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见病诊疗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常见病诊疗手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眼科常见病诊疗手册睑腺炎发病原因:睑腺炎又称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青少年多发。根据被感染的腺体的不同部位,可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外睑腺炎,俗称“针眼”,又称“睑缘拜”,为睫毛毛囊根部皮脂腺及睑缘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睑腺炎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病原体多为葡萄球菌,多经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临床表现:外睑腺炎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或眨眼时疼痛,伴压痛,近睑缘处可摸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炎症严重时可上睑或下睑弥漫性红肿。轻者经治疗或未治疗可自行消退,或35日后硬结逐
2、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旦穿破皮肤,向外排出,则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消失;重者常伴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致病菌毒力强者或全身抵抗力弱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形成多个脓点,可发展为睑蜂窝织炎,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内睑腺炎眼睑红肿、疼痛,主要因为发炎的睑板腺被致密的睑板纤维组织包绕。红肿一般较外睑腺炎轻,但疼痛却较之为重。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相应的睑结膜面充血,常隐见黄色脓头,可自行穿破。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为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内,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强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
3、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治疗内睑腺炎与外睑腺炎治疗方法大致相同:早期局部热敷,促使浸润、硬结吸收,或促进化脓。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及涂眼药膏,一般常用广谱抗生素如喳诺酮类或氧佛沙星类滴眼。应用上述措施2周左右,仍残留硬结者,可行手术切除。外睑腺炎手术开口位于皮肤面,与睑缘平行,且需缝合。脓腔大未能排净脓液者,应放入引流条,每日换药,至引流条无脓时取去,广2天后伤口即可愈合;内睑腺炎手术切口位于结膜面,垂直于睑缘,通常不需缝合。内睑腺炎脓肿向外生长,表面皮肤过于菲薄极易破裂者,亦可于皮肤面做平行睑缘切口。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宜麻醉辅助下行手术。局部炎症重者或伴淋巴结肿大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口
4、服或肌肉注射,必要时静脉输液。顽固反复发作者,可做脓液培养,结合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作转移因子注射,每次2mg,每周2次,5周为一疗程,可调节免疫功能。注意:睑腺炎未成熟或已破溃出脓切忌挤压,以免感染扩散,引起蜂窝织炎,海绵窦脓栓等严重并发症。睑缘炎发病原因睑缘炎是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的亚急性、慢性炎症。睑缘部位富于腺体组织和脂肪性分泌物,易沾染尘垢和病菌致感染。临床上分三型:鳞屑性、溃疡性、眦部睑缘炎。鳞屑性者为睑缘湿疹皮炎,由腺体分泌过多继发感染引起,溃疡性者是睫毛毛囊和睑缘皮肤受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眦部睑缘炎为摩一阿(MorAx-Axenfeld)氏双杆菌所致。此外,也与核黄
5、素缺乏、慢性全身疾病有关。睑缘炎一般病程较长,坚持用药疗效尚好。睑缘炎的发病诱因为理化因素、屈光不正、不良卫生习惯。临床表现1.眼睑部有烧灼感,可有刺痒、刺痛;2.鳞屑性者睑缘发红,睫毛根部可见鳞屑或痂皮;睫毛易脱,能再生;溃疡性者有出血性溃疡及脓胞,日久睫缘肥厚,秃睫或睫毛乱生;眦角性者眦部皮肤浸渍或糜烂,常合并眦部结膜炎。治疗治疗原则1 .病原治疗。2 .保持局部清洁。3 .局部抗生素治疗。4 .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原则1 .早期轻型病例以局部点眼液、眼膏及其他辅助药为主。2 .长期不愈、屡发者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有效药物(注意自身有无糖尿病存在)。3 .消除诱因:如有屈光不正者
6、验光配镜。倒睫发病原因倒睫的原因很多,儿童及青少年主要是由于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下睑的赘皮,有时下睑赘皮联合内眦赘皮,以及先天性的眼睑内翻引起。中老年人主要是由眼睑结膜的炎症以及睑缘部瘢痕收缩所致,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内翻。引起倒睫的原因主要有两类,包括不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和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眼睑内翻一定可以引起倒睫,但是倒睫不一定都伴有眼睑内翻,倒睫可以单独存在。睑内翻(entropion)是指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的异常状态。疾病分类1 .不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只是单纯由于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或者由于下睑赘皮的皮肤压迫,引起睫毛扫向角膜。2 .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只
