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docx
《2023年-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等教化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高等教化探讨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探讨阶段、组织探讨阶段、系统探讨阶段2、如何相识高等教化学的性质?高等教化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探讨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化基本理论以相识高等教化现象,解决高等教化的任务,又有其探讨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化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化的探讨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探讨,但也必需重视理论探讨,包括应用探讨和基本理论探讨。3、试分析高等教化学发展的动因。(1) 高等教化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化学的产生和成熟(2) 高等教化的内部冲突促使高等教化学的探讨不断升华(3) 相关学科的协同效
2、应推动着高等教化学的发展三、论述题1、简论世界高等教化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化一大众教化一一普及教化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高校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养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化面对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化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高校留意职业教化的倾向,关切学生的职业实力:*高等职业教化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化观向终生教化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化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困难。2、高等教化探讨可运用哪些探讨方法
3、?(P27)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化探讨方法二、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化探讨方法三、高等教化的详细探讨方法多学科探讨法;文献探讨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3、高等教化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化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究?(P24)高等教化学是通过高等教化探讨而完成理论探窕与体系构建的。高等教化探讨活动正如大多数探讨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觉和应用新学问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化的探讨目的比较困难,高等教化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化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化探讨同其他探讨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究竟是实践问题。在我
4、国,将高等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探讨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化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化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1984年7月人民教化出版社和福建教化出版社出版了潘一元的高等教化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一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化学况2023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化学。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化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化-微观高等教化的逻辑绽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化+微观高等教化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化学概论,该书留意搜集和汲取高等教化新成果,
5、现实针对性较强。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化学新论的确构建了一个有别于学问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一一现实一一将来。薛天祥2023年主编的高等教化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化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育和老师几个方面对逻辑重点做分解阐述。这些著作各有特色,都为推动探讨、探究、发觉高等教化的规律,建立高等教学理论体系做出了主动贡献。第二章高等教化本质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高等教化这一概念?高等教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是高等教化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化的性质。从高等教化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化是初等教化、中等教化和高等教
6、化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化基础之上的教化。从高等教化的性质来看,高等教化是一种专业教化,是依据学科学问和专业分工培育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化的专业性是客观存在的。2、高等教化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它有何基本特征?高等教化的基本功能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建;基本特征:一是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特地性二是教化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三是教化劳动的特征:困难精神性3、简析个人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的实质是主见高等教化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特性之完善。个人本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1)高等教化的
7、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校的职责在于学问传递而非学问创新(3)主见实施自由教化、人文教化和一般教化2、社会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社会本位的高等教化价值观的实质是主见高等教化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育各种特地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本位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是:(1)高等教化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高等教化的首要目标是培育公民、造就人才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高等教化主要载体一一高校,必将走进社会的中心?(P57)高校走进社会的中心是学问经济时代的必定。首先,高校是学问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其次,高校又是学问经济的“学问库”和“思想库”。另外,高校还是学问经济时代产业的
8、孵化器。2、高等教化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一)教化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化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化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化(一)教化为社会发展服务1、教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教化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教化为文化发展服务3、怎样理解高等教化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一)遗传素养为人的发展供应物质前提(一)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三)教化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三章高等教化目的一、简答题1、高等教化的目的观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高等教化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化目的、职业教化目的、一般教化目的以及人文教化与专业教化相融的目的。(I)自由教
9、化目的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化。强调智育的培育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化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学问的作用和无特定教化目的的教化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须要,使高校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化目的基本观点:以培育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化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高校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实力有利,但是简单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简单忽视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须要。(3)一般教化目的基本观点:以
10、培育人的独特品行和个人生活实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化。目的在于为学生供应完满生活所须要的价值观、看法、学问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须要相关的内容。评价:般教化吸取了自由教化与职业教化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殊是在高校教化初期。但是一般教化很难保证高等教化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化与人文教化并重的教化目的基本观点:把一般教化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化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化与人文教化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化、人文教化目的观。评价:学问经济时代对高等教化培育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化目的观2、饰述专才教化与通才教化相结合的主要模式。通才教化:与职业
11、打算不亲密相关的教化思想和教化模式;专才教化:与职业打算亲密相关的教化思想和教化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3、当前我国的教化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坚持教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化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化与科学教化的融合”?实施科学教化和人文教化,本质上是培育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育人的问题。因此,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科技、社会与教化发展趋势与规律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前提。我国近代闻名教化家潘光旦
