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临床基地第一建设周期工作报告.docx
《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临床基地第一建设周期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临床基地第一建设周期工作报告.docx(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基地第一建设周期工作报告1 .规模1. 1医院规模XX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集中医疗、科研、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现为全国示范中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又是XX省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有职工900余人,其中有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和各类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近百名,门诊科室和医技科室齐全,年门诊量近80万人次,开设14个医疗区,共有500余张床位,年出院8000余人次。拥有各类先进的诊断和医疗设备4000多万元,有先进的中医提取、制剂、灌装设备,自制各类中西药制剂250余种。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基地是本院内科的重点建设学科之O1.2临床基
2、地规模1.2.1临床基地基本概况本学科是1985年在大内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学组,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方面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并开设心内专科门诊。1995年10月经申报由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研究建设基地,1996年开设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病房,并开设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专病门诊及专家门诊,同时建立心脏电生理检查室、心功能检查室及体外反搏治疗室。1.2.2临床基地床位设置及医疗工作概况床位设置:心内科普通床位26张CCU床位6张急诊心血管床位20张(胸痹协作组)老年心血管床位36张(胸痹协作组)门诊人员:19
3、96年3490人次1997年4036人次1998年17825人次1999年(110月)21869人次3年增长率为623%社区外病人占25%左右出院人次:1996年94人次1997年348人次1998年437人次1999年(110月)3年增长率为422%398人次社区外病人22%左右1. 2.3.临床医疗仪器设备及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列下表(表13)表1现有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型号数量人民币价格(单价)心电图机XH-ECG-65112台5800.00除颤起搏监护仪HP-M17221分720000.00量注射泵WZS-50D8台3520.00心电监护仪M2350A1主6机4(X)000.00心超HP50
4、01台1000000.00全数字型彩超HDI30001台2100000.00动态心电图分析仪BURDICK1台240000.00动态心电图记录包PC包2台35000.00动态心电图记录包磁带包12台12000.00呼吸机纽泵2001台208000.00电脑DP2OOO5861台10500.00打印机LD-1600K1台3300.00普通监护仪HP7835CA161台45000.00左右心功能仪VIA1台50000.00体外起搏仪MEDRIC53301台17000.00心脏电生理记录仪XQ-2A1台3200.00体外反搏装置WFB-III2台28000.00动态血压仪TH-20201台15000
5、.00高频心电检查仪8X-9301Z1台7500.00实验室仪器12450000.00以上设备总价值493.1万元表23年来投资设备一览表名称型号单价(人民币)数量购置时间除颤起搏监护仪HP-M172272000.001台96.10心电监护仪M2350A400000.001主6机97.3呼吸机纽邦200208000.001台973量注射泵WZS-50D3520.008台97.10全数字型彩超HDI30002100000.001台97.10动态心电图分析仪BURDICK240000.001台97.7动态心电图记录包PC包35000.002台97.7动态心电图记录包磁带包12000.0012台97
6、.7体外起搏仪MEDRIC533017000.001台98.4左右心功能仪VIA50000.001台99.10普通监护仪HP7835CA1645000.001台98.2体外反搏装置WFB-III28000.002台98.4电脑DP2OOO58610500.001台97.10打印机LD-1600K3300.001台97.10以上设备总价值:345.38万元科9699年医疗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96.10一一99.10)项目96979899床位使用率93%98.1%118.2%120%年周转次数17.617.421.422.2中医治疗率10.5%15.7%24.8%24.9%中西医结合治疗率65.3
7、%65.5%69.2%68.3%入出诊断符合率96.5%96.8%96.5%97.5%治愈率6.5%10.9%13.5%11.8%好转率91.3%87.2%84.8%86.2%病死率2.2%1.9%1.7%2.0%出院人次92348437572市外病人比例门诊20.1%21.3%23.5%25.2%病房15.2%17.6%18.0%21.9%平均住院天数21.823.919.218.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8.5%89.6%91.5%92.3%危重病人中医参与率95.9%98%96%98%经济指标完成情况59.3万元336.6万元873.7万元926.2万元2.临床基地组织管理2. 1冠心病临床
8、基地是本院内科的重点建设学科,亦是院级重点专科之一。历年来得到医院的重点关怀和重点扶植,并在医院支出中占有较主要的位置。在专科专病建设中院科二级每年均有发展计划及年度总结,组织体系健全,管理科学。临床基地获批准后,我院即成立了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建设基地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组员:2. 2临床基地的具体组织领导班子和具体工作室负责人班子:学科带头人: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电生理检查室负责人:心电检查室负责人:心脏超声室负责人:药理实验室负责人:情报信息室负责人:2. 3有关资料(1)学科发展计划详见附件1(2)人才培养计划详见附件2(3)单病种诊疗常规详见附件3(4)单病种临床观
9、察表详见附件4(5)科研课题档案详见附件5(6)每年工作小结详见附件6(7) 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中期评估小结(汇报材料)详见附件7(8)全国胸痹协作组XX分中心(XX市中医院)学科建设计划详见附件83.学科人才建设3.1学科人员编制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技术特长男59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任医师心内临床男44硕士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内临床男47大学本科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内临床男56大学本科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内临床女53大学本科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内临床女33博士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女37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男36硕士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女36大学
10、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女34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男40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女28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内临床男29硕士临床医学住院总医师心内临床女27硕士临床医学住院医师心内临床男26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住院医师心内临床男23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住院医师心内临床男45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超女38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心电女52大学本科临床药学主任药师临床药理女33大专护理主管护师内科护理3. 2学科带头人概况XX,1964年毕业于XX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心内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兼任全国胸痹协作组专业委员会委员兼XX分组组长,XX省生物工程学会心病专
11、业委员会委员,XX市中西医结合研究学会理事,XX市医学会理事,XX市中医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XX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XX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XX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XX中西医结合杂志、XX省临床医学杂志编委,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项,在研科研项目1项,近年来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专著1册。3.3后备学科带头人概况XX,1974年XX市卫生局中医班毕业,1985年XX中医学院毕业,199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心内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XX市跨世纪中青年医卫技术培养第三层次人员,X