7、发生在下睑,亚洲人发病率较高,易发生在下眼睑近内部位。发病机制:大多由内毗赘皮牵拉,眼睑眼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有些婴幼儿比较胖,加之鼻根发育欠饱满,鼻根部很平,加上伴有内眦赘皮和下睑赘皮,亦可造成下睑内翻。先天性眼睑内翻要与下睑赘皮相鉴别,前者睑缘本身向内卷曲,而后者是少见的先天性异常,下睑内侧有一条多余的皮肤皱裳,这一皱裳可以将下睑内侧的睫毛向内牵拉,与角膜和结膜接触,但睑缘本身并不内翻。(2)退行性睑内翻退行性睑内翻又称慢性痉挛性睑内翻或老年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发病机制:a.下睑缩肌腱膜的断裂,下睑缩肌无力;b.眼睑水平方向张力的松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轮匝肌
8、的收缩作用,导致睑板下缘倾向外,睑缘则向内;c.眼球的轻度内陷,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乏足够的支撑所致;d.眼轮匝肌的重叠,眼轮匝肌痉挛,肌纤维向上卷缩,眶隔前眼轮匝肌重叠,导致眼睑内翻,同时引发倒睫。(3)瘢痕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收缩牵拉,引起眼睑倒向眼球,上下睑均可累及。主要是沙眼瘢痕、结膜烧伤、化学伤、结膜天疱疮以及白喉性结膜炎等疾病均可引起。发病机制:瘢痕的收缩造成眼睑后层明显比前层缩短而使睑缘朝内卷曲,引起瘢痕性睑内翻。(4)痉挛性睑内翻多见于下睑,由于眼部轮匝肌痉挛引起。发病机制:常见于眼部急性炎症,损伤或者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术),因为刺激引起眼轮匝肌
9、特别是近睑缘的眼轮匝肌纤维反射性痉挛,导致睑缘内卷而形成眼睑内翻。由于下睑的睑板薄而窄,发生痉挛的机会较多,上睑睑板较宽,发生内翻的较少。此种内翻多为暂时性的,一旦刺激因素消失,多数可以自行消失。154临床表现检查下睑倒睫时,嘱患者向下注视,便于发现睫毛是否触及角膜。患者常有疼痛、眼红、流泪、怕光、持续性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儿童多不愿意抬头,怕光不愿意配合手电或者裂隙灯检查。在睫毛长期的摩擦下,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或者弥漫性损伤或者角膜上皮部分脱落,角膜浅层混浊、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血管翳、角膜上皮变厚、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溃疡,角膜白斑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严重者导致失明。治疗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
10、倒睫的治疗:由于有些婴幼儿比较胖,鼻根部扁平,发育欠饱满,加上有的患儿有下睑赘皮或者联合有内眦赘皮,可以造成下睑倒睫或者造成下睑内翻,程度较轻者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由于婴儿睫毛一般细小柔软,刺激症状一般不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患儿3岁以后手术。有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鼻梁的发育,先天性睑内翻常可自行消失,一般不急于手术,可以经常扒其下睑,有时下睑可以粘贴胶布(但是已经极少使用,胶布会引起幼儿娇嫩的皮肤过敏,皮疹或者糜烂),另外,同时配合消炎的眼药水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点眼。若56岁时,睫毛严重刺激角膜,流泪又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较小儿童可以采用缝线矫正术,它
11、是利用缝线牵拉的力量,将睑缘向外牵拉,此种方法简单,全麻时间短,安全,但是容易复发,部分患者数月或者数年后复发。如果年龄较大,内翻严重者可行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部分切除术,此手术方法成功率较高,效果持久,但是需要采取下睑眼袋切口,或者上睑重睑切口,手术全麻时间略长,有的患者术后会留有下眼睑的瘢痕,有一部分患者会留下下眼睑双眼皮的外观。多数患儿的家长惧怕“开刀”,而更容易接受缝线手术,作为减缓倒睫刺激的“权宜之计”。对于成人不伴有眼睑内翻的数量较少的局部性倒睫,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拔除法:倒睫数量不多时可以直接用睫毛镶拔除,简单有效,但是由于睫毛的毛囊并没有破坏,几周内易复发。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
12、粗更硬,刺激角膜,因此拔除只是在条件简陋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或者在其它方法都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电解法:电解破坏毛囊并拔除,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1020%左右。 冷冻治疗:可以解除众多的倒睫,潜在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色素脱失,术后的睑缘切迹,对睑板腺的损害和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激光治疗:激光分离术,对少数散在分布的倒睫是有效的。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毛囊治疗: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将毛囊切除;若倒睫数量多,可楔形切除或前板层切除,对于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局部成簇的倒睫有效。对于倒睫数量较多的和伴有眼睑内翻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如下几种: 上睑埋线法矫正内翻倒睫:此法适