12、先生在1939年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科实科的安排原委如何才算适当,是不简单确定的。就普遍的原则论,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我想还是成立的我们的文化,一向重人事,而忽视形上形下两界,就忽视形上说,我们的弊病在轻文重质,就忽视形下说,我们的弊病又好像在重文轻质最妥当的政策还是让各种学科平衡发展。新世纪我国高校要开展人文教化与科学教化融合的素养教化,首先要转变教化观念,转变教化观念是实施素养教化的先导。当前迫切须要变更片面依据市场须要进行现代高等教化的方法,明确现代高等教化的目标应包括学生人格的培育和人自身的完善。加快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改革,这是实现科学教化与人文教化融合的基本途径。高校
13、要进一步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培育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落实和实施综合培育支配,加强校内文化建设,培育学校人文文化传统,努力建设一批不同层次的、系列化的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材,一方面可将现有体系内的若干课程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组织高水平老肺,跟踪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体现和反映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学问整合成新的课程不断推出。大力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这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关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老师的素养干脆确定了实施素养教化的效果,只有先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人预言,21世纪单科老师的使命将结束,只能教门课程的
14、老加可能被淘汰。美国将来学家考夫曼在教授将来一书中,明确提出面对将来,老师应具有六种相对永恒价值的实力:获得情报的实力,清楚的思索实力,有效的语言文字沟通实力,了解人的环境的实力,了解人和社会的实力,个人生存的实力。只有具备这些基础实力的老师才有实力去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社会适应实力。2、假如你是一位高校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化培育目标?(PlOO)(1)体现国家的教化方针和教化目的(2)依据高等教化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育目标(3)依据高等学校的层次设计培育目标(4)依据高等学校的类型设计培育目标(5)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刚好调整培育目标第四章高等教化结构与功能一、简答题1、当代
15、高等学校有哪些新的职能?引导社会的职能;创建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2、高等教化的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有何联系与区分?高等教化功能是指高等教化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实力的总称。高等教化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化本质的外在表现。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化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化功能的详细体现。3、简述国外高等教化的能级结构。(1)美国1、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2、四年制的文理学院与法、医等特地学院:3、一般性的综合高校4、能授予博士学位的探讨性高校(2)英国占典名牌高校:现代高校:多科技术学院及培育中小学师资的高等教化学院(3)德国综合高校
16、:师范高校:神学院:艺术和音乐高校:高级专科学校和综合高等学校(4)日本学部高校:短期高校:高等特地学校:专修学校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化的层次结构和形式结构有何特点?如何对其进行优化?(P121)(一)我国高等教化的层次结构现状及调整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育实力偏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化扩大招生的重点在本专科层次,探讨生教化的发展相对缓慢。为此,需加大探讨生的招生力度。调整:建设少数一流高校,大力发展高职教化(二)我国高等教化的形式结构现状1、短期职大兴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地方色调;2、成人高等教化发展快速,已撑起了高等教化的半壁江山:3、全国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影响力提高,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范围
17、最广的高等教化形式。调整:完善终身教化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2、请以学科专业结构为例,谈谈对高等教化结构的优化与高等教化功能的发挥二者间关系的理解。(PI23、129)即高等教化科类与专业结构现状与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五章高等教化老师与学生一、简答题1、简述高等学校老师的素养要求一、文化素养专业学问;科学文化基础学问:教化科学理论学问二、心理素养情感品质:意志品质:特性品质三、道德素养酷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四、实力素养教学实力;科研实力;组织实力2、简述高等学校老肺的角色地位(1)高校生增长学问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高校生酷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
18、力发展的推动者3、陆述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有肯定的自我认同,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提倡学生敬重老肺,老肺酷爱学生。但较之于般初等、中等教化,高校加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机会较少,交往渠道较窄,交往的范围较小,师生关系显得比较淡漠。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老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同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同等、柔静、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探讨、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化质量、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标。三、论述题1、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P165)民主与同等;自由
19、与宽容2、如何依据不同学龄段的高校生进行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主体性?(P151)(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第六章高等教化教学一、简答题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受到哪些因索的影响?科学学科的划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须要:人自身发展的须要2、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怎样的关系?教学内容是学校教化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支配、教学大纲、教材和讲义、活动支配等详细形式表现出来的学问、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3、怎样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下
20、把握课程的内涵?(1)狭义的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以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2)广义的理解把课程看成为学生在学习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4、常用的教学评价有哪几类?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哪些?常有的教学评价有:(1)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2)按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介机构评价。(3)按评价时间和作用,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按评价的基准,有相对评价,肯定评价。(5)教学评价的作用:管理作用,导向作用,鉴定作用,激励作用,改进作用。5、匍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选用原则
21、。(1)教法与学法的统一(2)讲习学问的方法与训练智能的方法的统一(3)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三、论述题1、结合实践谈谈如何选择与组织高等学校教学内容。(P184)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发展学生特性原则,宽口径原则,调动老师主动性原则。2、你在高等学校教学实施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困惑?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略)3、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会遵循哪些教学原则?(P191)(1)科学看法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4)在教学条件、工具和手段上,要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的原
22、则(5)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有机统一的原则(6)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敏捷化有机统一的原则(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4、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常选用哪些教学方法?你认为高校生们对你的教学方法满足吗?(P198)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探讨法、试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视察法、调查法、实习法等;(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常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一些教学学家还创建了发觉教学法
23、、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微型教学法、驾驭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特性化教学法等。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P211)(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加(3)高等学校教学趋向特性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5)提倡自主性学习(6)教学改革围绕培育创新人才绽开(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七章高等教化科学探讨一、BWi1、简述科研选题的主要方法问卷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2、高等学校科学探讨有何意义?一、内部意义(1)人才培育意义(2)师资建设意义(3)学科建设意义(4)经费筹措意义二、外部意义(1)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旺盛学术文化(2)服务社会(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等 教育学 考试 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5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