12、X市卫生局跨世纪中青年培养第二层次人员,XX省中西医结合研究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XX省生物工程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XX市中西医结合研究学会理事,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4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一册。3. 4学科人才梯队结构本学科现有心血管专业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4名,心电主治医师1名,心超主治医师1名,临床药理主任药师1名;专业护理人员15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基本合理。第一梯队(50岁以上人员)略3.5人才培养计划及执行情况3.5.1三年人才培养计划送高年制
13、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至北京或上海心内科领域国内领先的医院进修,培养专科高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引进硕士研究生1-2名。送高年制住院医师1名,去省内外心内科领先的医院进修心脏导管术。送1-2名西医人员学习中医。送5-6名护理人员至浙医一院CCU室进修。3. 5.2三年人才培养执行情况略。4.学科专业技术情况本专业的主攻专业技术方向是研究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通过临床基地建设,目前我院心内科已成为省
14、内心脏病专科门诊量较大、病床数较多、诊断技术较先进、治疗心脏病中药制剂较系列化、治疗方法多样化和服务质量可信度较高以及冠心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省内领先的临床专科,医疗水平、护理质量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不断提高。归纳起来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4. 1充分发挥高级医师的专家特长和中青年医生的业务骨干作用,提高科室的整体学术水平本学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均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定期参加院内、科内查房,出专科及专家门诊,院内外会诊,潜心钻研医疗技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15、、顽固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上均有所擅长,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学科带头人XX主任医师是省内知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医师,诊治病员来源于全省各地,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例如生脉散加味治疗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益气复脉汤加减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等,均有较满意疗效。后备学科带头人XX副主任医师是省知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中青年专家,既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现代检测和治疗,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例如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逍遥散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等,均获得良好疗效。本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动
16、下,在全体中青年骨干医师的努力下,科室已经成为学术风气浓厚,学风正,医疗技术较好,整体水平较高,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的专科。4. 2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心血管内科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冠心病的现代研究更是日新月异。本学科属于中医范畴,要在心血管领域有所建树,必须有明显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及优势,有了特色和优势,才有生命力,故我院心内科历来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市内病员中享有较高声誉。4. 2.1干姜胶囊防治心肌梗塞干姜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干姜,中医认为有温胃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主治冠心病血瘀证。我们对干姜胶囊进行了实验及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包括:干姜胶囊血小
17、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干姜胶囊对“血瘀证”模型的微循环影响;干姜胶囊对家兔“血瘀证”模型全粘度的影响;干姜胶囊对家兔血栓烷和6-酮前列腺素的影响;干姜胶囊对大白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干姜胶囊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临床研究包括干姜胶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60例,疗效观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干姜胶囊可以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动性,可以降低心脾两虚或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血管阻力,减轻血管机械性梗阻,从而起到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再梗塞、改善预后的目的,其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且无阿司匹林的消化道副作用。目前干姜胶囊已经卫生局批准,开发我院内自制制剂,应用于临床,作为
18、心脾两虚或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防治心肌梗塞的药物之一,临床疗效满意。4. 2.2参附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参附强心合剂由红参、制附子、拿茄子、制玉竹等组成,中医认为有益气温阳,强心纳气作用,主治阳气亏损之心衰。我们对参附强心合剂进行了实验及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包括:参附强心合剂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临床研究包括:参附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疗效观察。动物实验合临床研究表明:参附强心合剂在益气温阳利水的同时,可以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改善循环血的甲状腺素水平,与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有协同作用。目前参附强心合剂已经卫生局批准,开发我院内自制制剂,应用于临床,作为阳气亏
19、损型心衰的治疗药物之一,临床疗效满意。4. 2.3养心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本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新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数不多,而围绕如何合理安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题出现一些重要的新概念一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应减少或消除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更重要的是改善预后、降低猝死和总病死率。目前西药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虽然有着种类繁多的药物,但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西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故其临床使用受到明显的限制,而我们研制的养心汤合剂制剂选以补心气为主的抗心律失常经验方,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更没有致心律失常
20、作用,且有良好疗效,多年来已作为医院自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养心I号汤由当归、杭白芍、柴胡等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作用,主治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养心II号汤由黄芭、党参、丹参、太子参、苦参、甘松等组成,具有益气通阳舒血作用,主治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养心11I号汤由黄芭、桂枝、制附子、苦参、牡蛎等组成,具有益气温阳行水作用,主治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4. 2.4心绞痛I号方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我们认为冠心病的核心是本虚,无虚不成胸痹,同时胸痹亦不是纯虚之证,气滞、血瘀、痰浊又是胸痹证的主要病邪,故我们抓住本虚这个核心,拟定了以补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医院 冠心病 临床 基地 第一 建设 周期 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