13、合年轻、上睑皮肤较薄、不松弛、皮下脂肪不多、内眦赘皮不明显的上睑轻度内翻倒睫的患者。 下睑缝线压管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又称下穹窿皮肤缝线术,适合部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及退行性睑内翻(见图8,9)。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适合于青少年伴有下睑赘皮的内翻倒睫和部分老年人的退行性内翻倒睫,通过睑缘附近皮肤和肥厚眼轮匝肌的切除,增加皮肤张力,加强紧张性,阻止眼轮匝肌超过睑缘,深部固定法缝合切口(图1O,1U12,13,14,15)。眼轮匝肌缩短术:适合退行性眼睑内翻睑板楔形切除术(HOtZ术):瘢痕性睑内翻引起的倒睫,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睑板,借以恢复睑缘的位置,解除睑结膜、睑板的向内牵拉的作用,矫
14、正睑板的异常状态。(6)睑板切断术:适合眼睑变形和肥厚不明显的病例,其原理在于将睑板自睑板下沟处切断,解除瘢痕的牵引,缝线结扎使睑缘恢复到正常的位置。睑缘灰线切开术:适合内翻程度在整个眼睑不一致的患者或者做其它手术方式仍有部分倒睫未能完全矫正者。睑内翻发病原因因1.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如果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也可引起下睑内翻。先天性睑内翻少见,常发生在下睑,通常伴有其他异常,如睑板发育不良、小眼球,它可以与先天性内眦赘皮或下睑赘皮同时存在。2 .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
15、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如果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如结膜炎、结膜异物、角膜炎、长期包扎绷带等),引起眼轮匝肌、特别是近睑缘的轮匝肌反射性痉挛,导致睑缘向内倒卷形成睑内翻,称为急性痉挛性睑内翻。3 .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有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常伴倒睫。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临床表现1 .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2 .患者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老年性睑内翻可急性发作,症状发作性加重。3 .检查可见睑板、尤其是睑缘部向眼球方
16、向卷曲。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如长期不愈,则角膜有新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引起视力下降。瘢痕性睑内翻可见睑结膜瘢痕形成。诊断根据患者年龄,有无沙眼、外伤、手术史等,以及临床表现,容易做出诊断。治疗1.先天性睑内翻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急于手术治疗。如果患儿已56岁,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刺激角膜,可考虑手术治疗,行穹隆部一眼睑皮肤穿线术,利用缝线牵拉的力量,将睑缘向外牵拉以矫正内翻。4 .老年性睑内翻可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如无效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对急性痉挛性睑内翻应积极控制炎症。为暂时缓解
17、刺激症状,可用胶布将下睑牵拉。无眼球者可安装义眼,由包扎绷带引起者可去除绷带。5 .瘢痕睑内翻必须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6 .睑内翻矫正术(1)适应证眼睑缘内卷,睫毛成排倒向角膜;眼睑内翻致明显角膜损伤或患者主诉异物感。手术效果睑内翻矫正术属外眼常见手术,睑内翻的病因常见的有瘢痕性、皮肤松弛性、老年痉挛性等,故手术方法各异,也就是说睑内翻矫正的手术方式很多,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并且严密手术操作,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可一次治愈。术后需包扎48小时,57天拆线,术后约有两周感眼部干涩不适,可点用抗生素眼液及眼膏,有些病例可有复发,特别要注意,凡
18、有明显异物感应及时复诊。(2)禁忌证严重的眼睑闭合不全;急性结膜炎、青光眼发作;溢脓明显的慢性泪囊炎。麻醉方法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禁忌安全有效。泪道狭窄与堵塞发病原因1、眼睑及泪点位置异常,泪点不能接触泪湖。2、泪点异常,包括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液不能进入泪道。3、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包括先天性闭锁、炎症、肿瘤、结石、外伤、异物、药物毒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结构或功能不全,导致泪液不能排出。4、其他原因,如鼻阻塞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泪溢,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影响美容上的缺陷。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病人长期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
19、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1、婴儿泪溢泪液排出部在胚胎成长中逐渐形成,其中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在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一粘膜皱裳(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内可自行开通。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是婴儿泪溢的主要原因。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2、成人泪溢多见于中老年人,因功能性或器质性泪道阻塞造成泪溢,在刮风或寒冷天气症状加重。(1)功能性泪溢:多数成人泪溢并无明显的泪道阻塞,泪道冲洗通畅。泪溢为功能性滞留,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泪液排出障碍,出现泪溢。(
