出了 “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随着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变化, 群众的所需、所盼、所难也更加多样。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发现问 题、找到“发力点”的必由之路,是找到答案、跳出“瓶颈”的不二 法门。“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调查研究不 能为了追求数量之多“走个过场”,走马观花、囱囤吞枣,只有在调 查研究的过程中,真正在基层扑
4、下身子、脚踏实地,倾听民意心声, 体悟“急难愁盼”,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在工作中方向明、思路 清,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切实提高履职效能。三、出好“真抓实干”这一 “实招。转”白纸绘蓝图” 为“画卷展成就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扎实推进各 项工作,二十年来久久为功,才有了农村人均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 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城 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等瞩目的成就。“千万工程”带给浙江的 深刻改变启示着我们,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 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不积腔步,无以至千里。 必须锚定目标
5、,真抓实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避免“盲 目蛮干”“大干快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赛道跑到底”,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落下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 的一笔。“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 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 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 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 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 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 山居图”。2
6、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 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 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在 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迅猛 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乱、差问 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 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 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 展,实施生杰修复,不断
7、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线 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新路径。今天 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 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 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 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 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 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
8、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 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 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 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 51.2%O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 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 问题。
9、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 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 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 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 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 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 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
10、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绿 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根本目 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 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 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学习“千万工程”及“浦江经验”专题研讨发言心得“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 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鲜明体 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项重
11、要政治任务,也是常学常 新、常悟常进的过程。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深学细悟,准确 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精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精神实质。要站在坚定 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千 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不断地学习消化、思考领悟,将“千 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好经验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既跳出来“谋 大势“,又钻进去“谋要事”,学会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 不断增强抓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长效性。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
12、 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新发展理念,“千万工程”实施前 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 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 向、找准着力点。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 蕴含的大抓基层导向,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持续 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党 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 验”中蕴含的务实作风,聚焦市委确定的各项
13、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 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坚持一 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跑马拉松的心态,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久久为功,把见成效作为抓落实的检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切 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循迹溯源“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为民情怀。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历久弥新,我们要从中深刻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为 民情怀,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切身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 擘画的印记和牵挂的心迹,加大研究、阐释、提炼力度,把好的经验 做法提炼出来,好的成果展示出来,为全国全省提供更多方案案例。 我们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多去基层
14、一线、矛盾 集中的地方倾听声音,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拿出更多惠民生、 暖民心举措,真正把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实践要求。要谋深谋细, 全面对标落实,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在现代化实践中坚持好、 运用好贯穿“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的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 维、为民情怀、问题导向和务实作风,加快完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 闭环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更 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学习实践好“千万工程”经验方 面,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的 工作经验,强化系
15、统观念,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 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要深入实施高效生 态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基础配套提标改造、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乡村治理提能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绘 就乡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学习好实践好“浦江经 验”方面,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工作制度机制,深化信访 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扎扎实实做好“送上门来的 群众工作: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 发言材料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 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贯彻
16、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实施20年来,“千 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远,不 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推动 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 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的118天里,跑了 11 个地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
17、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 最终拉开了 “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 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 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 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 做出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 “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 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 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久 久为功,最
18、终形成了 “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 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 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 “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有”中推动 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 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
19、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 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 基在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大 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 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 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伟力。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 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 “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 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IO(X)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 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
21、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 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 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 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 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 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 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 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IOOO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
22、设以人 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 +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 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 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 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 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 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 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 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二、“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
23、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 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 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 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 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 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看到农 旅融
24、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 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 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 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 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 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 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 金投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专题 学习心得 体会 研讨 发言 精选 样本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