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大班科学教案篇1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我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科学教育应以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为目的,大班孩子喜欢猜测,喜欢操作,他们开始学会用实验等方式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班级开展了生活秘密角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探究阶段中,孩子们通过找影子,探究影子的来源,和影子做游戏等活动了解了光透过物体会形成影子,影子是黑色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跟孩子一起继续探索光的穿透性。选择的探索材料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活动中我们将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索材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光的穿透现象
2、,并对探索光感兴趣。活动内容:魔力彩光活动目标:1 .对探索光感兴趣。2 .积极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现象。3 .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记录不同的发现。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I)手电筒幼儿每人一支,并学会使用。(2)活动前教幼儿学会用压花机压花。2 .物质准备(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我的记录表”、彩色笔、压花机、剪刀、石头、塑料袋、透明纸、水果泡沫网、各种颜色的布、各种玩具。(2)供幼儿操作的画板贴上白纸、展示记录表的底板。(3)两段灯光视频、音乐。3 .场地准备:将活动室进行遮光处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观看视频激发幼儿对探索光的兴趣。(5分钟)1 .播放灯光
3、视频,激发幼儿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2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10分钟)1 .幼儿实验,记录。“你们能不能找出有颜色的光,把你找到的记录下来,当听到音乐结束时请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2 .集中展示记录表并交流: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光?是怎么找到的?你在哪见到这种颜色的光?3 .教师小结:有时候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的物品,会变出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光,跟我们刚才看的视频里面的颜色一样的美。(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玩具或图形后,光形状的变化。)1 .观看灯光动画造型视频。2
4、.回忆:刚才的灯光秀里你看到什么造型?3 .灯光造型图真的很漂亮,你们能不能也来尝试用常见的材料找出有造型的光?可以让辅助工具帮助你哦!4 .幼儿实验。(常规强调,音乐停时请把材料放回篮子里,带上你的发现回到我身边)。5 .教师评价:你成功了吗?谁愿意来说说你变出了什么形状的光?6 ,师幼一起得出的结论:平时我们看到光透过物体会形成黑色的影子,今天我们还发现了光还有穿透的本领。光透过不同形状的图案能发出不同形状的光。(四)观看幻灯片,进一步感受光透在生活中的运用。(五)活动延伸1.剧场要举办一场灯光秀,让我们也来做一回灯光师吧,小朋友们可以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一起表演!7 ,播放音乐。幼儿把手电
5、筒的光照射在活动室各个地方,发出不同颜色、形状的图案。随音乐舞动灯光。8 .音乐停活动结束:灯光秀结束了,让我们问问客人老师们,我们的灯光秀精彩吗?请给我们掌声!谢谢大家!(六)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一一红棒十字架引出的。我发现孩子在用两根红棒中问交叉叠放后,红棒向一边倾斜,孩子就用教具往一侧放,并告诉我:“我想让它们平衡”。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但孩子利用红棒进行平衡实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何不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主题教育呢?于是,“平衡”主题由此而生。在“平衡”这一主题活动中,已
6、经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探索了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并引导幼儿探索了使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的现象,此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的重量,探究红蓝棒平衡的方法。2、根据验证结果,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和态度。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
7、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重点、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2、介绍本次实验。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
8、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
9、要不就不稳了。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幼儿:同意。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第一组:幼儿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往右边放两块积木
10、,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第二组:幼儿和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就是多一块。“幼儿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5、分享实验结果,规律。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
11、记录表板子上。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个人反思:1、活动中的优点: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材料来源于蒙氏班幼儿每天都接触的红蓝棒和积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
12、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2、活动中的不足:经过实际操作发现: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主要内容:1、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幼儿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2、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应该是严谨的,在这个活动中
13、数据是“块数”而不是“重量”,所以回避了“支点”的干扰。幼儿获得了如何使杠杆两边平衡的方法,并不是两边要放多少量的经验。综合评析:活动来源于蒙台梭利班级日常的教具操作,提高了教具的使用价值,活动大胆创新、有实效;其次,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在主题活动中围绕关键经验进行探究,层次清晰,发展性较强;再次,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表现了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适宜的指导策略。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营造了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提出了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经验的能力。大班科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1、积极探索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体验合作实验的快乐。2、能将科学原
