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x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点: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2 .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3 .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 .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提纲指出了新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特征?6 .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曾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一、写作时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写成,原名为关于费尔巴哈。1888年恩格斯进行一些文字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附录
2、,首次公诸于众。二、写作背景及意义(-)背景1 .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 .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哲学的理论武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哲学的理论武器。而要创建无产阶级的哲学,就必须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纲就是马克思为创立新的世界观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二)意义1、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的观点贯穿在提纲的全文之中。3 .彻底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4 .确立了马克思
3、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三、提纲的主要内容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二)是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是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提纲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批判
4、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第一、二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mwd/H/zMg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
5、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r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第一条(1)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世界展现给我什么我就去认识什么,只是直观的去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探索摸索,没有体现人类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旧唯物主义具有三大缺陷:机械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形而上学性(用机械性原理解释一切现象,包括人的活动)和不彻底性(旧唯物主义被称作“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坚持唯心
6、主义。)(2)批判唯心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能动、实践的观点,但与之相反,“唯心主义把能动的方面抽象的发展了“唯心主义又夸大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但是,唯心主义本身都不承认现实的实践活动的物质性本身的,所以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根本的区别。(3)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己主义行为,没有看到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人是现实的感性存在,是自然的一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感(爱)是人的木质,或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也是宗教的对象。“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费尔巴哈关于“犹太人”的观点来自于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的第十二
7、章“犹太教中创造的意义。马克思指出的“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就是指费尔巴哈对于实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犹太教创世学说的批判上,也就是犹太教从人的意志和需要的角度去解释自然的实践行为(犹太教的创世学说)。马克思的本意,不是批判犹太人,而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割裂了实践、自然和意志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最后,马克思说,“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2、第二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熄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
8、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思维的此岸性与彼岸性:此岸性是德国康德用语。与“彼岸性”相对。指自在之物超出人的认识的此岸,为人所不能认识。康德认为有离开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人对自在之物则完全不能认识,即人的认识有此岸性,自在之物具有彼岸性。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它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
9、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意义:这一条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第3一9条)3、第三条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嘛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
10、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r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广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解读:旧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而人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是周围环境和教育改变的结果,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马
11、克思认为,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教育者在教育他人之前必然是已经受教育了的。因此,实践必然是人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意义: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导致唯心史观。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的重要论断,揭示了实践是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4、第四条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r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
12、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时F这个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消除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发生革命。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解读:马克思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1)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观点的正确性。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或者神就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因为神的本质本来就不是神的,是人把自己的一切美好品质和智慧加到了神的身上,不是上帝(神)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费尔巴哈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