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docx
《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坚持把“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新机遇,着眼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敢闯敢试敢于谋划,向新经济业态要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产业区域布局实施区域振兴计划,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地区集中、产业集群向重点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动力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哈尔滨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集中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发展核心区,加快建设航空航天、高端智能装备、未来食品、汽车等制造基
2、地,建设国际交流特色城市,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以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页岩油开发、石油化工、重型装备、新能源汽车、金属基新材料、食品加工等集群发展,构筑哈大齐协同一体的科创走廊和工业走廊。以哈亚牡地区为重点,集中布局冰雪经济、旅游康养、平台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泛亚布力国际滑雪大区。促进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培育新能源产业,建设石墨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打造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区。加快数字农业、生物制造、绿色食品、智能农机产业向佳木斯、绥化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核心区延伸,构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示范区。推动国际商务、跨境电商、跨境物流、
3、轻工和进出口加工产业加快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示范区和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总部注册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岛、便利惠利贸易岛,做强沿边开发开放合作区。发挥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功能,培育发展生态旅游、林下食品、森林碳汇、北药开发等产业,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二、保障措施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将推动行动计划实施融入到“四个体系”建设中,坚持以思想上的“破冰”,推进发展上的“突破”,用龙江人的血性,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省委、省政府对行动计划的领导和组织推动,成立省级产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
4、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联盟盟主制,构建“链长+盟主”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省领导领衔担任链长、由领军企业家或领衔科学家担任盟主,省市县部门分级包联重点企业和项目,围绕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资源、要素、政策向产业链关键节点聚焦。各市(地)政府(行署)、省直有关部门对照成立工作专班,把行动计划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导则,把产业振兴工作作为检验履职担当的标尺,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从全局高度谋划推动工作落实,分管负责同志履行抓落实直接责任,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二)建立健全计划落实体系。
5、以1个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为牵动,扎实推进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4个规划落实,培育壮大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6个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7个现代服务业,省直有关部门要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任务,围绕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22个专项行动方案和个配套计划,每个专项行动和配套计划要有一个配套方案、一个专班、一个省领导包联、一个牵头部门、一个目标、一个考核体系,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1+22+M”方案体系。各市(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时效性和延展性,制定出台产
6、业振兴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衔接、层级衔接、功能互补、边界清晰的规划体系。(三)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抢抓中央给予支持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确保企业可享受相关政策。行动计划作为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时将政策向企业和潜在投资者广泛宣传,汇集成册,实现“扫码即看”,确保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上,向全社会展现省委、省政府振兴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做实做细包联服务企业工作,坚持“六必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四)建立健
7、全工作推进体系。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重点工作任务台账管理机制,将产业振兴任务逐条分解,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提升重点工作落实的全面性、时效性、精准性。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省产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开展一次督导调度,及时掌握情况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业务指导,通报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交流推广经验做法,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走深走实。建立专项评估机制,根据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聘请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开展工作成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目标任务进行对标对表,对潜在风险给予预警提示。(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生物经济、数字经济、冰雪经
8、济、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设计传统优势产业统计归类,完善产业振兴统计指标体系。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讲求实效、便于操作和考核的原则,细化重点产业以及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年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制定考评细则,建立日常考评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结果提供组织部门,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使考核结果成为抓落实的刚性约束。(六)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创新督查方式,采取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等形式,重点督查各地各部门推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按季度开展序时分析,“晾晒”工作成绩。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存
9、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快整改落实,对于经督导仍整改不到位的市县和部门及时约谈。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三、加快引进培育促增长,打造创意设计产业新高地充分运用绿色、低碳、协同、系统、生态等设计理念和手段,落实全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以“产业设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设计产业化”完善设计产业生态链,提升产业链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打造东北创意设计新高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创建哈尔滨“设计之都”,打造哈大齐、哈牡佳两条区域创意设计产业廊道,融合实体经济,优化创新生态,构建重点突破、梯次成长、有序衔接的创意设计发展格局。精准推
10、动重点门类创意设计创业发展。利用创意设计赋能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柔性生产和需求适配能力。打造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工业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构建开放型创业生态。完善创意设计产业链。推动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品牌、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建设多领域、全方位的新型设计体系。到2025年,全省打造形成4大重点产业链,创意设计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2026年实现更优发展。四、抢抓“后冬奥”时代战略发展机遇,打造冰雪经济新标杆深入实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对接需求侧、做强供给端、延长产业链,做好“冰雪+”文章,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整合冰雪资源、布局
11、冰雪产业、壮大冰雪经济,拓展“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推动“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着力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和“后冬奥”国际化冰雪经济示范区。积极建设冰雪旅游先行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不断提升冰雪基地层级,建设泛亚布力滑雪大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国雪乡、横道林海雪原等冰雪旅游旗舰基地和景区,打造一批以冰雪为主题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丰富高品质冰雪旅游项目和四季冰雪旅游产品,培育若干精品主题冰雪旅游线路,积极开拓冰上丝绸之路国际跨境冰雪游,打造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积极发展冰雪体育赛事经济。坚持赛事搭台,积极申办举办有影响力的国内外高水平
12、冰雪赛事,深化拓展冰雪体育休闲运动,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七台河等市打造冰雪体育运动名城,创建冰雪运动培训“黄埔军校”,培育上市公司,建设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积极培育冰雪文化业态。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为龙头,建设冰雪艺术街区,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开展特色节庆活动,搭建冰雪经济交流平台,将我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冰雪文化胜地。积极壮大冰雪培训产业。开展冰雪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养精品工程建设,培育壮大冰雪人才队伍。打造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推广普及示范基地,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开展滑冰和滑雪教育培训,打造哈尔滨冰雪培训中心,建设黑河冰球培训与国际交流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着力 升级 传统 优势产业 实现 增效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5867.html