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重视工业史和商业史的哲学意义.docx
《马克思重视工业史和商业史的哲学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重视工业史和商业史的哲学意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重视工业史和商业史的哲学意义摘要:马克思重视工业史和商业史的系统考察,包含着 深刻的哲学意蕴:从根本上而言,是寻求改变世界的现实途 径所决定的,是批判近代的抽象物质观,关注现实的人的感 性世界的必然,是真正阐释人的本质与寻求人的解放的需要。关键词:马克思;工业史和商业史;改变世界;物质本体论; 人的本质;人的解放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以大量的材料对 人类的工业史和商业史作了论述,其巨著资本论更是详 细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马克思对人类工业活 动和商业活动的重视,并非单纯对历史本身感兴趣,而是有 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一、改变世界的现实途径的探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
2、提出:哲学家们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由此, 把哲学的任务从对世界的解释转向对现存世界的改变。因此, 对改变现存世界的途径和力量的寻求就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关注的焦点。马克思批判了通过批判的途径来寻求变革世界的行为。 近代的德国哲学家沉迷于从思辨的角度对现实世界作出唯心 的解释,并试图通过的批判来达到现实世界的改变。德国古 典哲学的代表黑格尔把世界、自然和历史都看做是绝对精神 发展的阶段,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回归自身的一个过程,从 而对现存的一切作出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而他的继承者不 管是新老黑格尔派,都没有能够跳出他的窠臼,甚至抓住其 体系的某一个方面,来对其他人或者整
3、个体系进行反驳,但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这一体系的影响。马克思指出:按照 黑格尔体系,观念、思想、概念产生规定和支配人们的现实, 他们的物质世界,他们的现实关系。他的叛逆的门徒从他那 里接受了这一点。黑格尔的门徒们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 是其共同的特点仍然在于他们相信他们的批判的思想活动一 定会使现存的东西灭亡,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者认为他 们的孤立的思想活动就已足够,或者希望争得共同的意识。 因此,这些占据德国思想界的人士,满足于从思想的批判出 发,寻求改变现实世界的途径和力量,认为只要通过改变人 们脑海中的思想观念,抛弃那些统治着他们的观念,就会使 得现存的世界发生改变。正如马克思对他们
4、的描述:有一个 好汉忽然想到,人们之所以溺死是因为他们被重力思想迷住 了,如果他们从头脑中抛掉这个观念,比方说,宣称它是迷 信观念,是宗教观念,他们就会避免任何溺死的危险。他一 生都在同重力的幻想作斗争,各种统计给他提供大量有关这 种幻想的有害后果的新证据。这个好汉就是现代德国革命哲 学家们的标本。这些德国的哲学家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他们的立足点或者说他们哲学的前提仍然没有脱离黑格尔的 基地。因此不管是解释现实世界的出发点,还是试图改变现 实世界的途径和力量,都无法脱离他们的思辨的基地。马克 思对这种思辨哲学的局限性和无力性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他 们仅仅在纯粹的思想领域内进行变革,而不是对
5、现实世界的 真正变革。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既然他们仅仅 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 世界。这种仅仅在思想领域进行的所谓批判活动,是无法对 现存世界做出改变的。与那些思辨的哲学家相反,马克思的视野转到现实中来, 坚持从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来寻求变革世界的途径和力量。 针对这些思辨的哲学家仅仅在思维的领域中去寻求变革世界 的途径不同,马克思转向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来理解对象世界,进而寻求变革世界的真正的途径和力量。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理解 现实的感性的世界缺陷在于,要么从单纯的客体或者说直观 的角度来理解,仅仅把现实的世界理解
6、为感性对象;要么从抽 象的人的主观性方面来对现实的感性的世界进行思辨的解 释,而不是从人的感性的活动来理解这个现实的世界。正如 马克思批判的那样,德国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想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 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针对这些思辨的哲学 家们的缺陷,马克思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 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 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 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 社会制度。甚至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
7、只是由于社会 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在指出旧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理解的视角的偏狭之后,马克思引入实 践的角度,认为整个现存的世界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基 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不论是解释现存的世界还是想要 改变现存的世界都必须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才是合理 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和物质条 件出发,对人类的生产和交往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而 人类的生产和交往实践活动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业活动和 商业活动。正是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交换制约着分配以 及不同社会阶级的划分。这种生产和交往的活动的发展程度, 决定着人类历史的所有制发展的形式,以及各个历
8、史阶段上 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因此,这种以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要内 容的连续不断的人类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 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寻求改变世界,就不能仅仅在纯粹 的思想领域内进行所谓的词句批判,进行纯粹的思想变革, 更应该对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进行革命性变革。只有 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本身的方式和内容的变革,现存的世界的 改变才得以可能。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费 尔巴哈想要改造世界,改变人类的不平等的地位,但他却去 求助于类的平等的范畴,诉诸于所谓的理想,而不是切切实 实的现实的手段,不是通过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去消除这些 现实的不平等,这种变革的途径终究是没有什么实质性意
9、义 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当他看到的是大批穷苦人而不是健 康人的时候,他便不得不求助于最高的直观和观念上的类的 平等化,这就是说,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 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却重新陷入了唯 心主义。正因为工业和商业活动是人类生产和交往实践活动的具 体实现方式,并且这种感性活动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 础,因此,只有系统考察工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发展历程, 才能找到对这个现实世界的合理解释,才能通过这种生产和 交往的变革,来实现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变革。马克思在众多 著作中系统考察工业史和商业史,正是寻求改变世界的现实 途径这一任务所决定的。只有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通过这种
10、 物质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在纯粹的思想领域内通过观念的变 革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改变现实世界的目的。正是在系统 考察工业史和商业史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了变革世界的真 正的途径和力量。历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动荡是否强大 到足以摧毁现存的一切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 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 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 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 那么,正如共产主义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 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二、批判旧唯物主义抽象物质本体论的必然近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倾向是认
11、识论,但并没有抛弃本体 论。如美国哲学家奎恩所言,任何一种哲学都有其本体论承 诺。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在自己的语境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约定某些事物,对象或要素的存在。当然,近代西方哲学虽 然以认识论为主流倾向,但是其隐含着本体论前提。就笛卡 尔而言,正是他的二元论继承和发扬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处 于雏形的理性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这两种对立的本体论形 式。在物质本体论方面,笛卡尔为这种近代西方哲学物质本 体论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前提,在哲学原理中他谈到了关 于物质和运动的基本思想,论述了这样的观念,即世界由物 质组成,物质是运动的,并且能够为人们所感知等。他以自 己的方式推进了物质本体论的发展,这种物质本
12、体论为狄德 罗、拉美特利、霍尔巴赫、费尔巴哈所继承和发扬。这种物 质本体论的大致内容规定如下: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不依 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 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能够为我们所认识和把握。抽象的物质观是这种物质本体论的标志。受近代自然科 学的发展成果影响至深,同时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这种抽象的物质观念撇开人的社会活动和历史背景,空泛地 来谈论物质。这种抽象的物质的概念,作为一切具体的事物 总和,其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没有什 么实际存在的对象。贝克莱就对这种抽象物质的概念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重视 工业 商业 哲学 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