20、2)器质性泪溢:在病因中提到的泪道阻塞和狭窄原因引起的泪溢均属于器质性。治疗1、婴幼儿泪道阻塞或狭窄先天性泪道狭窄在出生后6个月常可自行消解。用指尖按摩方法将泪囊的内容物挤压入鼻泪管,每日2次,可加速解除阻塞。复发感染时则需间歇的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果阻塞不能自行消解则应扩张泪点和探通泪液排出系统。对婴儿施行探通时常需进行短暂的全身麻醉。2、功能性溢泪试用硫酸锌及肾上腺激素点眼,已达到收缩泪囊粘膜的效果。3、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对后天泪道狭窄则可滴局部麻醉剂例如0.5%丙氧苯卡因后进行扩张泪点,然后用钝头的泪管细针头将等渗盐水缓慢地冲洗鼻泪系统(在盐水中加1滴荧光素便很容易发现鼻腔阻塞)。如果
21、此法失败,则施行泪道探通或可使其通畅,对不完全阻塞者逐步用增粗的探针探通,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或可成功;完全阻塞者则需手术治疗,从泪囊打通进入鼻腔。4、睑外翻、泪点位置异常可在泪点下方切除一水平椭圆形结膜及结膜下结缔组织,结膜水平缝合后缩短,即可矫正睑外翻,使泪点复位。如患者有眼松弛,可同时作眼睑水平缩短术。其他方法还有电烙术,电灼泪点下方粘膜。术后借助瘢痕收缩使泪点复位。5、泪管阻塞常用泪道硅管留置治疗。近年来开展激光治疗泪道阻塞,通过探针引导光纤维至阻塞部位,利用脉冲YAG激光的气化效应打通阻塞,术后配合插管或置线,提高疗效。对于泪总管阻塞,可采用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用Pyrex管或自
22、身静脉建立人造泪液导管,将泪液直接从结膜囊引流到泪囊或鼻腔。6、鼻泪管狭窄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炎病因确切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泪囊炎常继发于邻近组织,如结膜鼻腔和鼻旁窦的炎症,或一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或梅毒等。原发于泪道系统者,原因不清楚。临床表现1 .急性泪囊炎一般鼻根部泪囊区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甚至同侧面部肿胀,有时伴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眼部流泪,泪小点处可以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当脓肿局限时可以自皮肤面破溃。通常多数患者有慢性泪囊炎病史。2 .慢性泪囊炎多表现为流泪,挤压患眼泪囊区可以看到自泪小点涌出大量脓性或者浆液性的分泌物,患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治疗除去泪囊感染灶,建立
23、鼻内引流通道,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 .药物治疗局部滴用各种抗生素眼液,34次/天,滴药前挤压排空泪囊内分泌物,药液才能被吸入泪囊;全身用磺胺或抗生素,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不能解除阻塞和潴留,作为手术前的准备。2 .冲洗泪道为了彻底清除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脓液冲洗干净后,再注入0.30.5ml抗生素。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溶纤维素混合液冲洗,对于早期尚无固定形瘢痕的阻塞可以有较好的疗效。3 .泪道插管术阻塞部位在鼻泪管处的患者,可以考虑泪道插管手术。先探通泪道,再进行泪道扩张,并置入泪管。4 .泪囊鼻腔吻合术将局部鼻腔黏膜和泪囊通过手术吻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引流泪液的通
24、道。5 .泪囊摘除手术应根据情况选择其适应证:萎缩性鼻炎,狼疮、结核、梅毒患者,泪囊周围组织炎症或筛窦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角膜炎症,内眼炎,眼外伤等应首先考虑泪囊摘除。结膜炎病因结膜炎的病因可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非感染性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最常见,外界的理化因素,如光、各种化学物质也可成为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种结膜炎的共同特点,炎症可为单眼或双眼同时/先后发病。1.症状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2.体征结膜炎的体征是正确诊
25、断各种不同结膜炎的重要依据。(1)结膜充血结膜血管充血的特点是愈近穹隆部充血愈明显,血管呈网状分布,色鲜红,可伸入角膜周边形成角膜血管翳。(2)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多见于淋球菌性结膜炎;黏膜脓性或卡他性分泌物多见于细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常可坚固地粘于睫毛,使晨起眼睑睁开困难;水样分泌物通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3)结膜水肿结膜炎症致使结膜血管扩张、渗出导致组织水肿,因球结膜及穹隆结膜组织松弛,水肿时隆起明显。(4)结膜下出血多为点状或小片状,病毒所致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常可伴结膜下出血。(5)乳头是结膜炎症的非特异性体征,可位于睑结膜或角膜缘,表现为隆起的多角形马赛克样外观,充血区域被苍白的沟隙所
26、分离。(6)滤泡滤泡呈黄白色、光滑的圆形隆起,直径O.52.0mm,但在有些情况下如衣原体性结膜炎,也可出现更大的滤泡;病毒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常因伴有明显的滤泡形成,被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或慢性滤泡性结膜炎。(7)膜与假膜膜是附着在结膜表面的纤维素渗出,假膜易于剥离,而真膜不易分离,强行剥离后创面出血,二者本质的不同在于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真膜的炎症反应更为剧烈,白喉杆菌引起严重的膜性结膜炎;B-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淋球菌、腺病毒、包涵体等均可引起膜性或假膜性结膜炎。(8)瘢痕基质组织的损伤是结膜瘢痕形成的组织学基础。早期的结膜瘢痕化表现有结膜穹隆部缩窄和结膜上皮下纤维化。(9)耳前