14、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导交通规则有他的道理。活动准备:1、玩具车、毛巾、木板、2、车辆撞毁图片活动过程:一、我的汽车快快开1、我的汽车开始开?开到哪里去?2、开导幼儿园兜风去!不过开的时候我有个要求,请你记住你的汽车都在什么地方开了?在什么地方开的比较快?什么地方的开的比较,想想为什么?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路面光滑度不同对车速的影响。二、汽车哪里开得快1、谁来告诉我,你的汽车开去哪里了?哪里开的比较快?你觉得是什么原因。2、教师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感受。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同一辆汽车开得速度不一样呢?我们做个实验吧!4、试验一:教师请一幼儿用同辆车
15、在同一平面上先后用大一点的力气和小一点的力气来推。为什么同一辆汽车在同一个地面上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和什么有关?小结:同一辆汽车在同一个地方开得速度的快慢和我们推汽车的力气的大小有关系。5、实验二:教师用同一辆汽车在两种不同的地面用同样的力气推同一辆汽车。这回我用一样的力气推一样的车为什么速度又不一样?和什么有关系?比比两种地面?小结:原来,同样的汽车用同样的力气推,在光滑的地面上就会快一点,在粗糙的地面上就慢一点。三、雨天的车要慢慢开1、我们今天发现了汽车的.秘密,那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开得快?什么时候开的慢?2、那下雨天会开得怎么样?为什么?3、小结:因为道路湿了,原来比较粗糙的路面
16、就会变得光滑,开车的时候速度就比平时快,一块起来就容易撞到任何车。4、那如果是斜坡呢?上去的时候怎么开?下来的时候呢?小结:开车会因为天气、路面的情况不一样发生很多不同的情况,所以开车一定要小心。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能回家提醒开车的大人,小心开车,遵守交通规则。大班科学教案篇4设计意图:每次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总是有一些孩子跑出队伍,弯腰拣树叶,有的甚至从小树上摘树叶。为了维护队伍纪律,同时也为了幼儿的安全,我们老师常常在散步是规定他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可是,还是管不住他们的手脚。是啊!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让孩子陶醉的魅力,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悠游其中,快乐探索大自然的奇妙。而这些大大小小的不同
17、的叶子恰恰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形态、现象和作用。快快抓住灵感,设计一个奇妙的叶子活动,与孩子一起共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一、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不同叶子的主要特征。3、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树立绿化意识。活动重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不同叶子的主要特征。活动难点:学习观察叶子的奇妙之处,并说一说奇妙在哪里。二、活动准备1、每桌一份叶子(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组织幼儿收集叶子2、自制“叶子标本”。创设“叶子王国”展示区。3、音乐磁带(会跳舞的叶子);录象。三、活动过程(一)出示“叶子标本”,引起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很特别的书。出示“叶子标本”,老师
18、翻阅给幼儿欣赏。这本书里有些什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观看这些植物的叶子吧!(分析:以一本“叶子标本”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引起幼儿探究叶子的欲望)(二)观察认识各种不同的叶子1、组织幼儿观察、讨论师:请你们拿出叶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再和同伴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幼儿自由拿着叶子观察、讨论。老师来回参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正反面、薄厚等进行观察。2、组织幼儿讲述师:老师看了这些叶子,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幼:这片叶子长长的,像一把剑。幼:这片叶子边上有刺,像锯子。幼:这片叶子绿绿的、椭圆形状,像一把扇子。(分析:老师以引导
19、者的身份,通过看、摸、闻、讨论,使幼儿能兴趣盎然地了解各种叶子的主要特征)3、组织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叶子的特征师:在这些叶子中,我最喜欢这片叶子(拿起棕桐树的叶子)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片叶子吗?师向幼儿示范介绍:我最喜欢这片叶子,它长得大大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师:你最喜欢哪一片叶子?为什么?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与同伴自由讲述,教师观察,并作适当的指导)幼儿个别介绍:我最喜欢这片叶子,它长得细细长的,像一根针。(分析:老师既以引导者的身份,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讲述,使幼儿积极思维,从而有一个正确的讲述方向,能有目的地讲述。)小结:小朋友都讲得很好,这些叶子有大的、小的
20、、长的、细的、有的像扇子、有的像衣服、有的像根针植物的叶子太奇妙了。4、组织幼儿进一步认识叶子的奇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更奇妙的叶子呢!(请个别幼儿说说看,如果讲不出,老师就放含羞草、合欢、仙人掌等录象)让他们边看边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合欢:合欢叶子到晚上会睡觉;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一被碰到就会合起来。(师生共同表演一下)(分析:这个环节中通过观察、说一说、游戏形式,让幼儿轻松地了解叶子的奇妙。)(三)结束活动师:今天你们认识了这么多奇妙的叶子,有什么感想呀?幼:我觉得大自然真美!幼:我觉得世界真美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变成一片片奇妙的叶子,跳个快乐的舞蹈,一起去亲亲美丽的大自然,师生跳
21、“会跳舞的叶子”的舞蹈出教室。)(分析:通过一个舞蹈,使幼儿情绪高涨,他们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中,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大班科学教案篇5【设计意图】孩子们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还是模糊地、遥远的。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同时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动作灵活,控制能力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等。我设计了制作水火箭这节活动。【活动目标】1 .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 .学习制作水火箭。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大班 科学教案 范文 汇编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5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