27、淋巴结肿大病毒性结膜炎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10)假性上睑下垂由于细胞浸润或瘢痕形成使上睑组织肥厚,引起轻度上睑下垂,多见于沙眼晚期。(11)结膜肉芽肿较少见,可见于结核、麻风、梅毒及立克次体等引起的慢性炎症。治疗1 .局部治疗(1)冲洗结膜囊其作用主要是清洁,常用者为生理盐水、2%3%棚酸溶液或L5000LlOoOO升汞(或高镒酸钾)溶液。(2)不要遮盖患眼因结膜炎时分泌物很多,如果把患眼遮盖,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集存于结膜囊内;且遮盖后会使结膜囊温度升高,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结膜炎加剧。(3)局部用药抗菌药物或抗病毒滴眼剂。根据病原学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可用0.5%设硝酸银,滴眼时
28、要翻转眼睑,将眼液滴于睑结膜上,滴眼后稍停片刻,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用棉签蘸少量药液,涂于睑结膜表面,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 .全身治疗对于严重的结膜炎,如淋球菌性结膜炎等,需结合全身用药治疗。角膜炎病因1 ,感染是引起角膜炎的最常见原因,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真菌、棘阿米巴原虫、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通常是在合并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角膜上皮遭受损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因此角膜异物、角膜擦伤、不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眼部接触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是感染性角膜炎的常
29、见易感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也会因抵抗力下降而易患角膜炎。2 .内因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一些全身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三叉神经损害)波及角膜。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与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内因性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基质层,一般不引起角膜溃疡。3 .邻近组织蔓延由于胚胎学上的同源关系以及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层。疾患多来自
30、结膜,如严重的结膜炎多合并浅层角膜炎。临床表现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较强的发炎症状,如疼痛、羞明、流泪和眼睑痉挛。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状充血,也有虹膜充血。严重患者的球结膜甚至眼睑都会发生水肿。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症状也不同,细菌性角膜炎起病最急,症状最重,分泌物增多且黏稠;病毒性角膜炎次之,分泌物不多,为水样或黏液状;真菌性角膜炎最轻,有时角膜病变已经很重,但患者感觉却不明显。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可减退。角膜炎症必然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
31、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检查1 .裂隙灯检查用裂隙灯显微镜可清楚地观察眼睑、角膜、结膜、巩膜、虹膜、前方等眼前段组织的病变情况。角膜炎典型的表现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及角膜溃疡形成。2 .角膜共焦显微镜是通过共聚焦激光诊断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手段。3 .角膜病灶刮片检查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可确定病原菌并指导治疗。4 .角膜组织活检对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可提高微生物检出的阳性率,适用于进展性角膜溃疡反复培养阴性时。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眼部检查和辅助检查可
32、明确诊断。重点在于明确病因,首先应确定是感染性的或非感染性的。详细询问病史,如眼外伤史、接触镜配戴史、感冒发热史、眼部或全身长期用药及全身相关疾病史等。检查时应注意视力是否有下降,结膜、虹膜是否有炎症,角膜病变的大小、形态、颜色特点,分泌物的多少及颜色,有无角膜穿孔征,前房有无积脓,角膜知觉有无下降。治疗治疗角膜炎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争取早日治愈,将角膜炎的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数溃疡性角膜炎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极为重要。与全身疾病有关的角膜病变除眼部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若结膜充血减轻,角膜病变缩小变平,说明治
33、疗有效。若结膜充血加重,角膜病变向深及周围扩展,前房积脓明显,表面病情恶化,治疗无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无效或溃疡遗留瘢痕明显影响视力行角膜移植手术。1.热敷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增强抵抗力和营养,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5 .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6 .散瞳放大瞳孔可减轻虹膜刺激,预防虹膜后粘连,使眼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溃疡的愈合。阿托品为常用的药物,浓度为0.25%2%溶液或软膏,每日滴、涂
34、(滴药后注意压住泪囊,以免溶液被黏膜过分吸收,引起中毒)。7 .药物治疗(1)抗微生物治疗针对病原微生物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局部滴眼治疗,对于严重的角膜溃疡,可在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对于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知晓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溃疡,开始时可同时试用多种广谱抗菌素。(2)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可用于过敏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的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3) 口服药物对重症角膜炎,可加用口服药物,增加局部营养,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维生素C、维生素B2及鱼肝油丸等。8 .包扎和敷裹(1)为了使眼球停止转动,促使溃疡早日痊愈,必须进行包裹
35、。这一处理特别适应于冬季。因其不但使眼球不致受凉,而且又发生热敷与保护作用。(2)如果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者,不应包扎,可以布勒氏(BIIIIer氏)眼罩或黑眼镜代替之。再者,如果溃疡势将穿破,或在结瘢期势将隆起,应于每日施以压迫绷带包扎,如果日间不可能,应在晚间睡眠时用之,以其挽救不良后果。白内障病因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
36、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2 .后天性白内障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临床表现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
37、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1.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3 .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4 .后囊下白
38、内障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检查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诊断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方可诊断白内障。治疗1 .药物治
39、疗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临床用药以后病情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早期白内障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等,也可用一些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通常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也可得到一定改善。但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则无实际意义。2 .手术治疗(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视力低于0.3,或白内障的程度
40、和位置显著影响或干扰视觉功能,患者希望有好的视觉质量,即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2)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较囊内摘出术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但留下晶状体后囊。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可立即恢复视力功能。因此,白内障囊外摘出已成为目前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青光眼病因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增高的眼压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
41、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眼压升高并非青光眼发病的唯一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眼压正常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病理改变,也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虽得到控制,但视神经损害仍然进行性发展,说明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青光眼发病有关,如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年龄、种族、家族史、近视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临床表现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
42、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急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
43、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早期症状有四种: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眼睛经常感觉干涩。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检查1.基本检查项目(1)眼压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毫米汞柱,若眼压超
44、过21毫米汞柱,或双眼压差值大于5毫米汞柱,或24小时眼压差值超过8毫米汞柱,则为病理性眼压升高。测量眼压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Goldmann压平眼压准确性相对最好。(2)房角通过房角镜检查直接观察房角的开放或关闭,从而区分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3)视野视野检查是诊治和随访青光眼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包括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检查。(4)视盘通过眼底镜、裂隙灯前置镜或眼底照相的方法,观察“杯盘比C/D”的大小、盘沿有无切迹、视盘有无出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无缺损等。2 .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做定量测量,
45、特别对睫状体的形态、周边虹膜、后房形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3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该机采用了低能辐射扫描技术,实时图像记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可透过轻度混浊的屈光间质,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视网膜断层图像,能准确记录和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分布情况、视盘的立体图像,并能同时检查视盘区域血流状态和完成局部视野、电生理检查,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病情分期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价值。4 .定量静态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青光眼出现典型视野缺损时,视神经纤维的损失可能已达50%o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通过检
46、测视阈值改变,为青光眼最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图形视觉电生理PVEP、PE-RG检查,在青光眼中有一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如将上述两种检查结合起来,能显著提高青光眼的早期检出率。诊断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典型病史、症状和眼部体征,诊断多无困难,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关闭是重要诊断依据。应注意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相鉴别。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常有眼胀头痛、视疲劳,虹视雾视等症状尤,在傍晚或暗处、情绪波动时明显者。检查眼压中等度升高、周边前房浅、房角为中等狭窄,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伴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若眼科检查发现眼压增高、视盘损害、视野缺
47、损三项中有两项以上为阳性,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开放,即可初步作出诊断。治疗1 .治疗原则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保护视功能。2 .治疗措施(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要局部频滴缩瞳剂,同时联合应用B-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点眼,口服碳酸醉酶抑制剂等以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进一步考虑做激光切除或其他抗青光眼手术。(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期可用缩瞳剂或B-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局部治疗,若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已有明显视神经损害者,需做滤过手术治疗。(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先试用药物治疗,局部滴用12种眼药控制眼压在安全水平,并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不理想可用激光治疗,或做滤过手术,目前最常用的滤过手术是小梁切除术。(4)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以手术治疗为主,可通过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早期可与开角青光眼相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做小梁切开或小梁切除术。(5)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降眼压治疗,若眼压控制不满意,可针对继发原因做相应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5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